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力丁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促使我党集中反思这一时期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蔡和森认为,必须深刻剖析机会主义错误产生的根源,对其进行彻底清算,才能帮助党员跟上八七会议以来党在思想理论及路线方针政策上的发展步伐。1927年9月22日,蔡和森在中共顺直省委改组会议上作了《党的机会主义史》的长篇报告,系统总结机会主义错误的历史教训,以为后事之师。《把党改造成为一个伟大健全的中国无产阶级的大政党》即是该报告的结论部分。
党的机会主义错误,主要表现为过高估计资产阶级的力量,因而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放弃武装斗争、与资产阶级妥协。蔡和森指出,党虽然犯了机会主义错误,但“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功绩,是非常伟大而不可磨灭的”。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五卅运动的胜利和北伐革命高潮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领导者,发展了最深刻最广大的阶级斗争。他总结道:“以这样幼稚的党领导这样伟大的迅速的争斗,错误是必然难免的。”处在“幼年”的中国共产党缺乏足够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还不具备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妥善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能力,这何尝不是党内机会主义错误产生的原因呢?
需要明确的是,机会主义错误固然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但国共合作三年以来,党也积聚和发展了广大的工农革命势力与经验。就事实而言,“北伐政策根本是对的”“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权独裁制根本也是对的”。北伐大大促进了工农革命势力的发展,如果党能充分运用这一力量“去对付将要叛逆的资产阶级”,或是在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权独裁制的原则下“去帮助与改造武汉政府”,革命形势还不至于如此恶化。至于八七会议之后的暴动政策,也是出于新的革命形势的需要,绝不是什么“国际对付反对派的作用”。蔡和森反复辨析各种错误观点,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党员群众思想的混乱,以达到正本清源的效果。
蔡和森认为,党内机会主义错误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没有正确对待小资产阶级的错误倾向,轻视工人同志的能力、不相信群众,是产生机会主义错误的政治思想根源。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然而,少数党的领导人迷信资产阶级,脱离工农群众,致使党“虽然有最革命的工农阶级,和最精华的工农党员群众,他们的倾向和意见从未在党内起作用”。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方法、生活方式和政治倾向一度影响党内,其主要表现就是妥协退让。因为害怕与资产阶级发生分裂,就一味妥协让步,希望以此保持所谓的联合战线,事实上只能是出卖自己的阶级利益。
党的指导机关严重脱离群众,民主集中制原则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是产生机会主义的组织根源。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原则,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不能把二者分裂开来。蔡和森指出,党内“只有从上而下的集中,而没有从下而上的民主”“群众的党内生活全未形成”,这样的组织表面上看起来整齐严肃,却让党的纪律成了威压党员的工具,而上级指导机关却有超越纪律的自由。如此一来,党内的正确意见就无法发挥作用。他认为,这种违反民主集中制的状况是“组织上的系统的机会主义”。
蔡和森从全局出发,审视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审视工农阶级力量的壮大、审视中国革命的总体进程,充分肯定党的成绩大于错误,并从政治思想和组织方面剖析了产生机会主义错误的根源,引导党员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不能一遇到挫折就对革命失去信心。在革命形势转入低潮,悲观主义情绪在党内外弥漫之际,这样的论述显然有着提振信心和斗志的作用,为党清除机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向导。在八七会议精神的指导下,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对党进行改造的设想,明确提出12条意见,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改造要重视团结、全盘进行。蔡和森指出:“现在党的改造是整个全盘的改造,而不是什么派别的改造。”必须强调党的凝结性和统一性,重新团结党的队伍,把工农党员群众和先进的知识分子党员群众团结在一起,共同完成中国工农革命。改造涉及一切指导机关,讨论过去一切错误和是非,“应极力于全党之改造,而不应组织什么‘左’派”。在这一过程中,要反对笼统排斥所有知识分子的过激倾向,允许一些曾经负责工作的同志继续工作;坚决剔除机会主义顽固分子,严防他们阻碍党的改组,严防任何企图破坏或分裂党的行为。
其次,改造要信任群众、广开言路。蔡和森认为,要“绝对相信群众来改造党”,擢用群众所相信的,黜免群众所不满的。要敢于给予群众相当多的权利,包括民主选举、讨论和批评建议的权利。为此,党的组织在改造时必须打开指导机关的门户,接受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实行群众选举,接受群众监督,在制定决策时很大程度上体现民众的意见。不应为了袒护少数分子而忽视群众意见,即使群众的意见是错误的,也不能对其进行压制,而应在意见发表后再予纠正。
此外,蔡和森还强调,党的改造并不是更换几个上级机关那么简单,也不是增加工人在党内的分量,把旧的分子换成新的分子那样片面,而是要从小的支部出发,实行根本改造。这样做的目的,“根本是要肃清一切政治上和组织上机会主义的遗毒,要改变过去机会主义时期之畸形的党内生活、教育、训练以及一切不正确的工作方法”。他深刻意识到,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党的事业势必会走弯路,要在具体的革命斗争中积累经验教训,“建立中国无产阶级列宁党的自己的理论”,以完成中国工农革命的任务。
《党的机会主义史》是党内首个全面系统阐释机会主义的理论成果,是一部党与机会主义的斗争史,也是一部思想史、批评史。它涉及建党初期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党的思想建设、领导机构建设、党与群众的关系、统一战线以及党的民主集中制和作风建设等等,为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恢复和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重读《把党改造成为一个伟大的健全的中国无产阶级的大政党》,可以发现蔡和森以创造性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理论宝库。他提出“建立中国无产阶级列宁党的自己的理论”,这一思想是我党理论联系实际优良作风形成的历史渊源之一;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看作党存在的基础、革命的推动力量,要求党的机关密切同群众的联系,对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他敢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此铲除机会主义的作风根源,更是为党的作风建设起到了表率作用。此外,蔡和森在当时就已经认识到党的改造过程中目的与方法的关系,指出“我们并不是要把一切犯过错误的人都送上断头台,我们亦不是要把一切机会主义的分子都送上断头台”,与后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工作原则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些闪光的论述不仅蕴含着蔡和森个人思想的精华,更凝聚着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集体的智慧,至今仍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
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百余年来,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考验,我们党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科学回答,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铸就了新时代的新辉煌。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