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23-04-03 00:18田野
文化产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馆员学科文献

田野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是切实辅助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途径,是高校图书馆由传统的资源型向未来的服务型转型的关键环节,是实现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现依托学校基金项目,对内蒙古高校图书馆学科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加强和改善内蒙古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提出思考和建议,希望为提高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水平提供借鉴与参考。

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是围绕提供学科服务这个中心任务而建立的一整套信息服务体系,包括学科服务人员、学科信息资源、学科服务平台、学科服务制度等要素。建设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需要将用户需求置于首位,以学科服务团队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信息资源建设、服务方式创新为一体,通过管理体系、人才保障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实现知识整合、技术整合、管理整合与服务整合,实现提升图书馆精准、专业服务水平的目的。

学科服务由学科服务人员、学科信息资源、学科服务平台、学科服务对象四大元素组成。这四大元素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学科服务人员是学科服务的实施者,以学科馆员为主。因为学科服务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多元性和不确定性,个别学科馆员难以独自完成。因此,应该建立一个以学科馆员为核心,其他部门馆员积极参与的学科服务团队,在图书馆内形成学科服务的良好氛围。学科信息资源包括两大类:一是馆藏资源,包括馆藏的纸质文献和各种数据库。二是来自网络的学术资源,包括学术搜索引擎、学科门户网站等。学科服务平台具备组织管理学科资源、发布学科信息、实现图书馆馆员和用户的交流等功能,是学科服务体系的外在表现。学科服务对象包括高校广大师生,又可以细分为三类:基础用户,包括学生和大部分教师;重点用户,指院士、博导、学术带头人等重要服务对象;团队用户,包括科研团队、某些研究中心、研究院等。

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1]。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是由内蒙古农业大学图书馆于2004年率先开展的[2]。经过多年发展,学科服务已经在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实施,并且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其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

笔者通过浏览各高校图书馆网站、电话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内蒙古自治区54所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54所高校图书馆中,有15所没有图书馆网页,或者网页无法访问。在能够访问的39所高校图书馆的网页中,仅有6个开展了学科服务。由此可见,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全自治区只有6所高校图书馆设有专门的学科服务部门或有专职的学科馆员。部分学校是由信息咨询部或系统部的馆员在传统参考咨询服务的基础上,提供浅层次的学科服务,如对相关学科的电子资源进行测试和评价,对学生进行入馆培训等。此外,从学科馆员的实际工作来看,他们大多扮演着联络员的角色。他们的主要职能是聯系各院系,了解教师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收集整理反馈意见,以及开展新生入学培训和信息素养通识教育。很少有学科馆员能够直接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资金和技术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一些高校图书馆仍然坚持积极开展学科服务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以赤峰学院图书馆为例,赤峰学院图书馆在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少数民族史两个学科进行的学科服务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他们在采购文献时经常联系语言、文学、历史、民俗等学科的博士、教授,听取他们的建议,采购研究价值高的文献,如《清实录》《清朝后期理藩院满蒙文题本》等,并主动为教师的科研项目提供帮助,为他们查找项目所需的文献资料,提供信息资源。图书馆的学科支持服务直接或间接地为赤峰学院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目前,有27项社科基金项目、7项部级项目、49项省级项目的立项和研究,与图书馆学科服务有着密切的关系。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当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制度规范性方面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仍处于初步探索时期,很多图书馆没有设置专门的学科服务机构,缺乏对学科馆员的考核激励机制,即使学科馆员工作成效显著,也没有相应的奖励,这容易使学科馆员认为付出的努力和回报不对等,从而失去工作动力。同时,对于不适合学科馆员岗位的人员缺乏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这也影响了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文献资源方面

文献资源建设是学科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但是很多高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尽如人意,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与用户需求存在差距。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很多高校文献资源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使得文献资源的采购捉襟见肘。二是与用户沟通不畅,对他们的实际需求知道不多、了解不深,直接影响了采购政策的制定,导致文献资源建设与用户需求不对等。三是由于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普遍实施了文献采购招标制度,主要由中标的书商来采购文献。一些学术价值较高的专业图书因为价格贵,发行量低,书商无利可图,就很少向高校提供这些书,导致图书馆文献馆藏的专业性和完整性受到了很大影响。四是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一些信息数据库在规模和质量上还存在不足。一些中小规模的图书馆由于经费紧张,技术落后,数字资源建设发展缓慢。此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图书馆间的信息交流和文献资源共享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学科馆员方面

要做好一名学科馆员,不仅要精通图书馆学知识,有很强的信息检索能力,还要对所服务学科的专业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这要求学科馆员具备很强的业务能力,但事实上一些学科馆员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对相关学科的知识不够了解,相关工作仅是常规的文献检索,缺乏深入、有针对性的学科服务能力。还有一些图书馆培养出的业务骨干则被调去了其他部门,人才流失严重。

学科馆员数量严重不足。大多数高校学科馆员与对应服务学科的比例达不到1∶1,有的高校甚至只有1~2名学科馆员,但他们要为不同学科的师生提供学科服务,长此以往,学科服务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分析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认识层面

一是图书馆对学科服务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学科服务是一种先进的服务理念,是信息化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图书馆提高自身地位和重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高校图书馆必须认清当前形势,增强紧迫感,尽全力把学科服务工作做好。学科服务的服务模式与传统服务有很大不同,传统的图书馆服务面向所有读者,为不同读者提供的服务并没有太大不同。而学科服务是一种个性化服务,不同读者的学科背景和知识层次不一样,他们的需求也不一样,对此,图书馆需要根据读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订最适合的服务方案,为其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和互动性强的服务。学科服务要求馆员不但要有更强的专业能力,而且还要有新的服务理念[3]。二是学校的相关部门及教师对学科服务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一些人认为学科服务只能对教学科研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并非教学科研的主体;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不了解学科服务,尤其是在中小规模的图书馆,学科馆员缺乏,教师对学科服务的需求不大,因此学科服务开展得并不顺利,其对教学科研的作用也就不明显。

制度体系层面

学科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图书馆和各院系相互交流,通力合作,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目前,学科服务体系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学校、院系层面的制度建设滞后

很多学校对于学科服务对教学和科研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所以对学科服务建设缺乏支持。学校认为,学科服务是图书馆自己的业务,与学校其他部门无关,所以学校层面缺乏长期的学科服务统筹规划,没有在学校制度上对学科服务予以保障。学科服务需要各院系的支持,但是目前并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机制来推动图书馆和各院系在学科服务方面的合作。

2.图书馆自身的制度建设不完善

首先是工作制度不完善。由于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推行学科服务的时间尚短,缺乏经验,没有完善的学科服务工作制度,对于学科馆员应该做哪些工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很多学科馆员做的往往是参考咨询、数字资源推广和使用培训等工作,但这些与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并没有太大区别。而学科服务要求学科馆员成为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的重要助手,要全过程、深度参与科研活动,这一点多数学科馆员都难以做到。其次,对学科馆员的培养缺乏制度规划。现在很多高校难以保证学科馆员每年都参加正规的业务培训,这样不利于学科馆员保持和提高其业务水平。最后,评价制度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评价学科馆员的工作,也没有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按劳分配,这使得学科馆员的工作成绩未能在利益分配中得以体现,故难以充分激发学科馆员的工作热情,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对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提高学科服务水平的建议

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而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水平又落后于国内的发达省份,改变这一现状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为提高学科服务水平,高校图书馆应主要着眼于以下三点。

从管理机制入手:学校、图书馆和院系的相应制度

图书馆应该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服务发展规划,建立较为完善的学科服务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包括学科馆员选拔、任用、培养、考核、晋级、淘汰制度,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制度,学科服务平台建设制度,学科服务质量评价制度,等等,使学科服务工作在科学规范的制度保障下顺利开展。学科服务不只是图书馆一个部门的工作。学校要把学科服务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中,建立一个跨部门的学科服务管理协调组织,由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学校还应该从人才、经费、成果激励等方面提供支持,促进学科服务工作顺利开展。院系也应该采取措施保障学科服务顺利开展。如建立科研成果共享制度。学科馆员如果深度参与了院系教师的科研工作,为科研成果做出了贡献,就可以与教师共同享有科研成果的著作权,以此调动学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

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工作的核心,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科馆员的培训。要鼓励学科馆员攻读图书馆学或其他学科的研究生,参加培训班和学术会议,鼓励馆员与对口院系科研人员一起参与科研课题研究。要明确学科馆员的重要地位,在职称评定、人员引进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学科馆员的工作很难简单地通过工作量来评判,因此要结合其工作态度、工作成果、服务对象反馈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让学科馆员的工作业绩与待遇成正比。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科馆员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于不能胜任工作的学科馆员要解除其职务,以保证学科馆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学科服务不只是学科馆员的工作,要构建以学科馆员为核心,全体馆员共同参与的学科服务团队。学科馆员主要负责服务宣传推广、课题跟踪、针对重点人员的个性服务等工作,其他馆员则应做好参考咨询、科技查新、文献资源建设等工作,对学科馆员形成有力支持,共同做好学科服务工作[4]。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图书馆的面貌。在保证经费投入,做好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图书馆应该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文献资源为基础,拓宽学科信息资源整合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科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了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图书馆可以搭建一个用户交流平台,方便用户与学科馆员以及其他用户之间的交流。还可以面向重点用户推出特色化服务系统,提供包括定题追踪、学科信息定制和推送等服务。高校图书馆之间要加强合作,积极推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积极开展文献传递服务。近年来,图书馆联盟发展迅速,有利于促进信息资源共享[5]。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要以服务为中心,围绕用户的需求,搞好学科资源建设和学科制度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科馆员队伍,提高学科服务的水平。在研究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两点应该引起特别注意。第一,要立足于实际。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他们的规模和实力并不相同,服务对象也不相同,因此要立足于本馆具体实际,根据本馆现有的文献资源和人才储备,以及服务对象的情况来开展学科服务工作。要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探索出符合本馆实际的学科服务模式,而不是盲目复制其他图书馆的做法。第二,以用户为中心。学科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用户解决在教学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科服务工作做得怎么样,用户最有发言权。要关注用户的实际需求,用服务为他们解决问题,提高用户的体验。只有这样,用户才会对图书馆,对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产生信任,积极地参与其中,也只有這样,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董泗利,韩玉鸿,杜兆英.医学高校图书馆为重点学科服务途径与实践[J].医学图书馆通讯,1997(01):34-41.

[2]武俊瑛.内蒙古农业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09):106-109.

[3]陈进.大学图书馆学科化创新服务体系构建[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8,18(03):1-4.

[4]万文娟.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建设问题与策略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4(02):63-69.

[5]李慧.互联网科技推进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7(15):171.

【基金项目】赤峰学院2022年度青年基金项目: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研究(CFXYQNRW2236)。

【作者简介】田 野(1983—),男,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猜你喜欢
馆员学科文献
【学科新书导览】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