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兵变与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2023-04-05 02:36韩学言
活力 2023年2期
关键词:兵变军阀习仲勋

韩学言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乌鲁木齐 830017)

1932年4月,以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甘肃陇南东部的两当县发动了一场武装兵变,他们率二百多名士兵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并将其改名为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史称“两当兵变”。两当兵变是“根据党的六大精神和陕甘地区革命形势发展,为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发动的新一轮武装起义中的首次起义”。在这次起义中,习仲勋、刘林圃等共产党人身先士卒,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将党的革命工作推进到敌营,真正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真切地印在自己的骨子里。本文基于分析两当兵变中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这一主线,对党在此次武装起义中的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对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两当兵变中的表现进行了细致的构建。

一、两当兵变的历史成因

两当兵变诞生于陕甘地区这一当时国民党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那里军阀林立、斗争不断、矛盾重重,国民党基本无暇顾及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同时士兵也缺乏系统的管理和训练。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军阀求贤若渴,招贤纳士,共产党员则适时而变,顺利进入军阀内部,有序地推进武装兵变的准备工作。

(一)军队组织庞杂,无暇顾及共产党员

两当县位于陕甘交界处,属陕甘边区,远离中心城市西安、兰州,这使得国民党的统治在此地很难得到施展。多年来,陕西在外来军阀势力的统治下,战争连年,土匪遍地,特别是由于1929年的大旱,赤地千里,疮痍满目,民不聊生。中原大战后,地方军阀割据陕甘地区,杨虎城第十七路军辖管关中,井岳秀、马鸿逵统治陕北、宁夏,一些小的军阀控制其余地区。他们各自为政,时常发生杂牌军队被收编和反收编的事情——“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陕甘大灾荒期间,士兵缺衣少吃,时常发生大大小小的逃亡或兵变,士兵从一个部队退出又加入其他部队,或者成为团丁、土匪,身份转换频繁”。具有半政治性身份的土匪掌握着整个陕北,在强盗、造反者和革命者三者之间灵活转变,方便共产党员借各种身份进入军阀内部,发动兵变。

旧军队鱼龙混杂、装备落后,也为两当兵变提供了客观条件。1930年,军阀马廷贤制造了“兰仓屠城惨案”,遭到正义舆论的谴责,给各路军阀进甘扩大领地提供了机会,但地方军阀装备条件极其落后且备受歧视,士兵吃不饱、穿不暖,不发军饷、长官克扣伙食费等现象时有发生,又从客观上提供了兵变的群众基础。为此,在习仲勋等共产党员的宣传鼓动下,士兵们很快提高了觉悟,产生了翻身闹革命的思想

除此之外,组织此次兵变的部队隶属于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军队成分复杂且派系众多,加之杨虎城以温和态度对待共产党,更方便了大量中共党员进入军队进行活动、凝聚革命力量。当时警备三旅二团一营的营长王德修也曾提到,“我知道也不理睬,心想反正我的人多了好,人多势力大嘛”,默许了共产党员的一切活动,为共产党员在军队中进行宣传和教育提供了权力支持。

(二)人才需求增加,便于展开革命活动

杨虎城政治开明,善于招贤纳士,为陕甘地区的共产党员进入军阀部队发动兵变提供了有力途径。1930年,杨虎城主政后,善于用人,广开言路,据参与两当兵变的吕剑人回忆:“杨虎城在政治上比较开明,在西北地方人士的支持下,以‘大西北主义’相号召,不仅接纳士绅,而且重用年轻人,甚至对思想进步的人,也敢任用。”然而陕甘地区经济文化落后,受教育的人数极少,因此作为受过中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刘志丹、习仲勋、张秀山等共产党员自然成为军阀求贤若渴的对象,其中尤以刘志丹的革命经历最为丰富。刘志丹就读于广州黄埔军校,属四期毕业生,在陕甘地区声名远播,不少地方军阀都争相拜访,这方便了一大批共产党人进入军阀部队开展两当兵变的准备工作。

(三)军阀矛盾重重,便于开展兵运斗争

军阀之间及官兵之间的矛盾为共产党人在军阀部队中开展兵运斗争、发动兵变提供了有利机会。1931年初,以杨虎城为代表的陕西军阀和以陈桂璋为代表的陇东军阀为争夺地盘相继爆发了大战。在这次混战中,“习仲勋领导营地下党团委团结广大士兵,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坚决反对战争,避免牺牲,得到了士兵们的信任,将革命化意识逐步注入士兵们的思想。1931年夏末,苏雨生部背叛杨虎城后,营地下党委会决定留在原地,继续归入杨虎城部,改二营为十七路军补充二团二营,但留下来的这支部队被嫌弃为“杂牌军”,士兵生活十分困苦:“大凡补充兵团,总不外乎有三差:一是器械装备差,二是物资服装差,三是生活待遇差。一营所用的枪,都是杂七杂八的破枪,大多是陕西造的。还有一些是土法造的,只有连长有一支盒子枪,排长扛的是老套筒长枪。子弹很少,衣服常常不按时发,有的士兵没鞋穿,赤着脚上操。不按月发饷,就连伙食费所用的几个钱也不按时给。”习仲勋借此机会,一边关心士兵生活,一边结交私密关系,提出反对压迫杂牌军的口号和保障平等待遇的要求,发动士兵开展斗争,进一步激化了新编部队与基本部队之间的矛盾,壮大了后来两当兵变的群众基础,加强了党的兵变力量。

二、两当兵变中的初心与使命

从1930年到1932年,在为两当兵变做准备工作的两年中,习仲勋等共产党员始终坚持从士兵出发,兼顾他们的思想与生活,为了解放劳苦大众舍生忘死,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尽情挥洒在这次兵运行动中。

(一)兼顾起义士兵,提高思想觉悟

两当兵变以争取士兵为主要目标,将他们引向革命的道路,既为兵运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力量支持,也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士兵的现实处境着想的初心与使命。1932年春,两当县境内的国民党士兵不仅衣衫破烂,而且未有鞋袜可穿,生活十分困苦。为此,习仲勋等领导的营委将工作方针着眼于士兵,“在发动士兵进行日常斗争、促进士兵革命化的基础上,发动组织,团结士兵,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有序推进士兵的日常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

首先,提高士兵的思想觉悟。为了坚定士兵投奔革命的决心,共产党人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及时让士兵了解国共之间的根本区别,了解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将好日子归还给穷人,而不是像国民党那样仅保护富人的利益,从而导致地主老财更富、老百姓更穷的现实。除此之外,因为该部士兵的主要成分是农民,多在关中大旱的情况下进入部队,党组织向他们讲述国民党军官克扣军饷、压迫剥削士兵的事实,鼓励他们学会斗争,争取最基本的权利。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针对蒋介石集团的不抵抗主义,共产党人及时向士兵强调抗日救亡的必要性,调动了他们的抗日热情,为两当兵变提供了思想层面上的支持。

其次,加强士兵的广泛联络。据刘书林回忆:“习仲勋常向我们讲,为了能够顺利地开展革命活动,应该想很多办法掩护进行,这是‘母亲’的话(母亲是党的代号),必须听。”由于兵运的主要联络对象是士兵,因此共产党人十分注重与士兵的日常相处,最大限度地维护两者之间的良好关系。为了赢得他们的信任,习仲勋主动亲近士兵,利用同乡、同学等关系结交军营中的朋友,尤其是在担任二连特务长后,更是结交了一大批士兵和下级军官,借机传播革命思想。在利用职务之便结交朋友的同时,习仲勋也通过义结金兰的方式密切联络私人关系。1930年7月,在驻防长武县亭口镇时,习仲勋与骡马店店主王子轩结为异姓兄弟,以骡马店为接头点与党组织进行联系。受习仲勋的影响,王子轩也投入了革命,并在党组织开展兵运工作时提供了不少帮助。此外,为了对收编的土匪武装展开工作,习仲勋也与小学教员刘希贤结拜为兄弟,积聚了更多革命力量。

最后,争取士兵的基本权利。1931年春夏,习仲勋所在部队先后与陈国璋、毕梅轩等发动战争。为避免士兵牺牲,他据理力争,不希望士兵为了军阀之间的一己私利而流血牺牲。1932年,习仲勋所在的王德修部士兵待遇极差,士兵们普遍存在小米吃不饱、官饷不下发的现象,长官还克扣伙食,同时冬天赤足,睡觉少有铺草和被子,习仲勋等提出严正抗议,不仅反对打骂,而且为改变士兵生活,主动向所在部队索要伙食账和服装军械账。共产党人在争取士兵基本权利、提高士兵思想觉悟的做法上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初心与使命,既照顾了士兵的基本利益,也加深了士兵对共产党人的认同和信任。

(二)坚定理想信念,甘愿舍生忘死

两当兵变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断进行尝试的一次成功实践,充分诠释了共产党员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在此次兵变中,共产党员身先士卒,积极贯彻党的决策和部署,稳妥推进革命事业。

1.积极发扬献身精神

据习仲勋回忆:“兵运工作是艰苦的,兵变后游击运动也是艰苦的,既无经验,又是星星之火,很容易失败。”两当兵变是习仲勋开展军事斗争的起点,组织工作的过程异常艰难,从见习官到营党委书记,他忍着失去双亲的悲痛,抱定最大牺牲的决心,在敌军军营中硬是开拓出一片革命血脉的播撒之地,真正践行了为人民与国家而奋斗的初心使命。1967年11月26日,习仲勋在回忆自己兵运两年间的革命历程时,意味深长地说道:“那时没有最大的牺牲决心,是不能够在国民党军队中做兵运工作的,因为我还没有忘记,自己是以共产党嫌疑被捕押过的人,这样的人到国民党的军队里干事,对敌人说来是多么危险,多么引人注目。一经被查获,就是处死。”被捕出狱后的习仲勋在见证了悲惨的人民和黑暗的现实后更加坚定了走革命道路的选择,在开展兵运工作的过程中始终牢记服务大众的思想,紧紧联系劳苦民众的命运。

和习仲勋一样,和他一起进行兵运工作的共产党人也依然坚持着初心使命,虽然部分党员被捕,但仍旧忠于信仰,将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印在自己的最后生命时光里,真正诠释了“那一代共产党人,为了革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革命真理。两当兵变结束后,那一批共产党员也并未丢掉革命的信念,依旧为着新的斗争和探索继续奋斗。

2.无限忠诚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熔铸于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行动中,也是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既是贯彻初心与使命的集中表现,也是两当兵变取得成功的关键。1930年至1932年的两年时间里,习仲勋等共产党员在王德修部秘密展开兵运工作,从宣传党的主张到提高士兵思想觉悟,在党组织的指导和决策下,营一级党委、党支部相继建立,党员人数逐渐增多,一部分士兵即使未加入党组织,但也深受感动,对革命抱有极大的同情——“在加深对党了解的同时,也明白了必须投身革命反抗阶级剥削和压迫的道理,从根本上启发了他们自己的阶级觉悟”。

正是坚持了党的正确领导,在两当兵变中,习仲勋等共产党员才可以取得革命成功的果实,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落到实处。因此,忠诚于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在革命事业中的顺利贯彻,从而取得两当兵变的成功。

3.敢于坚持革命品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作为甘肃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两当兵变拉开了甘肃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帷幕,发扬了敢于胜利、勇于创造奇迹的革命品质,“鼓舞了甘肃人民的革命斗志,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西北地区的统治基础”。两当兵变结束后,敢于斗争的革命品质也始终留存于共产党员的心中,启发着他们:武装斗争一定要重视人民群众和根据地建设,从人民出发,建设根据地,不要畏惧任何恐怖威胁,勇于实践与尝试,始终对革命持乐观态度,革命就能走向成功。习仲勋等共产党人领导的两当兵变已经证明了敢于胜利的革命品质在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与使命中的重要地位。

结 语

走过九十年,两当兵变精神依然历久弥新。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甘肃一系列武装起义的序幕,两当兵变恰逢其时,地形及管辖的松弛造就了在两当县发动起义的天然条件,加之开明管理者善于拉拢人才,更给了受过中等教育的共产党员们一个绝佳的机会。在敌军军营中,他们审时度势,在贯彻党的决策和部署的同时将士兵的思想建设放在兵运工作的首位,为了士兵的基本权利大胆实践,在做通士兵思想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扬献身精神,坚决忠诚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真正诠释了党的领导是革命成功的关键的真理,真正践行了中国共产党员不怕牺牲、甘于服务和奉献人民的初心使命。

在两当兵变中,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在开展革命活动的伊始就把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扛在肩上,为了延续革命事业,克服重重困难,以两当兵变的革命火种影响日后甘肃乃至全国军事武装斗争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书写了极其重要的一笔历史。

猜你喜欢
兵变军阀习仲勋
陈桥兵变
中国画《习仲勋与两当起义》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习仲勋 政治生涯的“艰苦岁月”
传统与现代之间——民初社会中军阀的行动逻辑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陈桥兵变
在坏的时代能做好事
看不到目标比死还可怕
习仲勋与两当起义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