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叶建春(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江西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结合江西“三农”工作实际,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最为关键和根本的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有力有效推动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始终牢记“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反复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对国内外形势复杂变化,把握发展主动权,需要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守好“三农”这个战略后院。必须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努力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基本盘”更加稳固、“压舱石”更加厚重。
精准把握“时代要求”。党的二十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要学深悟透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奋力打造“江西样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强调,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我们就必须不折不扣抓落实出成效,以实际行动彰显和检验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成色。
江西作为农业大省、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必须扛稳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深入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夯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出应有贡献。
坚定不移稳定粮食生产。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党政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不下降。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严格执行“长牙齿”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耕地利用优先序,严格管控基本农田“非粮化”、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科学谋划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总体方案,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坚定不移振兴乡村产业。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农业七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壮大,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深入实施绿色生态农业提升工程,创建一批标准化集成示范基地,打造更多绿色、安全、优质的农副产品。大力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完善“赣鄱正品”品牌体系和江西优质农产品运营体系,扩大江西特色优质农产品影响力、美誉度和知名度。强化农产品产销衔接、供需平衡,加快构建农产品现代市场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出村进城,实现优质农产品产得好、销得出、卖好价。
坚定不移强化科技支撑。坚持用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和现代化的物质装备破解资源禀赋制约,不断塑造农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选育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开展优势特色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构建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力实施农机装备振兴行动,加快丘陵山区急需机具、智能农机装备等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等环节与耕种收环节机械化集成配套,推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机械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本目的是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完善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依托省级“防返贫监测平台”,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干预,把返贫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完善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健全脱贫群众就业帮扶体系,提升脱贫人口就业质量,持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加大对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整体推进县、重点帮扶县的分类指导帮扶力度,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
深入开展乡村建设。以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按需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建设,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努力实现乡村整体美、全域美。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填平补齐农村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作用,让农民群众自己“说事、议事、办事、主事”。综合运用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推行乡村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增强村级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能力,巩固提升乡村治理成效。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符合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红色文化+社会治理”新经验,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狠刹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歪风邪气、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入推进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安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提质增效,派强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指导作用,以强有力的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
勇于改革创新。深化农村产权和土地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上多作探索,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不同区域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实现路径,深入实施“十百千”乡村振兴样板创建工程,分类创建一批乡村振兴样板县、样板乡镇、样板村,示范引领全省各地推进乡村振兴。
强化人才支撑。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和“田秀才”“土专家”等本土实用人才,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同时,持续抓好“三农”领域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培训,提高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