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2023-04-05 04:06:18欧阳斌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计算机院校人才

欧阳斌

(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深圳 518101)

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应用型人才所提出的要求更加严格。所以,大多数高校都需要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特别是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言,高职院校所培养的计算机人才不能够促使社会的具体发展需要得到满足。这样相关行业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在降低[1]。为了促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在改革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将更多的综合型人才输送给社会,确保社会的具体发展需要得到满足。

1 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改革研究背景

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计算机专业人才。所培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最终应当步入社会。然而,近段时间,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计算机专业人才就业工作不够理想,具备比较低的就业率。高职院校所培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很难促使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得到满足,在当前的社会发展活动中,亟须更多的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所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比较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需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2]。所以,要想帮助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顺利完成就业活动,针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职业院校需要大力开展改进与优化活动。教育部门自始至终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全面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活动,持续提升教学改革工作力度,保障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升。在历经长时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与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其专业性非常突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果与教育实践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明显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创新活动。但是受到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只是重视理论教育活动,对技能教育工作关注度比较低,不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中,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就业质量,在进行教学成果检验活动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标准就是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所以,在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帮助学生利用专业教育活动,促使自身的就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学校的专业教育活动中,倘若只是依托学校的理论课程教学工作,则不能够促使该要求得到满足。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环境中,应当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专业课的改革与优化工作,全面开展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保障学生的职业技能朝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帮助越来越多的学生顺利完成就业,确保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就业率得到提升[3]。

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了许多实用人才,有效促进了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要想更好地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就应当充分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具备突出实践性的专业,并以此为前提,推动相关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普遍设置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负责将高素养的技术应用人才输送给各个行业。在现阶段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2.1 教学思想不够先进

自计算机技术产生以来,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均产生了重大变革,特别是普遍应用于企业单位的建设与发展工作中,为了明显提升有关的经济利益,新旧技术更是快速更迭。但是,在开展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与理论比较传统,针对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注重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工作中,只是利用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学内容。尽管教学内容出现了更新,但是通常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相比较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速度,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依然落后许多。因此,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工作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开展起来非常困难,职业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只是掌握了一些应用技术,但是这些技术缺乏先进性,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不能够更好地满足岗位工作需要,甚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很难解决[4]。

2.2 对实践教学关注度不高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具备突出的实践性,在进行具体教学工作时,应当注重学习与运用的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保障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然而在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工作时,教师通常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作为重点,实践教学活动所安排的时间比较少,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有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在进行实践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职业院校所花费的资金、人力与物力资源比较多,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岗位。部分职业院校的办学思想不够先进,忽视了学生所学内容的实用性。一些学校虽然比较重视实践教学活动,但是实践对象不够多样化,忽视了实践要求与社会要求的结合,不能够促使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得到满足,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3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在我国的教育发展与建设中,相比较于其他的教育活动,国家与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关注度较低,这样教师在选择学校时,通常不会将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优先考虑对象,致使高职院校教师师资力量不够充足。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中,一些教师就是走出校门之后直接进入学校,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教师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致使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起来存在的困难比较多。这些教师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内容,但是不注重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进行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为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内容,不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在走出校门之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不能够与工作岗位的需要相适应,影响了学生顺利完成就业工作[5]。

3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够促使社会人才需要得到满足,学生就业方面存有许多的阻碍,就业工作不够理想。面对该情况,高职院校应当以就业为导向,将高职院校的核心目标高效表现出来,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将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输送给社会,高职院校还应当激励学生积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障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处理,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

3.1 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

在当前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工作中,大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不够先进,依然会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忽视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不注重教学实践过程,这与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相背离,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伴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已经普遍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中,应用范围在持续扩大,这就要求,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广大教师应当对自身传统的教学思想作出转变,紧跟社会时代发展步伐,掌握更多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改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院校与教师应当认真贯彻并落实以就业为导向,将能力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凸显出来,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至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社会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在各个领域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范围变得更广,其重要性更加突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优秀的智能化操作与技术人才,由此可见,充分落实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率,保障与社会日后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3.2 创新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主要负责开展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学生的就业活动中,职业技能至关重要,学生的就业前景会直接受到自身职业技能水平的影响。在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学生就业率的提升,高职院校应当主动与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院校不同,其自身的具体情形也存有差异,各个高职院校可以以自身的具体情形为依据,积极与有关的企业合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工作岗位有着更加明确的认知,还能够以岗位需要为中心,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技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成立指导机构,在成员中包括企业的专业人士与校方人员,主要负责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并全程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工作中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沟通活动,帮助教师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关于现行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可以依据社会与企业的发展情况,不断对方案内容作出改进与优化。除此之外,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步入学校起,学校应当注重开展学生的职业规划活动,帮助学生科学设置自身的职业生涯,并充分发挥其指引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以学生的具体情形为依据,明确学生的自身目标,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保障该方案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推动学生就业活动的顺利完成,将学生自身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6]。

3.3 优化考试形式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学生学习与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方面,还是教学效果的检验方面,都是主要运用考试的形式。然而,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计算机自身的应用性十分突出,通过书面考核的方式,很难将学生的实际水平体现出来。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出就业的导向作用,在学生的总成绩中,可以适当提升实验考核所占据的比重。在上机实验中,教师应当设计学生动手处理的问题,全面考核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处理有关问题时,面对学生一些创新的观点,教师应当予以大力支持,可以给予学生更高的分数。通过该考核形式,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在一些社会中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全面推动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中,教师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改革效果。为了全面推动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当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如:教师外出培训制度、课程联系企业制度等,不断对现行的教师素质提升机制作出健全,进一步确定教师素养提升计划,帮助将师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邀请企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进来,更好地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还可以围绕专业建设,共同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平台研发活动,全面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

4 结语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在持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计算机行业中,人才缺口也非常突出。为了更好地满足岗位需要,为企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大力开展教学创新活动,以现阶段的教学需要为依据,充分发挥就业的导向作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保障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得到提升。在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以社会与企业的市场需要为中心,持续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作出改进,不断健全有关教学内容,重视教学内容的开发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强化学校与企业的深入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使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得到提升,保障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要得到满足,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计算机院校人才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4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