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贸易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探析

2023-04-04 13:16何锦旭王英华
江西教育C 2023年3期

何锦旭 王英华

摘   要: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升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措施。近年来,海南省高职院校紧抓发展机遇,结合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积极引进国(境)外优质资源,提升国际交流适应性,在合作形式、合作规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本文立足海南省近三年(2019—2021)14所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客观总结发展特点,分析存在的不足,从加强统筹、紧扣区域发展、落实“一校一品牌”以及聚焦育人使命等方面提出促进发展的措施,为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南自由贸易港   国际交流与合作   促进与发展

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利用国(境)外优质办学资源进行内部改革与创新。2019年7月9日,教育部联合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关于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实施方案》,其中决定支持海南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赋予海南打造新时代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教育改革开放试验田和集中展示窗口的时代重任,提到海南省大力打造“留学海南”这一特色品牌,支持海南创新留学生奖学金管理模式,适度增加留学生数量,优化生源结构,提高留学生比例。这意味着伴随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

一、海南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机构的设置情况

海南省共有7所院校设置了国际交流中心等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相关工作,3所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由二级教学单位负责,1所院校设置了国际交流中心并挂靠在二级学院(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从此项数据中可以发现,各院校较为关注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形式

梳理海南省各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形式,共有19种类型,分别是与国(境)外相关社会组织交流、与国(境)外企业交流合作、与国(境)外高校的访问交流、与国(境)外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招收国(境)外学生、合作办学、开展学生国(境)外实习、交换生或夏令营项目、教师到国(境)外学习研修培训、开发国(境)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并被采用)、承担国(境)外人员交流培训、聘请外籍专家或教师、教师在国(境)外专业性组织担任职务、参加国际性赛事、承办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起产教协同联盟、建设海外分校、申请设立HSK考点以及引进国外课程资源。

(三)招收国(境)外学生类型

2019 —2021年全省共有6所高职院校招收国(境)外学生,其中4所院校有全日制学生,分别为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以及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二、海南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特征

(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是发展的风向标,纵观海南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动向,各高职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响应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将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突破点,搭建互利共赢平台,引进优质国际资源,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形式,在多个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形式日益丰富。统计数据显示,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职业技术学院采用的合作形式最多,达12种,合作交流形式为6~10种的院校共有6所。

(二)积累多方办学资源

学习国(境)外优秀职业教育办学经验,进行内部改革与创新是高职院校实现自身突破的重要方式。海南省高职院校在紧抓发展机遇、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不断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注入新内涵,扩大学校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顶层设计。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必然要依托一定的组织机构,借助一定的管理制度。二是注重与国(境)外社会组织、产教联盟的沟通与协作。随着国家以及海南省对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引导和支持,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不再局限于政府部门的统筹安排。

(三)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在“后疫情时代”,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阻挡,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的产业链不可能中断,各国无法摆脱相互依存的关系。查询资料显示,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是海南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从未间断,各院校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后疫情时代”国际交流、合作机遇与挑战,利用信息化手段保持与国(境)外的交流与合作、规范留学生的教学与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灵活多样,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开启国际合作“云端”模式。多数院校在留学生的教学与管理、交流与合作方面都采用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二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巩固国际合作交流基础。

三、海南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存在的局限

(一)规范管理的不足

高职院校存在生源质量差、基础薄弱、教师双语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使得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成为传统专业的“翻版”。如何克服自身局限,优化资源配置,已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课题。高职院校要以明确的合作规划、国际愿景来进行顶层设计,经调查发现,海南省高职院校中未设置专门外事机构、没有专职外事人员的现象还很普遍,国际合作的战略规划单位以及专业队伍依然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合作办学特色不鲜明

教育部、海南省人民政府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教育事业发展实际,以战略性的眼光,提出了海南省大力打造“留学海南”的品牌,然而高职院校留学品牌建设效果仍不理想,缺少结合区域发展、学校特色的品牌特征。合作办学专业较少,主要集中在旅游管理、财经商贸类,覆盖海南省重点产业的专业明显不足,全省仅有1所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沿線国家创办分校。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涉及教师交流、学生互换、招收留学生、合作项目等,旨在引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这也是高职院校走向国际化的具体路径,除了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行动指导和政策支持,更需要国家、地方相关部门的监督以及学校自身的管理。部分学校交流合作项目仍以访问交流、签署合作协议(备忘录)为主,仍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缺少实质性的合作,甚至出现中途“流产”的情况。内涵式的交流与合作不足,资源未能实现有效互通、互鉴,国际交流与合作效果难以进行客观评价。

四、促进海南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的探讨

(一)实现优质国际交流与合作资源的共享

“高职院校要在国际上形成中国高等教育的品牌,就必须有一批能够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高职院校,这需要国家政策方面和资源条件方面的支持与保障。”海南省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落实《海南省“十四五”教育现代化规划》,树立国际化意识,加快推进海南教育现代化,创新教育对外开放方式,加速创建“留学海南”品牌;应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政策指引、资金扶持、信息收集、宣传介绍等作用,在政策配套设施、统筹协调资源、监督评价体系构建、风险防控等方面履行职责,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信息交流共享平台,确保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可持续性,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国际化进程,实现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真正服务于国家战略。

(二)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路径

高职院校应紧密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三区一中心”目标定位发展需要,服务区域发展,探索国际交流合作新路径,挖掘丰富的国际资源,助力发展医疗、“康养”、文化演艺、文物修复和鉴定等领域的职业教育。充分利用区域发展优势,加强与国(境)外企业、行业组织的深度合作;整合优质资源,搭建国际化产、学、研合作平台,对接国际标准,构建协同人才培养、输出优势职业技能培训、海外实习实训等方面的育人新模式;深化与在海南设立国际学院的国内知名高校、省内其他高职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共享资源,组团发展,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出去”。

(三)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影响力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教育类型。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海南“十四五”期间产业需要,聚焦四大产业,落实国家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结合办学特色,打造专业建设综合实力。从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所涉及的相关专业出发,寻求国际合作伙伴,逐步拓宽国际合作专业领域,助力海南省产业发展,培育国际化的技能型人才。

(四)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内涵

各高职院校应该在“留学海南”目标的总指引下,因地、因校制宜,以特色谋发展,开发“中文+职业技能+N”品牌特色,实现“一校一品牌,一品牌多成效”。品牌建设应充分利用学校办学优势,不断巩固已有基础,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将优势学科、优势专业与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相融合,巩固已有合作基础,通过合作办学、夯实师资基础、参与国际赛事,以及引进、输出专业或教学标准等方式不断提升影响力、知名度,进而带动其他领域的合作,达成学校自身发展的目标。品牌建设可以将国家、区域重点项目作为重要支点,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参与平台、外援项目建设,输出职业教育先进办学理念,加强人文交流,切实提升“走出去”的能力与水平。

(五)提升国际化办学的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科研、服务社会的任务。高职院校应明确职业教育的本质与内涵,切实担负起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职院校履行这一使命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把握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教育创新岛”政策优势,探索开发海南高职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把握和提升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和国际适应性,重视师资、课程、赛事、职业标准、培训等资源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另一方面要将国际交流与合作落实到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先进技术等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上,针对本校学生开展跨文化交际类、特色文化体验类课程,鼓励师生参加国际赛事,创新办学模式,实现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提供多元化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柯婧秋,王亚南.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全国231所高职院校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36):44-47.

[2]顾明远,滕珺.后疫情时代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挑战与新机遇[J].比较教育研究,2020,42(9):3-7,13.

[3]李敏明.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探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101-103.

[4]陈松,周诗敏,李佩镅,等.自由贸易港背景下海南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构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1,11(6):14-21.(作者单位:海南软件職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