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朱龙
近年来,甘肃省玉门市公安局建国路派出所突出“三筑”“三防”“三建”“三化”,扎实推进打、防、管、控各项措施,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辖区范围内落地生根、多点开花。
坚持民本观念,警力警务下沉,加强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与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机融合,创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机制。
一是筑牢战斗堡垒。派出所实行“民警+辅警+网格员+治安户长”联勤协作的社区警务模式,打造战斗堡垒,将治安防范、人口管理、信息收集、矛盾化解、服务群众等派出所基础工作开展情况作为社区警务考核量化指标,形成人力联动、资源联合、职能联袂的工作闭环。
二是筑实基层队室。派出所建立了以综合指挥室为中枢、案件办理队和社区警务队共同作战的“两队一室”勤务新机制,实行值班备勤、警情处置、视频监控、信息研判和勤务督导“一体化”运作,实现勤务模式由“条”向“块”转变,勤务管理由“值班负责制”向“岗位负责制”转变,勤务运行由“坐”向“动”转变。
三是筑强科技助力。派出所紧扣辖区系城乡接合部的实际,强力推进主干路加密、城中村“小天网”、技防“村村通”和重点部位全覆盖等“四大骨干工程”,通过为基层所队下放的各类权限及各类现代警务装备和移动警务终端,助力实现“数据汇聚、电子围城、智慧打防”。
派出所坚持民意导向,创新警务模式,多元化、多渠道发动各方力量,因地制宜不断提升平安创建、守护安定的警务效能。
一是实施警民共建“联防”。突出党建引领,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原则,推动社区警务与社区党建工作相融合,推行社区民警进社区班子、挂任“村官”机制,实施派出所与所在街道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打造建立平安对策共商、社区警务共议、要事难事共解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二是实行村级辅警“驻防”。派出所积极融入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明确一村一辅警,负责协助社区民警开展服务群众、采集信息、调解纠纷、巡逻防范、安全检查、安保维稳以及视频监控巡护等工作。
三是发动群众团体“助防”。派出所充分发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等多方基层组织力量,整合社区村居干部、网格员、治安户长、楼长、物业保安、治安积极分子等群防群治力量,打造形成“一村一助理、十户一联防、三百户一网格、一格一专员,一呼百应”的社区警务新模式。
卡点执勤,安全检查
温馨提示,保护群众“钱袋子”
风雪夜坚守执勤
派出所坚持因地制宜,建立联动机制,探索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有效衔接的“三调联动”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力促化解在早、调解在先。
一是建立法制工作队。
派出所以纠纷多发的村组社区为试点,聘请司法专业人员挂靠到派出所或社区警务室,参与社区调解纠纷、倾听诉求。
二是建立矛盾调解室。
派出所充分发挥老法官、老检察官、律师、人民陪审员、司法调解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专业知识丰富的优势,创新建立“六位一体”进所队工作机制,在派出所建立“警民联调工作室”、流动法庭,在警务室设立“警民联调工作站”,发动“五老”人员和一村一法律顾问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做到矛盾纠纷主动管。
三是建立“户长工作岗”。派出所通过创新搭建户长工作平台,在社区、村居、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领域广泛招募户长,充分发挥其在本行业领域情况熟、人员熟的优势,积极防范、排查、发现矛盾隐患,做到“小事不放大,纠纷不扩散”。
派出所坚持民生导向,做实便民服务,从为人民群众办小事、解小忧抓起,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达成治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民警与居民亲切交流
一是亲情化走访。组织社区民警深入社区、企业、村居广大群众当中,走访倾听群众意见诉求,了解疫情影响下的民生状况,主动排查风险隐患,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二是便捷化服务。借力“放管服”改革,将与群众关系最密切、办件量最大的窗口业务延伸至警务室、社区、农村和重点企业,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服务制度,推行“无差别受理”“一站式”服务,打造“半小时”警务服务圈。
三是阳光化评警。健全“警民、警企、警营”三项恳谈机制,通过警民联系卡、民意联系箱、网上办事系统和便民服务微信群,广泛征集各类线索和意见建议,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