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涛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体医结合,充分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我国传统中医在调摄情志,精神内守,饮食调理、运动养生、培育正气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中医养生理论防治亚健康效果明显,独具特色,优势值得推广。运用传统中医指导与推进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引领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措施的实施,对提升我国民众的健康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 体医融合的概念阐释
体医融合是针对体育与医疗健康服务领域存在不足,将体育的健身精髓与医疗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健康服务质量,完美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目标。从概念可以看出其宗旨是将全民健身科学地融入到医学的指导、监控、保障机制中,使全民健身更加科学化、实效化,提升我国运动人口的科学健身水平。
2 中医古籍对人体运动与养生相关论述的文献溯源
我国中医起源于原始社会,理论成型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各朝代的发展成为完整的医学学科。在中医古籍中有许多有关人体健身与养生相关论述:《易筋经达摩洗髓·养生养心论说》中有:“先天固籍后天养,后天又籍天地五行,所生之物养,果能顺时而行,处处咸宜,人人皆有古皇之寿。”其论述了养生养心的方法。在《养身养心论》有:“是以养身莫先于养心,养心莫妙于素定。平素能守,此心不失其正,则静焉,不至于沉于昏,动焉,不至于邻于茫。”这段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着重强调了养心的重要性。在《动静互根说》有:“使动而不静,如浮萍飞羽,无所定止,精必耗,气必摇,则神必茫。静而不动,如枵木死灰,毫无生机,精必顽,气必馁。”这段论述了人的动静关系,启示人们应劳逸结合,过度运动或静止不动都是有害健康的行为。清朝尤怡在《金匮翼·虚劳统论》论有:“虚劳,一曰虚损。盖积劳成虚,积劳成弱,积弱成损。”论述了虚劳的程度对身体的损害,告诫人们劳作适度的道理。
总之,我国中医古籍中有丰富的关于人体健身与养生相关论述,深入挖局这些理论的精髓,对指导我国的全民健身运动及体医融合方略的推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 体医融合视阈下中医健身养生理论指导青年与老年群体健身的策略分析
3.1 中医健身养生理论在指导青年健身的理论分析
目前年青年人健康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亚健康问题,其成因有:饮食起居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情志不畅,睡眠不足状态;人体生物低潮期;生活和工作节奏快,心理和社会压力大;劳逸失度适度造成体力和脑力的透支等因素。
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检查虽然无明显疾病,但呈现出疲劳,活动能力、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减退,自我感觉存在种种不适症状的一种生理状态,也被称为“机体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从亚健康的定义看亚健康属于一种“未病”范畴。根据中医整体观,亚健康是在机体阴阳偏盛偏衰基础上,由于情志不畅以及饮食起居不节等致脏腑气机升降失常,导致气滞、血瘀、痰湿等病理产物蓄积,进而出现虚实夹杂的一类证候。研究者认为七情内伤加之饮食、起居、劳倦加之等是亚健康主要致病因素。七情反应,如暴怒、狂喜、大恐、骤惊、过悲等。中医学认为不同的情志分属于不同的内脏。愤怒致病较重,忧思致病缓慢,惊恐致病发病迅速,喜则较少致病。中医将将疲劳分为“五劳”“六极”“七伤”。五劳指五种劳损——肝劳、肺劳、心劳、脾劳、肾劳。而六极是筋极、脉极、肉极、气极、骨极、精极。巢元方等的《诸病源候论》指六种劳伤虚损的病证:“气极”则短气喘急;“血极”则发堕善忘;“筋极”则拘挛转筋;“骨极“则齿浮足痿;“肉极”则肌削萎黄;“精极”则目暗耳聋。七伤为:太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过食冷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从上述情况看心、肾、肝、脾等疲劳或劳损皆可引起亚健康,并且由于受环境或体质因素的影响,亚健康脏腑各器官疲劳症候还会出现兼症与夹症的情况。
青年人亚健康的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脾胃虚弱型、表虚不固型、脾肾阳虚型等症候,下面将对青年亚健康的不同中医的证型的特征进行分析:
(1)肝郁气滞型
肝郁气滞型是由肝脏的疏泄机能失调,通畅不及而致气机瘀滞致导致的症候体质。多因情志不遂导致肝疏泄阻滞,气机淤塞所致。蔡明德等认为情志不节、七情内伤会导致肝失疏泄,这是这类亚健康人们主要病理因素。七情太过,首先伤及本脏会出现多种不同症状,但共同特征是引发机体气机失调伤及脏腑。在《素问·举痛论》有:“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描述了七情可以致病的论段。
(2)心脾两虚型
此型症候是心血不足和脾气虚弱共生的兼症。起因于过度思虑暗耗阴血。劳倦伤脾,饮食不节,久病体虚失调等因素导致心血耗伤,脾气亏虚。亚健康群体中的顽固性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等多数属此这一类型。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有:“虚损痨瘵,真元病也。虚者,气血之虚。损者,脏腑之损。久虚致损,五脏皆有。五脏之气,有一损伤,积久成痨,甚而为瘵。痨者,劳也,劳困疲惫也。瘵者,败也,赢败凋敝也。”这段描述了脏腑虚损的原因与程度关系,让人们了解了虚损的发展过程。
(3)心肾不交型
这一症候起因于心与肾生理协调失调,主因是肾阴亏虚,阴精不能达到心脏,导致心火亢盛,心中之阳不能下传至肾,肾失温养,两者失去协调关系所致。久病伤阴、房事不节、思虑太过,情伤致郁而化火。或外感热病,心火独亢等原因都可导致心肾不交。此类亚健康状态中甲亢前期诸症、慢性疾病恢复期、临界高血压、男女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都属此类型。
(4)脾胃虚弱型
表现为脾气虚损引起脾生理功能不足。起因多为饮食不节、劳逸不当、忧思日久、禀赋不足、久病体虚等症候。脾有运化营养物质、水液及统摄血液等功能。脾虚则运化无力导致机体营养不良,水液滞留生湿成痰等症状。《医学纲目·诊五邪相干》有:“饮食不节,劳役所伤,以致脾胃虛弱,乃血生病,主口中津液不行,故口咽干也”。《诸病源候论·脾病候》:“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为脾气之虚也。”亚健康状态中轻度贫血、胃肠功能紊乱、疲劳综合征、慢性结肠炎、浅表性胃炎、厌食症等可属此类型。
(5)表虚不固型
正常人的汗出固护体表的是卫气,由于多种因素引发卫气失去固表能力的汗出现象,称作表虚不固。表虚既是卫气虚,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内经》云:“卫气者,所以肥腠理,司开阖者也。今卫虚则腠理疏,开阖无司,而汗多矣。”体表卫气不固,外邪趁虚而入,易遭致风寒病症。亚健康状态人群中的疲劳综合征、鼻窦炎、过敏体质、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间歇期、反复感冒等大多属此类型。
(6)脾肾阳虚型
多为脾肾缺乏动力,无气推动,致使脾肾功能虚弱。病因是体质虚弱受寒邪外侵较重,久病伤损脾肾阳气,久泻不止伤及脾肾两脏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等引起。亚健康状态人群中的女性性冷漠、轻度抑郁症、部分慢性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等都由此而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思伤脾,思虑太过则暗耗心血,损伤脾气,心血不足则心藏神的生理功能失常,脾气虚可见心悸失眠,神疲健忘,身体困重,倦怠乏力,面色无光”。
3.2 中医健身养生理论在指导青年群体体育运动的策略分析
对于正常人的体育锻炼可以不用考虑禁忌,但对于亚健康体质人群进行体育锻炼就应该考虑自身体质弱点,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特点的运动才能实现增进健康的目的。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发生的病因与过度劳累、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年老体衰有密切的关系。
从社会上青年人亚健康的发生群体情况看,多数人是各种脑力劳动者及学生群体,这一群体长时间在室内办公或学习,不少人需要长期加班,缺少户外活动。中医典籍《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的论述,从中医角度讲,久视伤血,肝主藏血以及主疏泄。肝主血体现在涵养肝气,濡养筋经眼目,针对人体血量的分布起到调节作用。伤血会伤肝,影响肝对全身气机的疏通、调畅,导致全身之气郁滞。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同时,劳神过度会损伤心脾两脏。中医认为心主血藏神,思虑过度会耗伤心血,损伤脾气。从中医临床实践看,亚健康与肝、脾、心、肾四脏病机相关联,而关键病机在肝脏,在治疗方法上多以疏肝解郁为主。同时,中医养生理论防治亚健康的方法有:调摄精神,形神共养;劳逸适度,锻炼身体;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顺应四时,外避邪气;按摩针灸,养生方药等措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因此,在运动纠偏的同时,运用合理的食疗对恢复亚健康有积极作用。下面将对青年亚健康的不同中医的证型的群体的健身策略加以阐释:
(1)肝郁气滞型
情志不畅则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会出现精神抑郁、闷闷不乐,或烦躁焦虑、易受惊吓等症候。中医认为运动可以推动气血循环,疏通经脉,对于气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肝郁气滞型人一般体质较弱,运动应选择动作和缓,活动负荷较小的有氧运动,通过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肝的气滞。项目可选择:慢跑、散步、瑜伽、导引、广场舞、太极拳、自行车等。杨世宗等认为亚健康状态之责在于肝失疏泄。还有很多医家虽然把亚健康状态分为几个亚型,但都以肝郁气滞证型为首。治疗原则:活血理气,疏肝散郁。常用方药:四逆散,半夏厚朴汤,柴胡疏肝散,逍遥散。
(2)心脾两虚型
这类人表现为脾气虚弱为主,脾气不足、运化无力等症候,由于脾主四肢、肌肉的运动,导致这类亚健康个体浑身无力,运动能力差,不能承受大强度剧烈运动,在运动时应避免饭后即可进行运动及高温下剧烈运动,以免进一步耗伤心气与脾气。《素问·经脉别论》有:“故春夏秋冬,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长也。”论述的是人生病缘于“过用”。同时,这类人心血不足,心供养不足,出现失眠、记忆力下降、多梦等症状。在运动项目选择上不能强度过大或超负荷,应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避免对心脾造成更大的损伤,可选项目有:太极拳、慢跑、散步、八段锦、健美操、广场舞。治疗原则:益气养血、健脾安神。常用方药:酸枣仁汤、归脾汤、甘麦大枣汤。
(3)心肾不交型
有心肾不交型的亚健康个体可以参加慢跑、快走、八段锦、太极拳、广场舞、游泳、俯卧撑、仰卧起坐、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运动,锻炼不能过大,不能超负荷剧烈运动,增加心脏负担,使心脏功能受损,注意情志调理,保持心境平和。结合食补平时多吃百合、莲子、酸枣仁、蔬菜、水果等食物。治疗原则:滋阴降火、通舒心肾。常用方药:交泰丸、六味地黄丸、乌灵胶囊、黄连阿胶汤、麦味地黄丸、天王补心丸等药物。
(4)脾胃虚弱型
脾胃虚弱型可选择提高身体机能,增进脾胃功能的运动,如:游泳、快走、仰卧起坐、散步、广场舞、健美操、导引、拉伸等运动。通过身体运动排除体内湿气,恢复身体新陈代谢水平。由于脾胃虚弱的人身体湿气重,平时注意保暖,避免湿寒着凉,尽量不吃生冷、刺激、辛辣食物。《内经》有云:“虚者补其母。当于心与小肠中以补脾胃之根蒂,以甘温之药为主,以苦寒之药为之使,以酸味为之臣佐。”治疗原则:健脾暖胃、益气去湿。常用方药: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丸。
(5)表虚不固型
表虚不固型的亚健康个体由于体表卫气不固,容易受寒、凉、风等六邪入侵致病,对于表虚不固型亚健康个体在训练上首先注意防止外邪入侵,做好身体防护,尤其在运动后的保护上。《内经》云:“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今血少则无汗矣”。由于表虚不固运动时负荷要适中,防止出汗过多伤及津液,导致阴虚燥火。运动项目上多以太极拳、养身功、导引、散步、广场舞、瑜伽、广播操等为主。治疗原则:补肺益气、固表和营。方法上需温阳化气,提健脾胃,固表实卫,加之祛风解表之药可达到祛邪、充气、表固的效果。常用方药: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牡蛎散。
(6)脾肾阳虚型
脾肾虚实质是身体的阳气虚症候,主因为痰於湿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生,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论述了违背季节行事会导致脏腑受损。脾肾阳虚型亚健康个体的运动多以有氧为主、不能过力,剧烈运动会耗伤阳气,应多做腰部运动,这样可以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環,提升肾与脾的脏血通量,帮助脾肾的机能恢复。项目可选缩肛功、腰部按摩、慢跑、慢走、保龄球、健美操、游泳,扛杠铃杆提前屈、侧卧起坐等。生活要控制房事,以每周2次为宜。食物以偏淡偏温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山药、大枣、牛羊肉、狗肉,山参、黑木耳等食物,少吃上火、油腻食物,避免伤脾。治疗原则以温肾升阳、补脾壮阳为主。常用方药为:五子衍宗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4 结语
总之,体育与中医结合对指导我国的全民健身运动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医的体征辨证使健身人群了解自身的体质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特点的运动项目,这会极大地提高健身群体的科学训练水平,提高健身效果,增进民众的健康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及新世纪中华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1]甘丽,韦明,黎强.中医专业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治未病”理念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2):186-187.
[2]王波等.体医融合内涵、模式及路径探讨[J].体育科技,2018,39(3):30.
[3]奚清.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产生原因及治疗方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6):9-10.
[4]张庆祥,朱庆超.亚健康与中医基础理论述要[J].中医药学刊,2003,21(7):1137-1138.
[5]吴海鸽.从肝脾失调论治亚健康状态[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9):1220.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