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艺苗:音乐理想是做一件“非你不可”的事情

2023-03-31 14:13孙媛媛
小康 2023年9期
关键词:古典音乐音乐家音乐

孙媛媛

国民音乐教育不是为了造就更多音乐家,而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田艺苗是青年作曲家、作曲技术理论博士、作家,曾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是国内古典音乐课程的首席IP,多年来致力于古典音乐的普及与推广。

从2016年起至今,田艺苗在喜马拉雅平台开设线上音乐讲座《穿T恤听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很难吗?》《名曲密码》,专辑播放量逾4700万次,收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在新作《田艺苗的音乐课》的序言中,她写道:“国民音乐教育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造就音乐家,而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什么是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

从事多年音乐教学,田艺苗认为,教学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音乐教育,它不是表面知识的传播,更多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人的修养、气质和魅力的培养。“大师不怎么教学生,但他身边的学生总是进步最快的,因为在他身边有这样一个氛围。大师的朋友都是大师,来跟大师学习的人也都是领悟力很强的人,在他身边看到听到的都是开眼界的事物,就会进步飞快。”

田艺苗坚信音乐氛围能改变一个人。“有天赋的孩子,只要在好的氛围里,他就会茁壮成长。音乐教育跟其他知识灌输真的不一样,直觉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艺术培训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少年美育、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生就业、艺术人才培养等历史使命,一个琴童从开始学琴到能够成为一个钢琴老师的时间,大约是20年。据有关统计,全国学钢琴的儿童约5000多万。在田艺苗看来,持续多年的“钢琴热”,其实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家长需要自己领略到音乐的美,才能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更好的情感链接。而音乐老师和孩子之间其实是一种深度的情感关系,孩子必须要非常相信你,喜欢你,他才会愿意弹琴,才会相信你说的”。

“音乐家是少数的,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但数得上来的音乐家只有郎朗、李云迪、谭盾等少数。一个社会其实并不需要太多出名的音乐家。而真正的音乐家不是教出来的,有些人天生必须要做音乐家,也许家里让他学法律,但过一段时间他还是会回来做音乐家。这是一个人的天分,他必须用音乐表达。”田艺苗认为,“无论是音乐教育,还是艺术教育,都是为了让人心里有一股热情在循环,这样你的人生就不会觉得茫然,不会觉得找不到动力,这才是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

田艺苗居住在上海时,常会去广场参加“落日音乐会”,在那儿弹钢琴,很多人来听她弹奏,帮她翻谱,帮她照明。冬天居住在深圳,家附近的小花园有人用音箱在公园里放粤语歌,大家就在旁边跟着唱。“人们喜欢音乐,人生就变得不同了。我们为什么要做音乐教育?根本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找到一种生命的热情。大环境下人们都喜欢音乐,这是一种很好的社会氛围,并不在于真的要培养多少音乐家。”

幼时萌生音乐之爱

巴赫有部著名的作品《马太受难曲》,是根据圣经的马太福音改编的,里面有一句: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你要找到你身上的财宝,这是你最珍贵的东西,可能是你的音乐天赋,可能是你的写作天赋。

田艺苗的父亲是音乐老师,母亲从事民乐,“小时候家里來来去去都是学音乐的学生,我在演奏、排练的氛围里长大,好像自然就决定了长大会从事音乐事业。”

田艺苗的音乐天分是最早显露的。两岁多,她的妈妈还有姑姑都在浙江粤剧团工作,跟着她们去看《红楼梦》,回家就给大人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学得特别快,听完戏回家就能唱了,而且能把曲调唱得很标准”。在幼儿园里,一整天大伙儿都围着听她把喜欢的歌全都唱一遍。小时候得了很多唱歌的奖,受到大人的许多表扬,这种镜映令她始终有信心从事音乐事业,“是对我的一种认可,让我找到了自己身上的财富”。

遇乘社交平台崛起的东风

田艺苗念大学时学了5年钢琴教育,读研究生时选择了作曲和音乐理论专业。2008年,朋友的儿子注册了新浪微博,希望田艺苗也注册微博账号来关注他。当时,微博给她认证的是音乐学院副教授,她把每天早上和傍晚听的音乐放在网上分享,睡前放一首晚安曲,那时一条微博转发量就有几千。接下来,很多大剧院、各地图书馆都开始去请她去讲课。

2010年,田艺苗出版了一本书叫《温柔的战曲》,收录了她在各类刊物上的音乐散文合集。签售时,粉丝说:“你写肖邦、贝多芬,不如你一边播放音乐,一边给我们讲和音乐相关的故事吧。”她听了之后觉得这个想法挺好。

她珍视自己在音乐方面所独有的灵气与天分,她把对音乐的感触写下来,以个人化的视角和观点进行阐述,宛如作曲一般。“我要把这种稍纵即逝的灵感保存下来,不在于我掌握了多少知识,重要的是我对音乐有一些特殊的想法和思考。”

于是,她写关于音乐家不同时期不同的曲子,曲子所具有的特点、好听在哪儿……慢慢就演变成了讲座。“所以,与其说我要去讲古典音乐,不如说是响应大众的需求。”

上小学时,田艺苗就获得演讲比赛第一名、作文比赛第一名,这方面展露的才能,结合她的专业,以及多年的积累成为《穿T恤听古典音乐》讲座的基石。这个讲座从2010年开始讲,到2016年恰逢喜马拉雅创立,平台上有很多网红主播,主办方希望做点有高度、优雅,面对知识分子、中产的内容,然后找到她。当时微博上粉丝已有几十万,加上在全国各地讲课,积累了很多主题,于是编成体系的内容,在喜马拉雅做了一年古典音乐讲座。正是这个讲座成为一个爆发点,现在,仅喜马拉雅平台上的订阅量已经有56万人。

田艺苗对此很感慨,之前在大学讲课,出书只能卖几千册,在网络平台上播讲,粉丝暴增,特别是一些二三线中小城市,他们没有机会像上海人一样,有最好的老师,听最好的音乐会,就通过线上方式来听她讲课。后来,田艺苗把《穿T恤听古典音乐》做成慕课,很多大学作为选修课播放,也有70万粉丝。两个平台就积累了百万流量,是她没想到的。

此前的种种积累汇集在一起,才有这样的厚积薄发。田艺苗也感慨说:“前面这些事情做着,就会有机会出现让你做成一件更大的事儿,这也是网络时代的机会。”

2020年6月,田艺苗离开上海音乐学院,建立了自己的公司。考虑到已经在网络上积累了很多粉丝,不如给大众讲课。“离开学校后更自由一些,可以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更好。让音乐成为一种生活美学,美化大家的生活。我希望做的事情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但在学校的工作有很多束缚,有教学任务。沉静下来,我认为要专注做自己更擅长的事情。”现在,田艺苗70%的时间在录制课程,20%的时间在各地讲课,剩下10%的时间在家作曲。

除了在平台上推出课程,她也在“田艺苗的田”公众号上推课,有针对文艺青年的,有针对儿童学音乐的,今年会推出新的课程,之前都是音频课,新的课程换成了视频课。田艺苗介绍,新课程主要针对音乐生、音乐人和音乐老师,内容是处于网络时代,如何成为出色的音乐人。课程的灵感源自每次线下讲课,有很多同行来询问她,要不要音乐创业?要不要辞掉单位工作自己教学生?要不要留学?田艺苗是最早在网上讲音乐课的老师,也最早做音乐创业,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她认为可以帮助很多年轻人找到自己的方向。“网络时代要找到一些新的方向和角度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这类专业性强的引导,正好可以发挥她的优势。“我倒并不在乎有多少受众,而是更想把最擅长的、积累最多的理解表达出来,我觉得一定要去做一件‘非你不可’的事情。”

生命中的“无用之用”

除了音乐,田艺苗的爱好就是读书,“什么书都读”。在公众号上专门开了《审美人生读书课》,主讲艺术方面的书,比如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美食的艺术,试图将艺术的概念往外延展,成为生活方式。

去年在上海有6个月因为疫情原因没法出门,“动物关20天都要患抑郁症的,何况是人呢?”田艺苗利用这段不用出门的时间,在家里写想写的曲子,看一直没空看的书,因为有爱好,这段难熬的时间就变成了“偷得浮生半日闲”,“努力工作,是因为你心里有热爱的事情,人生就有一个目标,有一个热情所在”。

田艺苗还喜欢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fe)的画,给她带来很多的触动和灵感。“这位住在新墨西哥州沙漠里的女画家,画了很多花,比如一朵硕大的马蹄莲,她把细节描绘得很精细,她也会把牛头、羊角画进作品里,她选择画进作品里的这些物件,还有她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令我特别喜爱她,也许是那种粗朴的美,对荒漠的迷恋,还有把牛头和花朵的元素融在一起,生与死之间的对立,以很美又很有诗意的形式表达出来,我特别喜欢这种风格的作品。”

“我们教小朋友学音乐、弹钢琴,其实是为了让他热爱音乐,让人生变得更丰富、更美好,并不是说生活里只有那些有用的事情,赚钱买房买车,光有这些是不够的。”田艺苗说,“人的一生很漫长,有很多低潮以及没法坚持的时刻,这时就需要有热爱的事物去鼓励你,让你坚持下去。你的热爱可以是音乐,可以是阅读,可以是歌唱,可以是一门艺术……一定要找到你特别热爱的,为了它,你也要过得很好。”

音乐是困顿时的救赎

当然缺少力量的时候,田艺苗会听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第四乐章,这首曲子令她感到振奋,“听了那么多的音乐,这首最正能量、最能够激动人心。听到它,你会觉得每个人都有使命感,要站起来,要继续战斗,要为了值得追求的事情去奉献人生”。她说:“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幸福的时候可能体会不深,但当你陷入困境时,才知道因为拥有喜欢的音乐,你心里在唱着莫扎特,才会觉得生活还是有希望的,每一天还是很开心的,生活没有那么黑暗。”

田艺苗每星期会登录喜马拉雅或其他平台的账号,浏览专栏下面的留言,很多人前来告诉她,因为音乐人生变得不同凡响。有一个粉丝参加马拉松,他一边跑步一边听田艺苗在电台里讲巴赫的《圣母颂》,然后他说跑到三江平原的时候,刚好听到这首曲子,让他觉得这是个神奇的时刻,自己的世界一下子被打开了。

对于许多人来说,学音乐是为了体验更多的感觉、过更好的生活。田藝苗观察到,很多中老年人因为喜欢音乐生活变得更有趣味。“人至暮年很容易感到失落和忧郁,因为人体的激素下降了,但如果有了音乐,他们去唱歌,学弹琴,生活一下子变得饱满起来,富有动力,人也仿佛年轻起来。他们对音乐的追求和爱特别真诚,没有功利性。而音乐注入生活,也让他们变得更优雅、气质更好。音乐,让他们变成了有追求的人。”

猜你喜欢
古典音乐音乐家音乐
从默默无闻到遐迩闻名的音乐家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姚铜(音乐家)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