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媛媛
教学扎花问题时,如何让学生经历分组、联结、取舍的模型建立过程?可以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建立“初识碗筷组合模型——理解扎花问题——拓展应用”这样的认知顺序和模式来实施。具体过程如下:
图1
学生通常能提取以下信息:
(1)一个客人要一双筷子一个碗,一双筷子有两根,所以要先算有几双筷子。
(2)筷子有14÷2=7(双)。7 双筷子,8 个碗,一个客人要一双筷子一个碗。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发现由于7<8,如果给8 个客人,那么最后一个客人只有一个碗而没有筷子了,这是不对的,所以只能给7 个客人。要按可分组数小的为标准来确定结果。
(1)阅读新题。
花店有红花25 朵,黄花10 朵。请用6 朵红花和2 朵黄花扎成一束,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几束花束?
(2)分组计算。
红花:25÷6=4(束)……1(朵),
黄花:10÷2=5(束)。
最多可扎成4 束。
(3)对应联结。
学生尝试将红花看作碗,黄花看作筷子,一个碗一双筷子对应。讨论总结:可以看作有4 个碗,5 双筷子,组合起来最多只能给4 个人。因此最多只能扎4 束花。
小明家总共有11 个碗,18 根筷子,7 个勺,如果每人吃饭都要一个碗,一双筷子和一个勺,请问最多可以有几人一起吃饭?学生发现,一个组合中必有一碗一双筷一勺,11 个碗,9 双筷子,7 个勺,那么最多只能分给7 个人。三次分组后,需要选择数量最少的作为标准来判断。
图2
学生阅读后尝试计算。
玫瑰:22÷7=3(束)……1(枝),
百合:16÷3=5(束)……1(枝),
郁金香:10÷2=5(束)。
玫瑰数量最少,因此这些花最多可扎成3 束。
用“2 瓶洗手液,3 块肥皂,6 支牙刷”做成一个礼盒,这些存货最多能够做成几个礼盒?
图3
学生解决并讨论:生活中遇到这类组合配套的问题,可以利用碗筷模型理解题目并解决,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取舍与安排。
以上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入手,从经验中提炼方法形成模型,学生经历了建立模型、应用模型、对比模型的过程,不仅提升了扎花问题的解决能力,更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