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国才
罗定市罗平镇是革命老区镇,罗平镇长岗坡渡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罗定市罗平镇1万多名群众齐心合力建渡槽引水,如今,长岗坡渡槽的河水依旧流淌,长岗坡精神生生不息,红色故事代代相传,红色文旅深度发展……放眼罗平镇长岗坡,一道道乡村振兴的美景悠然呈现,一幅幅文旅融合的画卷徐徐展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结合我们村里的实际情况,要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来做好……”在平垌村怡和亭里,该村党支部书记黄淑仁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村民们在认真聆听后,有的重温起当年建长岗坡渡槽的艰苦岁月,有的则表示要为平垌村乡村振兴持续发展汇聚起不竭动力。
曾参与渡槽建设的老党员曾汉英如今已经83岁。他说,这片土地曾经十年九旱,深受缺水困扰,大家生活得苦不堪言。在当时基础薄弱、资金缺乏、机械有限的情况下,1万多名村民凭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初心使命,最终建成这座“人工天河”,使当地不但粮食翻了好几番,至今仍维持着罗定市50多万人生产生活以及8万亩优质农田灌溉用水。
“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深知责任重大,所以我经常和邻里说说红色故事,传承发扬长岗坡精神,勉励后辈自信自强、艰苦奋斗。”这是曾汉英的心声,也是长岗坡精神融进罗定人民血脉、历久弥新的见证。
虽已值冬月,但前往长岗坡渡槽景区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是前往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接受现场教育培训的学生、党员、群众。“长岗坡精神让我重温历史,身临其境感受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岁月”……游客在参观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后,纷纷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近年来,罗定市坚持党建引领,依托长岗坡的红色资源,以“长岗坡 党旗红”为党建品牌,做好红色教育,在持续擦亮“长岗坡”名片的同时,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时代强音。除了在现场参观感受,长岗坡精神也在互联网平台被广泛传播。
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负责人陈彦告诉笔者,“既要利用好传统的宣传方式,也要大胆创新,利用时下流行的短视频、直播、公众号推文等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红色精神故事,从而提高人们对长岗坡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如何结合长岗坡精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罗平镇主要负责人表示,要继续挖掘长岗坡精神底蕴,围绕“以文带农引工”发展思路,促进长岗坡精神和旅游事业深度融合,驱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在今天的罗平镇,笔者看到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建设、初心楼、红色下垌村、长岗坡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万里碧道等建设逐步完善,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扎实推进;“十里长虹”乡村振兴示范带、罗平辣椒产业园、丝苗米省级现代产业园、蚕桑基地建设如火如荼……罗平镇正以长岗坡精神为底蕴,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