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敷复方紫草油合剂治疗穴位贴敷所致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2023-03-29 05:28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骨伤科紫草合剂

刘 婷 周 礼 李 涓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四川 宜宾 644000)

穴位贴敷疗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是将中药外用与经络腧穴理论相结合的一种临床常用治疗手法。其理论基础来源于中医整体观念、经络学说以及腧穴理论等,是通过皮表穴位对药物的吸收激发经气作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是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常用的中医优势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易被患者接受[1]。但根据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长期使用穴位贴敷的情况来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的情况也较高。患者皮肤损伤常表现为瘙痒、发红甚至破溃等接触性皮炎的症状,主要与患者个体皮肤差异、药物刺激、贴敷时间过长、反复贴敷于同一穴位等因素有关。一旦出现皮肤损伤,将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上对于穴位贴敷产生的皮肤不良反应常用处理方法为常规皮肤消毒,预防感染,让皮肤自行修复愈合。而现代研究发现复方紫草油合剂有预防感染、促进创口愈合的作用。本文所用复方紫草油合剂出自清《疮疡大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也有所收载[2],结合临床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改良制备。本方由紫草、当归、生地黄、白芷、防风、乳香、没药组成,剂型为油剂,主要功效为凉血解毒、化腐生肌。通过前期临床观察发现,局部涂抹复方紫草油合剂能缓解穴位贴敷对皮肤的不良刺激,降低瘙痒程度,提高皮损修复率。为明确复方紫草油合剂的作用,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1 月1 日—2020 年12 月31日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因穴位贴敷治疗造成皮肤损伤患者60 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将皮损程度划分为Ⅰ~Ⅲ度:Ⅰ度:局部皮肤红斑、瘙痒;Ⅱ度:皮肤出现丘疹、水疱,但无破溃;Ⅲ度:皮肤出现破溃。60 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各30 例,并进行编号,其中A1~A30 作为A 组(复方紫草油合剂组),B1~B30作为B 组(普通消毒组),2 组的年龄、性别、皮损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表1 2 组穴位贴敷所致不良反应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年龄在20~70 岁之间;意识清晰,无发热、畏寒、头痛、恶心、乏力等全身反应;能够配合采集临床资料者;知情同意并能按护士要求完成各项治疗及调查者。

1.3 治疗方法 A 组(复方紫草油合剂组)治疗:运用复方紫草油合剂治疗。处方及制备方法:紫草50 g,当归15 g,防风15 g,生地黄15 g,白芷15 g,乳香15 g,没药15 g。上7 味取食用芝麻油500 mL 浸泡48 h,再蒸2 h,过滤去渣,常温封存以备用[2]。使用时用医用棉签蘸取适量复方紫草油合剂涂擦于皮损部位,以完全覆盖受损处皮肤为准,再用无菌医用脱脂纱布覆盖创面。

B 组(普通消毒组)治疗:用同样的医用棉签蘸取适量安尔碘皮肤消毒剂[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沪卫消证字(2003)第0001 号]涂擦于皮损部位,也以完全覆盖受损处皮肤为准,再用相同规格的无菌医用脱脂纱布覆盖创面。

2 组患者均是每日涂擦4 次(间隔6 h),共持续治疗7 d。同时指导患者保持创面清洁,勿随意抓挠或冲洗皮损处,每日密切观察患者的皮损情况。有大水疱者,先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出组织液,再行上述治疗。

1.4 评价指标 因目前临床研究中未有对接触性皮炎进行评价的量表,故本次研究中选用了对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并进行改良,通过对瘙痒、肿胀、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结痂6 个方面情况评分进行疗效评估。7 d 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评定结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评分0 分为痊愈,1~5 分为显效,6~15 分为有效,16~18 分或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试验数据均应用SPSS 24.0,根据试验设计及数据的特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根据数据特点选用方差齐性检验、单因素的方差分析、t 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相关统计的分析,用()表示描述。P <0.05 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7 d 的治疗,复方紫草油合剂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普通消毒组90.00%(27/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穴位贴敷所致不良反应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穴位贴敷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中医外治法,是通过药物刺激体表腧穴以达防病治病的目的。清代张璐的《张氏医通》一书中提出需待局部出现麻瞀疼痛才能达到治疗效果,现代研究[3]也证实穴位贴敷在轻度、中度的皮损情况下所发挥的治疗作用优于无皮损和重度皮损。但因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临床上穴位贴敷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不良反应。这种的皮肤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肿胀、红斑、丘疹、水疱甚至大疱,伴破损区瘙痒、疼痛,与接触性皮炎临床病理特点一致,现代研究[4]也证实了穴位贴敷所致的皮肤改变为接触性皮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穴位贴敷所致皮损多发生于三伏贴、三九贴期间,穴位贴敷所选药物多为适合虚寒之证的温热之品,易致局部皮肤热毒留滞,因此治疗当以清热解毒、消肿生肌为主。

本次研究所用的复方紫草油合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中为膏剂,为更好地保护创面、防治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本次研究中改为油剂,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将原有的油炸法改为先浸泡、再蒸的制备方法。方中紫草为君,性寒,具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功效,广泛用于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等皮肤类疾病[5]。当归性温,具有补血活血之功,可用于跌扑损伤、痈疽疮疡之病[6]。防风性微温,具有祛风、胜湿、止痛之功,可用于风疹瘙痒、破伤风等[7]。生地黄性寒,具有清热凉血之功,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之症[8]。白芷性温,具有祛风止痛、消肿排脓之功,可用于疮疡肿痛[9]。乳香、没药为临床常用药对,乳香性温,没药性平,皆有活血定痛、消肿生肌之功,亦可用于痈肿疮疡、创口不敛[10]。上七药,寒温并用,可达化腐生肌、解毒止痛之功,用于热毒蕴结证所致的溃疡,症见创面瘙痒疼痛、疮色鲜红、甚者脓腐将尽。穴位贴敷所选药物多为辛温刺激之物,其所造成不良反应的创面特色是局部红肿、瘙痒、疼痛、甚至破溃渗液,创面颜色较鲜红,中医辨证多属于阳证,而这种创面特点正与紫草油合剂所治的溃疡一致。紫草油的解毒作用可有效解除穴位贴敷药物的余热之毒,防治创面感染,而化腐生肌作用可促进创面愈合。故本次研究发现使用紫草油合剂的创面红斑、丘疹、瘙痒等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常规消毒。

现代药理研究[11]发现,紫草油合剂中的主药紫草富含羟基萘醌,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活性,对一些化脓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加速上皮生长有一定帮助,对软组织损伤、烧伤等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芝麻油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含有的油酸和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局部应用能够覆盖创面,使创面与外界隔绝,使滋润肌肤、化腐生肌,促进创面修复和愈合,因其对皮肤及黏膜无刺激性,具有消炎止痒作用,同时相较于传统膏剂,更不易在创面形成难以清洁的药痂[12]。因此,此次制备的紫草油为传统油剂,可更好地发挥消炎、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作用。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发现,紫草油可促进穴位贴敷所致皮损的修复,防治创面感染,改善创面红肿、瘙痒等症状,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但因本次研究未检查皮损局部的菌群情况,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证实紫草油在抗感染方面的作用。同时限于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少,尚需要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疗效精准化评估的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骨伤科紫草合剂
拨针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花开杏林 果结仁心——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小儿红屁股涂紫草油
HPLC法同时测定退银合剂中6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二陈合剂中8种成分
邢台市中医院骨伤科
消肿止痛酊结合冷敷在骨伤科中的应用
不同市场紫草相关质量的比较研究
HPLC测定滇紫草及其两个近缘种中乙酰紫草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