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干扰比赛

2023-04-03 05:19:20方正宇
新体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女选手马拉松赛主办方

方正宇

2023年重庆马拉松赛后,出现了一条有争议的新闻──某位男选手表示,他在比赛中多次遭遇组委会警告,原因是被认为在为身后的一位女选手“领跑”,之后主办方也确认了曾对男选手提出警告的事实。于是,围绕着男选手和组委会到底哪一方对比赛构成干扰,一时间形成了热议的话题。

或许在有些人看来,上述争论有点匪夷所思。但实际上,这条新闻揭开了田径圈内一条历来备受争议的潜规则:是否可以允许“私兔”的存在?这里首先需要进行一系列名词解释。所谓的“兔子”,就是在马拉松等长跑项目中,为提高运动成绩而设置的领跑员。在有些马拉松赛事中,由官方安排一批实力强劲的配速员,也就是俗称的“官兔”。组委会希望借助于他们的领跑,帮助参赛选手维持稳定的配速,进而提高赛事的整体成绩表现。

至于与“官兔”相对应的“私兔”,则是由个别选手自行聘任,仅为帮助雇主提高成绩而登场的领跑员。“私兔”们最有名的一次集体亮相出现在2019年的维也纳。当时在41名配速员的协助之下,马拉松名将基普乔格用了1小时59分40秒抵达终点,代表全人类实现了“马拉松破2”的历史性突破。但必须指出,正因为借助于大批配速员以及其它配套措施,这次突破没有成为官方承认的世界纪录。

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之后可以发现,“私兔”之所以成为争议话题,是因为一方面,配速员的确有可能帮助选手提高成绩,而且这种提高毕竟建立在选手自行提速的基础上,并不像兴奋剂那样从根本上破坏公平性,即便是官方,也可能在比赛中安排配速员;但另一方面,如果允许部分选手出钱聘请“私兔”来提高成绩,难免会招致其他竞争对手的不满,抱怨自己只是输给了金钱而非实力。

那么,面对似乎各有道理的意见分歧,赛事主办方乃至整个田径圈又该如何抉择呢?本人认为关键在于能否在规则之内划出明确的边界,作为执行的依据。比如,有些长距离越野赛事允许选手邀请“私兔”,但禁止“私兔”为选手背负装备,因为这对那些亲自背负装备的选手构成了严重不公。

回到本次事件所涉及的马拉松项目,会发现“私兔”的作用并没有那么直接和明显,有时甚至不明显到难以判断其是否属于“私兔”的程度。比如参加重庆马拉松赛的那位男选手,就否认自己是专门为身后女选手提供服务的配速员。赛事主办方也很难拿出可以针对这种情况予以处罚的明确规则。组委会目前给出的理由是规则中写有“不允许为其他性别运动员提供协助”。但这里提到的“协助”,到底仅指直接以身体接触的方式推拉或拖拽,还是将保持一定距离的领跑行为也包含在内?如果领跑并未出现在明文禁止的范围内,那么处罚显然缺乏说服力。

更进一步观察中长跑,会发现基于个体利益而进行战术安排,本就是件司空见惯甚至可以说是行业准则的事。在很多国际大赛中,经常可以看到多名同国选手中存在有人领跑有人跟随的战术,目的是希望借此打乱主要竞争对手的节奏,从而确保本方最有实力的选手在最后阶段脱颖而出。

当这种相互算计达到极致之后,有时会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2016年里约残奥会男子1500米跑比赛中,前四名选手的用时都要好过里约奥运会男子1500米跑的夺冠成绩。之所以出现这一幕,显然并非由于奥运会选手的实力不及残奥会选手,只是在分量更重的奥运会赛场上,没人愿意提前领跑而影响到自身成绩,导致決赛中的整体成绩都被拖慢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如果田径比赛可以接受各种“集团作战”或是“保留实力”,那又何必彻底封杀“私兔”的生存空间?与其彻底禁止,不如加以规范,尽早在规则中为“私兔”们划出明确的行为边界,列出可能严重破坏比赛公平的行为目录,在执行中对此类行为加以惩处,从而以有法可依的态度来对待“私兔”现象。

猜你喜欢
女选手马拉松赛主办方
马拉松赛
主办方寄语
生活用纸(2022年10期)2022-10-11 08:06:18
UFI:对接会在展会中越来越重要
出展世界(2020年3期)2020-09-30 06:47:05
我国马拉松赛事的文化价值及生成机制分析
倒立射箭
环球时报(2016-09-07)2016-09-07 06:38:43
维权赢回征文奖
海南国际马拉松赛医疗保障的做法
北京马拉松赛变成“霾拉松”
成功的第三种能力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