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北京市城市生命线感知体系全面建设

2023-04-03 07:16赵功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生命线北京市管线

赵功

城市生命线系统是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维持城市基本机能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很高的公共性、共享性、系统性。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规模体量大、类型多,呈现灾害耦合、事故连锁、风险隐蔽、損失放大等特征,亟需开展系统性综合防控。为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提升城市风险控制能力,亟待建设全面接入、动态感知、智能预警、全面保障的城市生命线感知体系。

一、北京市城市生命线感知体系建设现状

北京市燃气、供热、电力等行业企业均已布设一定数量的感知设备。燃气方面,在天然气门站、调压站(箱)、加气站、闸井、管线等布设了压力、流量、燃气浓度、液位等感知设备;供热方面,在热源、热电站布设了介质稳定的压力、流量等感知设备,热力方面,在热力管线布设了测漏、井盖防盗报警、井室监测等感知设备;电力方面,对输电线、变电站、配电站室等布设了感知设备,并为900多万户高低压用电客户安装了智能电表,整合了能源企业数据。

(一)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2012年,北京市提出建设“城市生命线”实时监测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并于2016年完成了燃气、供热、电力、供水、排水五个行业的示范应用。2021年发布的《北京市城市运行感知体系建设方案》,对城市运行各方面的感知任务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北京市城市运行感知体系的总体框架、建设要求和建设任务。

(二)制约因素仍然存在

尽管北京市城市生命线感知体系建设取得了进展,但仍存在着制约系统建设的多种因素。一是管理体系仍不健全,责任分工不明确,市、区、企业职责或者责任不够清晰,缺乏细化的工作机制及流程;二是底账不清,感知终端基础台账不健全,缺少管理标准和编码规则;三是覆盖不够,感知设备和智能终端部署面不足;四是系统分散,存在感知盲区,市区、政企间感知数据链条尚未贯通,电、气、热智能联调联供尚未实现,没有形成一张网;五是指标不全,提取体征脉搏信息不充分,感知数据应用亟待深化,难以实现从“仪表盘”到“驾驶舱”的跨越。

二、推进城市生命线感知体系建设要求

(一)国家政策要求

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时期国家应急体系规划》,要求加快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预警网络建设。2021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关于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经验做法 切实加强城市安全风险方法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21〕6号),在合肥市、北京市通州区等18个试点城市(区)启动城市生命线工程监测预警系统建设。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的通知》(建督〔2021〕71号)指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是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北京市海淀区、辽宁省沈阳市等22个市(区)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试点工作。2023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合肥市召开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现场会,提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核心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监测物联网,对生命线进行常态监测、动态预警、精准溯源、协同处置,科学防范燃气爆炸、城市内涝、管网泄漏等事故,实现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从人海战术转向智慧防范。

(二)北京市建设要求

城市生命线感知体系是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2021年,《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提出,统筹感知体系,加快感知体系全面升级优化,支撑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精准服务,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2021年印发的《北京新型智慧城市感知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指出,统筹推进城市运行感知体系建设,加快整合供排水、电力、燃气、热力、照明、环境秩序、市政公共设施等感知数据,建立城市综合运行感知“时空一张图”。2021年7月,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提出建设全感知城市,作为把北京市建设成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重要手段之一。2021年11月,北京市大数据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北京新型智慧城市感知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加快建立底账清晰、全域覆盖、网络通畅、数据共享、智慧共用的智慧城市感知体系。

三、加快北京城市生命线感知体系建设的对策

以北京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为契机,整合城市生命线各行业企业现有感知基础,补齐短板弱项,统筹开展城市生命线运行感知体系建设,夯实城市运行智慧应用基础。

(一)构建多元参与的城市生命线感知体系

城市生命线设施范围广、跨度大,且大量设施处于公共区域,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复杂。亟需通过变革,适应城市生命线数字治理的新需求,在政府、企业、社区及公众之间构筑起共同治理城市生命线风险的网络联系和信任关系,为推动城市生命线感知体系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北京市燃气管线 作者提供

依托现有管理体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城市生命线感知系统运行常设机构,履行贯穿整个感知系统全过程的综合协调职能,强化政策制定,优化治理结构,推动实施落实。

整合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和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实现对城市生命线运行状况的监测分析、统筹协调、指挥监督和综合评价,建设从源头供给到终端使用全流程的城市生命线运行“一网统管”。

(二)统一城市生命线感知体系建设标准

推动制定感知标准规范。密切跟踪感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感知数据的采集、融合、汇聚汇通、感知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和管理等关键环节,明确技术架构和服务规范,制定促进跨行业跨部门的技术方案、管理办法和标准,并切实推进落实和严格监管,避免各自为政,全面加强全市一体化的城市生命线感知体系顶层设计,统筹标准化建设与应用。

有序推动监测点建设。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重点监测点位布设,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如高风险、高敏感、高危害等区域,在重点区域优先布设物联感知设施设备,逐步实现对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数据的自动采集、动态监测、风险识别和全面感知。

(三)深化城市生命线感知应用场景

强化城市生命线耦合模拟研究。城市生命线各子系统之间具有复杂的耦合关系,在空间上各类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受到自然环境、人为环境、管线自身、运输介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功能上,燃气、电力、供热等在生产、供应、使用各环节均存在耦合关系。因此,打通城市生命线各行业之间的数据壁垒,可以为城市生命线运行耦合模拟提供数据支撑。

强化各行业运行动态模拟。在城市生命线感知基础上,加强城市燃气、供热、电力、供水、排水等行业管控的深度挖掘,结合各行业在用的运行模拟技术与模型,整合需求预测模型,推动实现城市生命线系统运行动态模拟。

深入专项应用场景开发。加强管线健康评价、泄漏监测、管网末端压力监测、用户管理、瓶装液化气监管等应用场景开发,服务于日常运行管理、应急处置、联调联供等具体工作。建立地下管线安全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健康评估模型,对城市地下管线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与展示;全面呈现城市生命线实时运行情况,实时分析监测状态,对管线运行异常情况进行快速感知、预判预警,降低事故风险;通过对城市生命线信息、权属单位信息和周边环境信息全面整合,实现事故情景、应急预案的可视化图形展示,辅助应急处置决策。

北京市供热管线铺设 作者提供

(四)结合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同步加装感知设备

要把落实全国统一要求和打造北京特色相结合,与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同步推进,结合更新改造工作,同步加裝地下管线感知设备,推动企业加大物联感知、大数据分析、三维雷达探测、管道综合检测机器人应用、病害智能诊断等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力度,提高监测防范能力,全面提升地下管线运行状态监测和安全防护能力水平。

(责任编辑:赵立杰)

猜你喜欢
生命线北京市管线
除险清患 守护城市运行“生命线”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夹套管线预制安装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低锰管线钢的相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