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认识中的文化视角及其价值

2023-04-05 03:49:04吴晓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商鞅变法秦国

吴晓霞

(定西市安定区东方红中学,甘肃定西 743000)

历史事件既是由具体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所决定的,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影响,学习和了解历史上事件的具体文化背景,是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和对历史事件意义进行归纳的主要依据,也是主要手段。学习和认识历史,正是要从历史事件中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精神启迪[1]。纵观历史发展,每一个历史事件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背景,而每一个历史事件的背景都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3 个方面分析。政治方面是某一阶段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经济方面是某个时期的经济政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还有土地制度等因素;文化方面是某一阶段的治国思想和治国理念,以及主流价值的思想文化。本文以举例方式从历史事件与文化的联系及互相影响来探讨历史事件的文化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文化影响。

1 重大历史事件深厚的政治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背景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的结果,比如,在历史上影响深刻的秦始皇统一六国,除了当时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国力大增的社会原因外,还有自夏以来的民族认同和思想雏形,而秦始皇统一六国进一步奠定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制度,对今天中国社会制度也有深刻影响[2]。另外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历史上由于各自的历史阶段不同,文化认识和思想导向也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但是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对社会改良思想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3]。

1.1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

秦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后崛起的一个国家,由于地处偏僻,所以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地位很低。七雄争霸常常不带秦国一起,到秦孝公时,秦国的国土面积已经非常狭小,所以秦孝公立志要壮大秦国,在全国下发求贤令,商鞅也正是借此机会从魏国来到秦国,帮助秦孝公实行变法,商鞅变法成为秦国强大崛起的原因之一[4]。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是法家思想,法家思想重在法、术、势的统一,所以在商鞅变法的过程当中,秦国的军队数量猛增,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也突飞猛进地增长,这为秦国攻灭其他六国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而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形成的崇尚武力的文化背景也是秦统一的最重要的文化渊源。经历春秋战国烽火的洗礼,各诸侯国的人民都非常厌恶战争,这也就使得秦的统一符合大势所趋,这些都是秦统一的历史文化背景,也突出地显现了文化在经济、政治发展中的重大推动作用。

另外,自夏朝以来,铸鼎作为王权象征而产生的民族认同和天下一统思想雏形已经深深地植入华夏民族的精神内核,周朝天下共主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后来的大一统思想奠定基础,这也是华夏大地认同民族统一和民族融合的典型体现。战国后期,连年战乱,人们讨厌战争,梦想天下和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个学派积极探索天下治理的办法,当时就有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天下大同的思想,也使这种天下一统思想得到某种印证。在战争混乱的年代,商鞅所执的法家思想及其革新措施在秦国取得了巨大成功,张仪在合纵连横中游刃有余地进一步加快了秦统一的步伐,但秦国实践的统一及其他各国曾有的统一梦想其实早有文化印记[5]。

1.2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文化背景

汉初,刚经历过秦末农民大起义暴动的社会,民生凋敝,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所以汉初统治者实行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有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景象,这为后来汉武帝的积极有为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从汉武帝开始,国家继承了秦朝以来的大一统思想,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采取加强统一的重要举措,政治上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政府垄断盐、铁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思想上听从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社会上倡导“三纲五常”,宣扬“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学说,使得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由于儒家思想崇尚道德在社会统治方面的作用,所以统治者大力倡行儒家思想的文化,秦的统一已经为统治者奠定了法家统治思想的基础,所以外儒内法成为历代统治的治国理念和主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对秦统一思想的继承和延续,并且对后面历代统治者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6]。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文化背景

从1840年开始,中国就进入了近代社会的发展历程。近代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无法有效治理国家或进行有效的改革,“反侵略、求民主、救中国”是当时主要的文化潮流,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中国各阶层都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积极尝试让中国强大的方向和道路。先有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百日维新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从制度层面改良中国的现状;紧接着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结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统治,也宣告了清政府的灭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是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窃取了革命胜利果实,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复辟行为,以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在思想界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和科学,开启了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想的道路。因此,五四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在救亡图存道路上长期文化的积淀,最后在五四运动时集中爆发[7]。

2 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及文化影响

历史上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会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历史事件产生的文化影响,是对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决定社会变革的是经济基础,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等,而社会变革过程中先行的一定是思想,所以思想对于社会的变革和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

2.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

13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发展,意大利保留了大量的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此时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兴起,需要将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于是文艺复兴在文化运动中产生。而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为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从思想线来看,这3 场运动都有资产阶级思想的出现、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从经济线来看,都是资本主义萌芽从出现、发展、成熟、壮大的过程。因此,这3 场文化运动对当时的欧洲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文艺复兴使人们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开始认识到人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在文艺复兴精神的指导下,欧洲开始了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新航路的开辟。其次,宗教改革使欧洲产生了民族国家的概念,欧洲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独立的民族国家,对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后,启蒙运动是启蒙思想家为未来社会描绘的理想王国的蓝图,其中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学说成为现在英、法、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政体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并影响了后世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9]。

2.2 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从文明起源来看,中国是典型的大河文明起源的国家,土壤肥沃,幅员辽阔,适合农业生产和生活,但大面积的国土和众多的人口给稳定统治带来了难题,因此中国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的权力又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使得大一统的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10]。从汉朝开始,儒家文化就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并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无论是治国思想还是经济发展政策,处处都体现着儒家文化的印记。治国崇尚以礼为主,德主刑辅,外儒内法;经济上以农为本,重农抑商;思想上重视道德文化的建设。这些都是大一统体制的影响,并且儒家思想在不同时代,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融合时代因素,以此来适应统治阶级的治国理念。

3 结语

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可以让人们从历史事件中获得解决当前问题的智慧。在常见的历史知识了解和认知中,人们将历史事件或历史发展阶段的重大事件认知与历史阶段的经济、社会、文化知识分类记忆,这样做是为了更加真实地去展示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和更加全面地让人们了解历史阶段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但在历史知识的认知中,不能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阶段中的众多历史事件割裂开来,必须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系,才能更加清晰地看到历史事件和历史阶段的发展脉络,真正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原因,提高历史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历史事件与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在世界变化的过程中,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又是模糊的,因此任何定性的认识都有可能是偏颇的,所以在认知过程中,一定要通过更多的历史解读和历史知识来建立全面的思考与认识,提高历史认知能力。

猜你喜欢
商鞅变法秦国
诗词创作中的诗意翻变法
中华诗词(2021年2期)2021-12-31 07:57:58
五张羊皮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秦国的“拐点”
艺术品鉴(2020年4期)2020-07-24 08:17:20
秦国的东进与东出
艺术品鉴(2020年4期)2020-07-24 08:17:18
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艺术品鉴(2019年8期)2019-09-18 01:23:00
瞒天过海
基桩检测中的静载试验法与高应变法的应用探讨
树敌太多商鞅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