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琦
睡眠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若睡眠出现问题则会导致一系列生理和心理问题,如高血压、抑郁、认知水平变差等[1]。急诊科护理人员由于其特定的工作性质和职业要求,面临着较其他科室更大的压力源[2],这些压力源会促发该群体产生心理问题。就寝拖延现象在现代人中已变得越来越普遍,该现象是抑郁情绪的独立影响因素[3]。国内目前关于就寝拖延的研究较少,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群体,尚未涉及医务人员。急诊科护理人员作为临床一线护士群体中工作压力较高的人群,了解其就寝拖延的现状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便于结合相关心理测评结果制定针对性措施,保护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帮助急诊护理人员获得较高的职业获益感[4],缓解职业疲劳,稳定在职率。本研究调查了急诊科护理人员就寝拖延的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工作时间≥1年;②正式在编/非在编员工;③年龄≥18岁,具备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理解研究的意义;④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实习护生;②外院进修护士;③休假护士。
1.2 抽样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抽样方法对急诊科所有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护理人员进行调研。
1.3 调研方法 采用网络问卷星平台(https://www.wjx.cn/)对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前由研究者获得被调查者的知情同意,向其解释本次调查的内容及目的,随后通过微信平台发送问卷星二维码,由被调查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问卷。调查结束后,研究者对问卷填写内容、填写时间及具体数据信息进行审核,若存在可疑条目,由研究者本人致电被调查者,在确认无误后将数据纳入统计分析,被调查者若对可疑条目无法解释,则予以剔除。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实际回收122份,剔除信息不全或规律性填写的无效问卷14份,实际纳入分析的有效问卷为108份,有效回收率为72%。
1.4 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包括5个部分。第1部分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第2部分包括就寝拖延量表(Bedtime Procrastination Scale,BPS)[5],该量表信度为0.88,1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79,共有9个条目,采用李克特式评分法(从未计1分,偶尔计2分,有时计3分,经常计4分,总是计5分),其中条目2、条目3、条目7、条目9反向计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就寝拖延倾向越严重。第3部分包括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6],该量表信度为0.89,共有9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有无相应症状或表现以0~3分进行评分,总分为0~27分。根据总分判断是否存在抑郁,具体标准为0~4分没有抑郁、5~9分轻度抑郁、10~14分中度抑郁、15~19分中重度抑郁、20~27分重度抑郁。第4部分包括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7],该量表信度为0.92,重测信度为0.83,共有7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有无相应症状或表现以0~3分进行评分,总分为0~21分。根据总分判断是否存在焦虑,具体标准为0~4分没有焦虑、5~9分轻微焦虑、10~13分中度焦虑、14~18分中重度焦虑、19~21分重度焦虑。第5部分包括简要疲惫感量表(The Fatigue Assessment Scale,FAS)[8],该量表信度为0.92,共有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李克特式评分方式以1~5分评分,其中条目4和条目10反向计分,总分为10~50分,10分代表疲惫程度最低,50分代表疲惫程度最高。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在进行统计推断前,先对数据实施正态性检验,呈偏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及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秩和检验)进行统计推断,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急诊科护理人员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了108名急诊科护理人员,其中男11人(10.2%),女97人(89.8%),年龄(30.4±6.8)岁,身高和体重分别为(164.4±6.2)cm和(59.6±10.7)kg。职称方面以护士和护师为主,分别占比39.8%和51.9%;岗位以输液大厅和抢救大厅为主,分别占比31.5%和56.5%;38.0%为专科学历,56.5%为本科学历(其中34.3%为夜大本科);能级主要集中在N1级和N2级,分别占比30.6%和60.2%。
2.2 急诊科护理人员就寝拖延及心理指标得分 就寝拖延得分为(27.3±7.0)分(偏度为-0.289,峰度为-0.07,呈负偏态分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抑郁、焦虑和疲惫感得分分别为(8.7±7.3)分(偏度为0.915,峰度为0.461,呈正偏态分布),(6.6±6.0)分(偏度为0.956,峰度为0.440,呈正偏态分布)和(22.5±7.6)分(偏度为0.778,峰度为0.590,呈正偏态分布)。
2.3 急诊科护理人员就寝拖延的单因素分析 经Kruskal-WallisH和Mann-WhitneyU秩和检验,急诊科护理人员就寝拖延在“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对住房条件是否满意”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护理人员抑郁在“是否饲养宠物”“能级”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护理人员焦虑在“是否饲养宠物”“对住房条件是否满意”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护理人员疲惫感在“是否饲养宠物”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急诊科护理人员就寝拖延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分
(续表)
2.4 急诊科护理人员就寝拖延的多因素分析 将急诊科护理人员就寝拖延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以及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和疲惫感得分作为自变量,将就寝拖延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疗费用承担方式”“疲惫感得分”是急诊科护理人员就寝拖延的影响因素(P<0.05)。详见表2。
表2 急诊科护理人员就寝拖延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1 急诊科护理人员就寝拖延现状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关于就寝拖延的国内研究较少,从人群分布来说,该类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群体,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国内外一组数据显示,美国大学生中低睡眠质量者的比例超过60%,中国大学生中有30.1%被评估为低睡眠质量[9-10]。就寝拖延和睡眠不足已成为越来越常见的社会现象,并引发一系列问题,如疲劳、健康状况恶化、昼夜节律紊乱等[11]。国内一项研究报道,广东省2所高校512名在校护生就寝时间拖延总分为(28.37±6.03)分[12],高于本研究中的(27.3±7.0)分,这提示护理管理者不仅要关注在职护理人员的就寝拖延现象,还应关注实习护生的这一现象,并从不同层面着手开展健康促进,减少就寝时间的拖延现象。一项国外的质性研究将就寝拖延分为故意拖延、无意识拖延和战略性拖延3类,故意拖延的人群是因为想得到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无意识拖延的人群主要是因为沉浸在晚间活动而忘记了时间,战略性拖延主要是因为想在合适的时间更快地入睡,这类人群被认为更像是失眠症病人[13]。针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这一人群,笔者认为将来的研究也可以尝试质性研究,深入挖掘这一人群发生就寝拖延的现状和深层次的影响因素。
3.2 急诊科护理人员抑郁、焦虑和疲惫感现状 急诊科是医疗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场所,护理人员作为急诊科主要的工作人员,其承受的心理压力及工作的危险性相对其他科室更高,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也更大[14]。陈巧莉等[15]的调查指出,护理人员的抑郁评分(PHQ-9量表)为(6.17±1.05)分,低于本研究中的(8.7±7.3)分,前述研究未指明具体科室,且样本人数只有30人,故研究结果的推广性不强,但结果对比可以看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抑郁程度高于其他科室,将来的研究可以进行大样本相同科室间的比较研究。国内一项针对4 237名护士的大样本研究指出,不同医院级别、性别、职称、职务、文化程度、最近1年轮晚夜班个数、家庭月收入是抑郁评分(PHQ-9量表)的影响因素[16]。而本研究中,单因素分析发现“是否饲养宠物”“能级”是抑郁评分的影响因素,N2a能级的急诊科护理人员抑郁评分最高,N2b级次之,N1级最低,提示护理管理者对N2a这一能级的急诊科护理人员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此外,饲养宠物的急诊科护理人员反而比不饲养宠物的护理人员抑郁评分高,这一结果较为有趣。一项面向老年人的研究披露,饲养宠物能缓解老年人的抑郁情绪[17],虽然该研究所用抑郁量表与本研究不同,但与本研究的结果相反仍引起了本课题组的极大兴趣,将来的研究可以通过质性研究深入挖掘影响急诊护士群体抑郁的因素。 国内同类研究指出,护理人员焦虑得分(GAD-7)为(4.44±4.20)分[16],低于本研究中的(6.6±6.0)分,再次证明了急诊科护理人员是所有护士群体中心理问题较多的群体,应予以更多的关注。本研究中,“是否饲养宠物”以及“对住房条件是否满意”是急诊科护理人员焦虑的影响因素,饲养宠物的急诊科护理人员焦虑得分高于不饲养宠物等护理人员,对住房条件满意的急诊科护理人员焦虑得分低于对住房条件不满意的护理人员。饲养宠物这一变量前述已涉及,对于住房条件,笔者认为住房关系到生活的幸福感,进而会影响到焦虑情绪的演变。
樊洁洁[18]指出,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疲惫感较为明显,在日常工作中应给予针对性干预及指导。本研究中急诊科护理人员疲惫感得分为(22.5±7.6)分(总分为50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饲养宠物”是唯一的影响因素,且饲养宠物的急诊科护理人员疲惫感得分更高,这一研究结果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明确。
3.3 急诊科护理人员就寝拖延的影响因素 目前,国内未见关于护理人员就寝拖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有一项关于护生的研究指出,本科学历、健康状况差、学业压力大、生活满意度低、手机依赖的戒断性和低效性高的护生更易出现就寝时间拖延[12]。此外,特质焦虑对就寝拖延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19],而自我控制可以负向预测就寝拖延[20]。本研究发现“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和“疲惫感得分”是急诊科护士就寝拖延的影响因素。结合上述文献结果,笔者认为当前社会高度发展,生活设施齐全,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关影响,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非工作时间致力于寻找缓解压力的渠道,从而占用了休息的时间,这可能也是一大原因。国外研究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寝拖延会有所改善;性别、是否是学生、是否有工作以及疲惫感是就寝拖延的影响因素[21]。就寝拖延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对其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应考虑采用混合性研究的方式。
3.4 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存在两点局限性。其一,本研究为单中心的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的推广性受限,将来的研究可进行多中心同一人群的跟踪研究,获得全面的研究结果;其二,调查通过微信发送问卷星二维码进行,相较于当面填写问卷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
本研究通过调查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就寝拖延、抑郁、焦虑及疲惫感,了解了这一群体就寝拖延的现状,并对其心理状况和疲惫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找出了相应的影响因素,为后续制定干预措施并作出改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