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田田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抉择[1]。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产业生产高效、质量兼优,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创出新绩。在乡村产业中应用数字技术,是基于多功能理论视角下一种全新、高效的生产手段。在生产实践中,数字技术从根本上提升了产业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品质。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加速器”,诠释了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方针。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 技术等数字手段不断在乡村产业中应用,间接展示了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历史性进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应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基于此,要想在新时代、新发展、新理念的布局上持续创新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就必须推动乡村产业现代化,把因地制宜和乡村资源的优势充分衔接融合,以内外联动、政企合作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健全数字技术生产体系、全面升级产业数字生产结构,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系网”。因此,数字技术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的一大技术手段,对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 世纪后期,多功能理论在现实危机和传统农业效率低下的双重作用下发展起来,成为西方国家农村农业发展的新导向、新视角。著名学者John Holmes在实践中提出三重维度来阐述构成多功能发展的内驱动力。沈琼和王霄琼(2020)[2]认为,后疫情时代必须通过农业生产新特征来挖掘农业的多功能价值和其他生产过程中的农业非价值化功能。相较于传统农业技术,数字技术使农村产业生产更加高效化、全面化和技术化。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使其生产范式由单一向多变、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真正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农业资源集约化[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产业生产结构决定消费结构的变化。卢明名(2021)[4]指出,消费结构变化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产业与消费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双向关系,一方面是数字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另一方面是产业结构促进数字技术发展。要想从根本上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就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产业生产模式,以数字技术来引领产业融合。
农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产业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售卖”,以多渠道生产、多方位保障、多路径销售的数字化关系网来实现产业保护、产品升级。为了优化产业生产布局,提升乡村经济水平,应打破传统乡村产业发展瓶颈。一方面,从国家战略出发,全面推动城乡一体化,使工业化、城市化的核心发生深刻变革;另一方面,现代化建设引发乡村人才外流,导致农村人才结构难以保持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数字技术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乡村振兴有效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乡村文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是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5-7]。数字技术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起着加速传播、促进发展等作用。数字技术在乡村文化传播中打破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局限性,避免了以技术短板为主要影响因素的限制,以庞大的数据承载量和数据共享等为基础建设的数字化设施为载体,使乡村产业文化成为可及时获取与长期保存的资源[8],包括以信息传播为主的各种网络平台均能创新乡村产业文化传播途径与表现方式。可以通过短视频、虚拟商品等手段全面拓展乡村产业文化,增加乡村优质产业文化关注度,发扬乡村产业文化的先进性,使乡村产业在市场上提升自我价值,达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传统产业开发、保护、宣传和利用的复合技术手段。从农村自身角度出发,数字技术的介入使农村产业文化得到较好传播,既增强了乡村产业的外输渠道,也增强了乡村产业的内蕴,更加明确了振兴乡村产业就是实现乡村农业现代化的强劲保障。
产业贫瘠是乡村问题的伴生性现象。解决产业资源利用不足、原生资源匮乏等问题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问题。首先,数字技术可以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契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数字经济的全面渗透可使产业产品具备消费定制生产、供需精准匹配、利润算法精准分配以及产品个性化制造等特点[9-10]。将数字经济应用于农业,可以起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优化结构、融合产业和提升产品品质等作用。其次,强化产业投入,提升资源利用率。通过整合乡村资源,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拓宽乡村资源流通渠道、优化乡村产业发展模式的统筹体系,真正意义上形成数字技术与乡村资源融合、数字经济与乡村资源共享,提高产业资源流转率,提升数字经济的竞争力。再次,稳定市场,创新产业产品生产链。供不应求、供过于求等供求不匹配问题是农副产品滞销的关键所在,传统销售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化、数字化背景下的需求,缺乏创新力、生产销售渠道有限是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依托大数据对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针对性分析,能有效改善农副产品的市场供需关系,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数字技术介入农村产业产品生产过程,既能用数字化手段对产品属性进行综合分析,达到优化产品质量的要求;还可通过数字技术搭建产业培训平台,打破传统技术壁垒,推动产品创新生产,形成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体系,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融入新发展理念、形成新发展格局是产业耦合的重要基础[11]。具体来说,寻求适合乡村发展道路、发挥乡村独有优势、融合乡村原有的伴生性资源、创新乡村发展战略是有效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部分问题的重要路径。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可以使乡村产业形成高质量发展格局,形成以“数字技术促使数字乡村的形成,数字乡村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的总目标。通过对各领域、各阶段的生产手段进行数字化操作,将原产业生产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目的以及处理手段转化为数字技术引领生产发展的工作方式,以此来提升产业产品生产效率、完善生产体系。
数字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展有推动作用,同时是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开放生态等有效衔接的一大现实特征。在现行标准下,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已取得较好成效,数字技术功不可没,不仅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提升了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可程度。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收集居民信息,了解居民需求,精准施策。截至2021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 亿人,其中乡村网民规模为2.97 亿人,乡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9.2%。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不仅满足乡村居民对外界信息的需求、改善乡村信息传播条件和提升村民个人素质,而且促使技术共享共创,提升知识水平和农业技能,达到培养地方人才、增强地方内生动力的总体目标。
总而言之,数字技术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乡村振兴为数字技术提供了经验思路和理论导向,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提供现实路径,两者相互促进、协同创新、有效耦合,是数字技术立足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根本逻辑。数字技术是打破产业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之间壁垒的“敲门砖”,是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耦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才会使产业优势最大化和最快速实现农业乡村现代化。
现阶段,我国在数字技术背景下提出了建设数字乡村,但仍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问题[12]。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既强调现代基础设施的普及,也注重传统设施的优化。当前乃至将来,乡村地区仍是国家继续重点投入对象,解决在建设中出现的不足。数字经济发展时代最为重要且关键的是网络普及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充分满足数字经济的硬件条件,通过丰富的技术手段,打破技术瓶颈,健全基建体系。除此之外,社会各界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了解匮乏,无法全面了解和宣传乡村产业文化,造成产业优势和产业特点发挥不充分。以直播带货为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前,直播带货的热度远远不及当下,尤其是在偏远山区经济发展状况前后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
在乡村产业中应用数字技术,直接参与群体是农民,农民的可操作能力又是发展数字乡村的关键。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制约了数字乡村建设,加之当下年轻人普遍不懂传统农业,致使数字乡村建设人才资源匮乏,生产水平不高。此外,乡村经济发展落后,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不大,出现了大量人才缺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质性问题。
数字技术发展是通过拓展产业发展渠道、创新发展模式、提升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来增强乡村产业生产体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发挥产业振兴多主体协同合作的优势,形成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局面,强化技术培养,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引领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很多乡村建设数字乡村过程中仍存在技术不成熟、形式单一、发展动力不强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未贯彻落实新时代数字发展的宗旨。对此,要充分把国家发展战略应用到数字乡村建设中,明确数据管理,强化数据分析,提高数据保障。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在于完善乡村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旨在促进数字乡村形成,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如电、网、路等建设是保障乡村与外界建立联系的基础,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数字乡村依托于数字技术,必须解决乡村设备不足、覆盖率不够等现实问题,要不断加强数字技术在乡村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促成数字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现代化。
人才是创新的动力源泉,是社会进步的发动机。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数字化时代,各行各业的阶段性成果都源于“数字经济+人才”的推动作用。通过加强乡村地区农民素质教育和提升专业技能培训,培养爱家乡、愿建设的本土型人才。以数字教育的形式保障农民学习的先进性和知识的全面性,扩大乡村人才数字库,同时要充分利用家乡资源、国家政策、产业文化等多方面优势吸引外来人才,助力产业振兴、乡村振兴。
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及乡村产业创新、生产模式创新是提升产业多样化发展的形式,也是产业产品个性化发展的重要策略。数字化技术介入乡村产业,优先打造地方特色,以自媒体为平台对乡村的自然景色、人文风情及农副产品进行宣传,推动形成产业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增加产品知名度,增强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建立“数字化—农业—商业”的三位一体服务平台,保障产业结构稳定性。同时,通过加强农民综合素质培养,契合产业发展速度,以此提升农民在产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守环境底线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要义,绝不能用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要合理运用数字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业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改善生产模式。充分利用数字化先进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现代乡村产业。
数字技术驱动产业创新,严格明确“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宗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驱动力。发挥数字技术优势,补足乡村产业短板,将数字活力注入乡村,打破乡村产业的局限性,重塑乡村发展新风貌。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和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