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德平 张 娣 许金云
(山东省枣庄市肿瘤医院内科,山东 枣庄,277599)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呈由轻到重,易随气候、生活作息、环境等变化反复发作,病程长的患者很难完成根治性治疗[1]。由于患者对疾病治疗和护理的认知程度较低,容易出现治疗护理不配合甚至冲突的情况,降低治疗效果。高效的护理措施对预后尤其重要。在临床规范化治疗的同时,选择科学护理模式、提供良好的护理措施尽可能提高疗效,对改善患者气道功能、缓解临床症状非常必要[2]。循环改进护理是通过循环管理流程来提高护理质量,分析哮喘患者发作的危险因素,了解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以确保患者护理工作个性化[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山东省枣庄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循环改进护理干预模式对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如下。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山东省枣庄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55.30±4.60)岁;病程7~22 d,平均病程(13.70±2.90)d。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51.80±3.90)岁;病程8~24 d,平均病程(11.50±3.50)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山东省枣庄市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中相关诊断标准,并确诊为重症支气管哮喘者[4]。②以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病为主要特点,以双肺哮鸣音、脸色苍白、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者;④年龄18岁~70岁者;⑤既往无支气管哮喘疾病健康教育史,首次接受治疗和护理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障碍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血液疾病等其他严重疾病者;③无法配合治疗、护理和随访者;④因严重精神类疾病、心理疾病等其他原因不适宜参加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①入院健康宣教。入院后,收集并整理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疾病评估、不良反应、生活习惯、药物和环境等因素,发放健康教育手册。②心理护理。每周举办1次心理健康讲座。③通气护理。告知患者吸痰时动作要快、稳、准,采取吸痰护理措施以防止损伤患者黏膜和气道。④并发症管理。注意观察记录患者并发症。⑤环境护理。病房温度维持在23~25 ℃,湿度维持在50%~55%,定时消毒、开窗通风。⑥康复护理干预。根据医生医嘱对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环改进护理模式。①入院健康宣教。入院后,根据患者病情制订个性化护理计划,详细告知患者支气管哮喘发作因素,疾病变化特点,动物皮毛、花粉等易过敏物质对于疾病的危害,告知患者定期开窗通风、避免聚集、保持规律生活习惯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协助医生完成对患者的检查和治疗,总结分析护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与经验。②心理护理。时刻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同时,当患者哮喘症状加重时及时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了解患者担忧和需求,根据患者性格、实际情况对症处理沟通,促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了解疾病发展变化原因和预后,提高患者信心。同时在日常护理中,注意保持病房环境整洁温馨,禁止摆放刺鼻气味物体,注意房间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此外,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必要时联合家属一同进行心理疏导。③通气护理。提前检查呼吸机和气囊是否能正常使用,注意观察患者的气道状况,通过呼吸机通气护理,在保证患者通气顺畅的同时,有效预防感染发生。对于需要进行雾化治疗的患者,在雾化治疗开展前,告知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优势、原理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明白雾化吸入治疗的必要性,减轻紧张焦虑情绪,争取患者的配合。④并发症管理。在呼吸机使用12 h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要高度重视患者的呼吸状况,防止发生缺氧和发绀。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镇静剂,注意患者气道湿化护理,并定期给气囊放气,防止患者发生气胸等并发症。⑤环境护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过敏原密切相关,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加强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防止干燥、花粉等不宜因素引发呼吸道不适。此外,加强病房探视管理,避免探视人员过多,控制探视时间,保持病房环境安静,避免嘈杂,为患者休息、恢复创造有利环境条件。⑥康复护理干预。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讲解早期康复训练意义的同时,积极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训练(要点为双唇缩成吹口哨样,用鼻缓慢吸气,以口慢慢呼气,以改善患者呼吸能力)、吹蜡烛练习(点燃蜡烛,放置在距唇约20 cm位置上,适当用力呼气,以气流使火焰吹倾斜但不熄灭为宜,以提高患者控制呼气气流的能力)、呼吸操训练(卧式呼吸操训练、立式呼吸操训练和腹式呼吸训练,以提高患者呼吸功能)。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持续护理7 d。
①比较两组动脉血气结果。分析护理前、护理第7天两组患者动脉血气结果,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使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严格按照血气分析标准测定PaO2、SaO2、PaCO2。
②比较两组气道功能评估。护理前、护理第7天对两组气道功能指标进行评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以及潮气呼气峰流速。
③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出院时患者匿名填写山东省枣庄市肿瘤医院自制《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操作、病房环境、人文关怀等,满分100分,≥95分为非常满意,90~94分满意,85~89分为较满意,<85分为不满意,临床护理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④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胸痛、咯血、晕厥、呼吸困难,并发症发生率 =(胸痛+咯血+晕厥+呼吸困难)例数/总例数×100%。
护理后,两组动脉血气分析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动脉血气分析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s)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PaO2(mm Hg) SaO2(%) PaCO2(mm Hg)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0 51.25±4.63 68.49±5.31a 71.39±5.52 89.85±4.31a 60.31±4.65 43.59±4.21a对照组 40 50.24±4.31 62.55±6.24a 71.52±4.39 80.31±4.21a 61.73±5.41 54.48±4.75a t 1.010 4.585 -0.117 10.307 -0.372 -10.851 P 0.316 <0.001 0.907 <0.001 0.711 <0.001
护理前,两组潮气量、呼吸频率、潮气呼气峰流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潮气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潮气呼气峰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气道功能参数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气道功能参数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潮气量(mL/kg) 呼吸频率(次/min) 潮气呼气峰流速(mL/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0 7.57±1.28 8.73±1.19 31.09±4.59 29.95±3.69 163.68±7.58 159.76±6.29对照组 40 7.59±1.26 8.11±1.46 31.14±4.46 27.01±2.09 164.29±7.28 151.26±4.02 t-0.070 2.071 0.049 4.385 -0.370 7.042 P-0.944 0.042 -0.961 <0.001 0.714 <0.001
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n(%)]
循环改进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为理念指导、具有完善护理框架和程序的系统化护理模式,能够为患者带来更细致的护理体验,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5-6]。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效益,通过不断循环改进,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进步意识,有利于临床护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研究显示,循环改进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对支气管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改善作用[7]。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多存在气道功能损伤,改善患者气道功能对患者预后也十分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护理后观察组PaO2、SaO2、潮气量、呼吸频率、潮气呼气峰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干预后,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气道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重症支气管哮喘预后不仅与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关,而且与有效护理措施息息相关,因此,不断优化护理措施对支气管哮喘康复意义重大[8-9]。本研究中,观察组接受循环改进护理,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解决,调整患者的康复方案,使患者能够积极参与,提高治疗信心和配合度,通过循环改进护理模式能从多个方面不断地、细致地改进重症支气管哮喘护理模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气道功能修复。现有研究已经证实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对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促进意义[10-12]。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循环改进护理模式,能够不断优化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流程,可有效改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循环改进护理,使得护理工作更有计划性和秩序性,重症支气管哮喘循环改进护理通过运用管理程序的循环来提高对哮喘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首先了解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个性化护理计划方案。遵照循环改进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主要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护理干预的每一个项目进行效果评价和质量控制,将发现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再对改进后的措施效果进行评价,不断完善护理措施[13]。
综上所述,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护理水平提高有显著效果,该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和气道功能参数,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