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雪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制定适宜的临床综合治疗措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预后和神经功能评分,防控并发症等是治疗的关键[1,2]。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年本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负面情绪改善程度、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旨在寻求更好的治疗措施。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2月 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考组和探究组,每组110例。参考组男58例,女52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8.73±6.82)岁。探究组男63例,女47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59.16±7.0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 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根据相关专业数据或临床指南评估并确诊;患者及家属知晓医疗服务具体内容。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特殊疾病或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中断治疗或护理过程的患者;已经或曾经采取其他干预措施,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患者;依从性较差或无法配合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针对性干预,包括为患者选择适宜的病房,避免噪音及潜在感染因素,在病房内设定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病情紧急的患者进行生命特征监测,并根据主管医师的医嘱及时进行治疗。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使患者明白干预措施的意义。具体干预措施如下:①宣传教育: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合适的宣传教育指导。在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疾病相关基础治疗告知,帮助其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充分利用科室内提前准备好的纸质版宣教材料,也可在公众号内进行宣传,帮助患者在移动端快速了解疾病相关情况,纠正患者错误的生活方式。②饮食护理:科学的饮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十分重要,由于合并急性脑梗死、脑疝,必须严格控制患者摄入钠盐和脂肪的量;合理选择输注营养,在可进食后优先选择摄入优质蛋白,如牛奶、牛肉、鱼肉等;多食用植物油烹饪的食物;避免摄入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注重摄入膳食纤维,帮助肠胃蠕动[3-5]。③心理护理:多数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恐惧、抑郁等消极心理,多因其对自身疾病缺乏了解,进而影响临床治疗。护理人员需要积极配合用药才能逐步改善病情,此外参加运动和维持情绪稳定也非常重要。
1.3.2 治疗方法 参考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使用血塞通注射液(西安汉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61021575)350 mg、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吉林百年汉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208)750 mg,分别与25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哈尔滨天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1514)100 mg和洛伐他汀(丽珠集团新北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609)20 mg口服治疗,1次/d。探究组在参考组基础上联用依达拉奉治疗:将依达拉奉(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01)30 mg溶于100 ml的生理盐水溶液中静脉滴注,30滴/min,2次/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
1.4.1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四肢无明显障碍,自理能力改善显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90%;有效:患者四肢存在部分障碍,自理能力有所好转,NIHSS下降30%~89%;无效:患者自理能力无明显改善,NIHSS下降<3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 心理状态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HAMA与 HAMD对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估,评分越高,心理状态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探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8%,明显高于参考组的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治疗前,探究组患者的HAMA评分为(15.3±4.6)分,HAMD评分为(13.9±4.8)分;参考组患者HAMA评分为(15.1±4.9)分,HAMD评分为(14.2±5.0)分。治疗前,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探究组患者的HAMA评分(6.2±2.1)分、HAMD评分(5.9±2.0)分明显低于参考组患者的(9.2±2.6)、(8.8±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分)
注:与参考组比较,aP<0.05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最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是造成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全球范围内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目前已经位列于创伤的前2位[6-8]。随着国内城市化的进展和饮食结构的调整,急性脑梗死患者逐渐增多,探讨和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针对性的急诊治疗方法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9,10]。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程进展迅速,且风险较大,并发症较多,治疗后病情恢复较慢,很容易引发患者的负面情绪,因此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十分重要[11]。
对急性脑梗死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手术预后情况,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急性脑梗死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相对于常规治疗更好,这主要是因为依达拉奉可以清除自由基,抑制脑组织内脂质的过氧化,缓解脑组织的梗死,促进局部血液供应量增加,达到减缓疾病进展、加重的效果,能够在预防迟发性神经元调亡的治疗目的上发挥积极作用[12]。依达拉奉治疗可以帮助同侧半球脑血流量的恢复,改善脑组织的血液及氧气供应。本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治疗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各项指标恢复水平较好。
综上所述,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负面情绪,提升患者预后评价和功能评价,可以在未来的临床研究中进一步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