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 | 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初中部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的快乐和悲伤,他们不断向前奔跑,拥抱每一次朝阳和余晖,感受世界的新奇和美好。而在他们成长的路上,我作为班主任相伴同行,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热情和创造力无限激发,助力学生成长的同时也让我的教育初心更加坚定。
一名初中班主任,如何让“后进生”走上人生的“小巅峰”?
张超(化名)是一个精瘦高挑的男孩,但性格有些内向孤僻,经常隐没在教室后排的角落里,鲜少引人关注。作为班主任,我深知关注“角落里的孩子”的重要性,通过半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张超眨眼睛的频率非常高,经常擤鼻子,说话有点口吃,背诗的时候一个字得憋半天。我直觉这个学生需要“特殊关注”,多次致电家长询问孩子的情况,却一无所获。不过,我也从此留心,时刻关注着这个大男孩,看他一个人吃饭就陪他一起,给他一遍遍耐心地讲题,还让他当体育委员,带着同学们跑操。他与我逐渐熟络起来,变得开朗了一些。后来,张超家长告诉了我实情,原来他从小患有感统失调,学习有些吃力,渐渐地就成了“后进生”。我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改造”他的信心,觉得只要我肯抓,不信他的学习成绩上不去。
接下来的日子,我在他身上倾注了更多的“爱”——“张超!快来办公室背《夜雨寄北》!”“张超,我说了你多少次,满字是左右结构,还写错?”“张超,吃完饭来我办公室补差。”……渐渐地,张超对我从起初的信任变成了逃避和冷漠。冲突在一次跑操中彻底爆发,我因为张超身为体育委员还不遵守跑操的规定批评了他,没想到这孩子扭头就跑,我赶忙跟着他跑回教室,安抚了好一阵他的情绪才有所好转。我十分苦恼,明明我已经很“爱”这个孩子了,为什么他还是不愿改变?
我们学校有个特别好的传统,就是教师之间结对互助。我把所有的困惑一股脑地跟我的带教师傅说了一遍,师傅开导我:“你对这个学生的‘爱’目的性太强,把他包裹得太紧了。不妨换个方式,不问结果,单纯因为爱他而鼓励他试试。”师傅的话令我恍然大悟。是啊,我也是从这个年纪过来的,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自由呼吸”,带有目的性的“爱”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成长,偏离我的教育初心。
我不禁问自己:究竟期望张超成为什么样的人?答案是:我想让他变得自信,在班级中找到归属感和蓬勃生长的动力;我想让自己心中的爱真诚而纯粹,成为他的养分,让他成花,让他成树,让他成为他自己。我不再着眼于张超能背出一首诗、写好一篇文章,我更重视他内心的渴望和需求;我再不吝啬对他的鼓励,让每一次表扬都“有迹可循”;我约他和几个学生一起画板报,也会在周末的时候给他写一封信,说说他的改变;我会在班级分享他作文中的好词好句,“阳光打在树叶上,微风翻动着碎金沙沙作响,晃着眼睛”…… 不久,我又看到了他眼中的光。
只一年时间,张超的变化令人惊叹,如今他不仅是学校排球队的一员大将,还是班里诗词背诵小组的组长。他读完了初中三年的必读书目,他的作文被刊登在学校校报上。后来我和他聊天,他略带羞涩地说:“李老师,都是因为你经常鼓励我,我才想着要不就试试吧。现在我说话一点都不口吃了,可能是因为我更自信了吧。”
我坚信:心中有爱,春暖花开。苏霍姆林斯基说:“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班主任这个岗位虽然平凡却不简单,走上这个岗位的那一刻,我们的生命就与无数学子紧紧捆绑在一起,只有真诚的爱,才会让学生的成长之花摇曳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