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耳朵里“装着”整座城市

2023-03-29 10:58谢七七
恋爱婚姻家庭 2023年8期
关键词:张杨耳麦沙石

◎文/谢七七

本文主人公

一手拿电灯,一手持听漏棒,头戴耳麦,颈挂听漏仪,时而猫着腰,时而趴下,时而歪头倾听,举动奇特而神秘。这正是“听漏工”张杨的日常工作形象。

大学毕业后,90 后小伙张杨进入合肥供水集团,负责管网技术运营工作。随着对工作的深入了解,他得知供水系统还有个鲜为人知的特殊群体——听漏工。从那时起,他就对这项神秘工作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两年后,得知听漏队需要补充新鲜血液,他第一个报了名,成为其中最年轻的队员。

排查漏点时干扰越少越好,所以听漏工往往要在夜深人静时工作。刚开始张杨很不适应,生物钟紊乱了,白天睡不着觉,早饭也吃不下去。第一次戴上耳麦时,他吓了一跳,原来检漏仪器将声音放大了七八十倍,路边汽车经过时就像一列火车在轰鸣。佩戴时间一长,他出现了耳鸣。但他仍坚持每晚都“出现场”,跟着其他队员学技术。有时碰到臭水沟、化粪池,他二话不说就趴上去。遇上一些埋得很深的管道,他常常要钻通10 余个探洞,身上被摇摆的电锤撞得青一块紫一块。

“听漏是三分听、七分想,你的思考和梳理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张杨本以为听漏是个技术活,没想到还是个智力活。听到几米地下极细微的流水声只是第一步,还要结合管道材质、周围土质等做出思考和推断。万一找错了漏点,挖坏路面不说,更延误抢修时间。刚开始,张杨摸不清门道,根本听不出来。后来只要一有空,他就拿着听漏仪去公司的角角落落边听边琢磨。渐渐地,他的听漏水平越来越高,标记位置与实际漏点位置的距离差距从几米逐渐缩小至一米以内。

“听漏分为‘望闻问切’四步,第一步‘望’,就是观察周边环境和杆管线、窨井……”如今,张杨说起听漏技巧已经头头是道。曾有一次,蜀山区一处供水管网出现漏水,发现时地面上已经积满了水。可好几位同事听完后,都摇头说听不到声音、找不到漏点。张杨来到现场后,把可能的情况全部梳理了一遍,最后想到一种情况:这是“水包管”,水把水管周围都包裹住了,所以听不到漏水的声音。虽然问题棘手,但是凭借经验和耐心,张杨经过反复排查,终于找到了漏点。原来是一根生铁管出现了老化漏水。漏点找到后,困到极致的张杨突然间兴奋起来,激动地发了朋友圈:“没有一个漏点会找不到,就像没有一个周末不会来临。”满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将这看似枯燥的听漏工作变得趣味盎然。

加入听漏队后,张杨全年无休,24 小时待命,用双耳为错综复杂的城市供水管网“把脉”。他每天背着十多公斤重的听漏设备走走停停,一晚上掀三四十个井盖,每两个月就要磨破一双鞋。4 年来,他累计检出漏点3700 余个,定位准确率达99.8%,节约水量5000余万吨。

成为“雷锋精神”听漏队队长后,张杨带领23 名队员共同守护着全市一万余公里长的供水管网。他带着队员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结合实践,总结出余氯比色法、水质分析法等全新检漏方法,将供水管道的维修从过去的“开膛破肚”变为今天的“微创手术”,大大提升了维修效率。2022 年6 月,29 岁的张杨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

“管道的震动声、漏水的溢出声、沙石间的碰撞声、漏水搅动周边沙石的噪声……我的耳朵里装着整座城市。”张杨早已习惯了与黑夜和星光为伴。作为城市水网的“听诊师”,他就像深夜里的星星,虽然平凡,却时刻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只为照亮世间。

猜你喜欢
张杨耳麦沙石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莲藕的大耳麦
沙石中的宝石
撒网的父亲
佳作精赏(一)
高文亮、郜鹏飞、王亚琴、张杨杨作品
沙石赋
Jabra BIZ 2400 II全新上市
听音乐聊天两不误现代HY-9068MV耳机
谁才是适合你的听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