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疗法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中的镇痛作用*

2023-03-29 05:28王冰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腕踝针管术针刺

王冰惠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福建 福州 35000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尤其是改良的塞丁格技术,在超声引导下全程可见,可以实时引导、缩短穿刺时间,安全方便,可以长时间留置及并发症少等[1,2],在临床被广泛应用。而PICC 置管作为一种有创操作,因置管穿刺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让患者疼痛以及产生焦虑、恐惧心理等,在降低置管依从性的同时,还可引起置管血管痉挛等导致穿刺失败。目前如何有效缓解PICC 置管术中疼痛问题,是困扰专科护士的一大难题。中医学在止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由于腕踝针具有进针更少、安全性更高、操作更简单等特点,在镇痛方面越来越被临床医护人员所接受和使用。本课题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前应用腕踝针疗法,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8 月—2021 年8 月在福州市中医院超声引导下行PICC 置管术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1∶1 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各30 例,其中针刺组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平均年龄为(74.0±3.8)岁;平均病程(15.0±2.1)年。对照组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平均年龄为(75.0±2.3)岁;平均病程(14.0±2.8)年。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18 周岁;(2)符合PICC 适应证者;(3)能正确表达痛觉,无精神病史,神志清醒,并签署PICC 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对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药物或PICC 导管材料过敏;(2)相关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数异常,或损伤后出血、或自发性出血倾向者;(3)近期内接受过药物止痛或穿刺上肢的局部止痛措施。剔除标准:(1)纳入后未能严格按照研究方案进行腕踝针镇痛的患者;(2)实验过程中要求中止试验或自行退出者;(3)因疾病或发生其他并发症等不宜继续参与研究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实行常规超声引导下PICC 置管术,并予常规护理。

1.3.2 针刺组 在对照组操作之前加用腕踝针疗法。(1)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操作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并做好心理疏导,即告知患者进针时局部会产生轻微痛感,待完成针刺后,疼痛感会逐渐消失,以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并防止患者由于紧张而导致晕针、行针困难等不适感。(2)进针部位:根据张心曙等主编的《实用腕踝针疗法》[3]选取埋针分区。取PICC 置管侧上5 区为进针部位,此部位位于腕横纹上2 寸,腕背中央,桡骨和尺骨两边缘的中间点。(3)针法:选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苏械注准20152200225,型号:0.30 mm×25 mm),针尖朝着疼痛方向,平刺皮下2.2~2.3 cm,患者针下有松软感为宜,不要求酸、麻、胀、痛感,否则要调整针刺方向和深浅度。针刺长度要露出针身2~3 mm,毫针尾部用医用敷贴针固定留置,至PICC置管结束后予以拔除毫针。

1.4 观察指标 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疼痛评分:PICC 置管和腕踝针均指定同一名拥有相关资质的专科护师专人操作,VAS 疼痛评分评定由另一名疼痛专科护士操作,在患者PICC 置管结束后以一个10 cm 直尺为工具,0 代表不痛,10 代表最痛,患者依据自己的感受在直尺上标记疼痛程度,无痛:0;轻度痛:1~3;中度痛:4~6;重度痛:7~10。

1.5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VAS 疼痛评分0~3 分,轻微疼痛能忍受;有效:VAS 疼痛评分4~6 分,疼痛较剧尚能忍受;无效:VAS 疼痛评分7~10 分,疼痛剧烈难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 对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х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均以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针刺组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26.67%(8/30)和56.67%(17/30),总有效率为83.33%(25/30);对照组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3.33%(1/30)和 53.33%(16/30),总 有 效 率 为 56.67%(17/30),2 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超声引导下P ICC术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2 组患者VAS 疼痛评分比较 针刺组VAS 疼痛评分均值为(4.3±1.4)分,对照组疼痛评分均值为(6.7±2.2)分,2 组VAS 疼痛评分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6,P <0.05)。

3 讨论

PICC 置管技术安全方便,可以长时间留置,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尤其是改良的塞丁格技术,通过利用超声引导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管解剖、实时引导,同时还具有全程可见、缩短穿刺时间、并发症少等优点[4,5]。然而,置管作为一种有创操作,在实施PICC 置管过程中由于塞丁格针穿刺血管、组合导入鞘进入血管以及扩开皮肤等损伤局部组织,患者因疼痛感觉可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甚则引起置管血管痉挛,置管难度和穿刺失败率增加,从而降低了置管依从性。目前,临床上对于置管疼痛的干预,多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的方法,但却忽略了局部麻醉技术本身也可引起患者疼痛[6,7]。

近年来,随着“以患者为中心,一切服务于患者”的优质护理观念不断发展进步,有效缓解患者术中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等,成为临床护理人员普遍关注的热点。在麻沸散、麻醉药未发明前,针灸就已经被用于手术的镇痛治疗,可见中医学在止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大量研究表明,腕踝针疗法对各种疼痛性和神经性疾病有明确的效果,与常规的药物疗法相比,腕踝针是一种进针更少、操作更简单,也相对更安全的镇痛方法,是中医学的重要传承与创新[8]。

腕踝针是由张心曙教授在电刺激疗法治疗神经症为主的基础上,受传统经络穴位、耳针、针刺的启发,并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所形成的一种新的针刺疗法[9]。相对于传统针刺疗法,腕踝针具有仅限于四肢踝腕部的固定取穴法,针刺成功后留针即可,无需特殊刺激。患者无酸、麻、胀、痛等不适感,因此患者耐受度、认可度高,且具有操作简单、起效迅速而安全、不影响患者活动等优点[10]。腕踝针疗法针刺部位仅位于皮下,由于这些区域富含神经末梢、化学及牵张感受器、血管、淋巴管等,针刺时可有效激活患者手腕和足踝部等皮下组织的感受器,其针刺信号会通过周围神经纤维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还会对内源性镇痛系统起到激活效果,从而抑制疼痛信号传递,提升镇痛效果,中医学亦认为腕踝针对各种急、慢性疼痛及癌性疼痛都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11,12]。

本次研究中,针刺组在对照组常规超声引导下行PICC 置管穿刺式前,加予腕踝针干预措施后,发现针刺组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26.67%(8/30)和56.67%(17/30),而对照组显效率、有效率仅为3.33%(1/30)和53.33%(16/30),总有效率针刺组83.33%(25/30)远高于对照组的56.67%(17/3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5.079,P <0.05)。针刺组VAS疼痛评分均值为(4.3±1.4)分,对照组疼痛评分均值为(6.7±2.2)分,2 组VAS 疼痛评分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76,P <0.05)。可见,在PICC置管术前给予腕踝针疗法,可明显减轻患者PICC 术中的疼痛感觉,从而有利于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降低置管难度和穿刺失败率,增加患者置管依从性。

综上,本课题通过腕踝针在PICC 置管术中的应用,观察到其快速的镇痛效应,可为PICC 置管术中的镇痛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值得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腕踝针管术针刺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外伤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析
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基于全麻下不同径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式的效果差异分析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