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国古典诗词、尤其是在晚唐、五代、宋三时期的婉约词中,“帘”字逐渐延伸成了一种特殊的意象。随着诗词的流变,“帘”除了表达深层的审美意境外,同时也延伸成为词人们传情达意的工具。李清照作为北宋时期女词人,相较于男词人程式化、单一化运用“帘”这一意象,她的表达方式更为灵活,展现出与李煜不同的风格。二李常以“帘”作为意象用在自己的词作之中,但同中有异。因此,在他们的词作中可以得到不同的解读。探究其在古典文学中的演变过程,成为众多学者极力发掘的方向也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李煜;李清照;帘;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4—005—03
一、“帘”在诗词中的发展流变
随着文字的成熟发展,很多的字同“帘”一样,在流变的过程中形成了第二层含义。帘的第一种意象,是被作为情感的修饰字所使用。在婉约词中大部分内容描写的都是闺阁女子之事,因此“帘”与这种情感具有相符性。这里所说的帘,大部分为内帘,它不像门窗一样完全遮盖,很多情况下是以一种半透明的形式出现,具有朦胧之美。[1]
除了表达含蓄的意境之外,“帘”本身也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如“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词人站在高高的楼台上,隔着帘子向外面惆怅的眺望,心情与周围的物品相融合,借物喻人,把情绪寄托在帘之上。此外,帘作为一种出现在现实空间中的物品,它也有“隔断”之意,这和“墙”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写“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这里的墙就起到了间隔佳人和行人的意思。而帘也是如此,如“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遠”,在这里帘作为阻隔的道具,起到了隔断空间的作用。帘作为屏障,除了可以阻挡外界的侵扰外,还有保护自我隐私的作用又或是表现作者内心不想被人发现的心绪,如李清照在《永遇乐》中对“帘”的使用。
总体上,帘在诗词中延伸出了许多新的含义,情绪修饰、表达隔断等都是较为常见的手法。这些延伸之义也使帘本身变得更具浪漫感。
二、“帘”字在双李诗作中表达含义的对比
“帘”作为一种意象词,在李清照和李煜的诗词中频繁出现。李清照的诗词出现在宋词最为繁盛的时期,而李煜作为五代南唐时期的词人,他的诗词则出现在词文体初步繁盛时期。二人的诗词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帘”在他们的诗作中所表达的含义也有着不同的意义展现。
(一)李清照诗词中的“帘”
1.小女儿情愫的流露
“帘”是唐宋词中比较重要和广泛应用的意象,尤其在婉约词中表现更为突出。在李清照早期诗词中便可见出一种小才女的傲人气质,但同时她也有着多愁善感的一面。从李清照青年时期的很多诗词中,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小女人一般的情愫流露。李清照笔下的“帘”或卷或垂,或喜或悲。对“帘”的不同描写对应着李清照不同的人生阶段。
“卷帘”时,人的视野会变得开阔,心情也会随之变得舒畅愉悦。如“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里的卷帘人历来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丫鬟也有人认为是其丈夫赵明诚。无论是谁,从对话的语气中尽显俏皮生动。惜花之意下折射出了她惜春的闲思之愁。再如“小院闲窗春意深,重帘未卷影沉沉”,诗词中的“重帘”指的是一层又一层的帘子,在婉约词中十分常见,起到的是一种情绪加深的效果。[2]聊赖的少女靠着窗,似乎有满腹心事,却又沉默无语,只是对窗弹着瑶琴,为院中经受风雨的梨花默默担心。在此处,“未卷之帘”更衬托出待字闺中少女的闲适慵懒。整首词把情绪融合在景物里,刻画了一个心事重重的女子形象。帘之垂下,就如一张屏障,分隔里外。一方面可以用来遮风挡雨,免受外界侵扰。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心绪竖起一道屏障。[3]
2.离思之愁与国破家亡的凄苦
李清照早期诗词中,生活的幸福美满使得她的大多数词都以表达儿女情长、闲情逸致为主。相比之下,晚年的她生活凄惨,大多数词都在悲叹身世,而在“帘”字的使用上,更叫人深感悲凉。《凤凰台上忆吹箫》中写到“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日上帘钩中的“帘”是单纯的指物。太阳透过帘子照射进来,主人公却还未起床,传达出了一种抑郁惆怅、无所事事的心情。在北宋即将没落之际,她的丈夫因弃城而逃,惨遭后人诟病,被李清照用诗词批评,使得夫妻二人的关系跌至冰点,李清照因此大病一场郁郁而终。国家的动乱、亲人的离去都是李清照心绪变化的因素。同样在《永遇乐》中“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也有体现。佳节时刻孤苦无依的她拖着病老的身躯在屋内听着窗户下那些孩童的声音,这嬉闹的场景,不由得让她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的光景,凄惨、抑郁的心态跃然纸上。这里的“帘”隔断了今昔两种生活,一面是妙龄时的欢乐,一面是老年的凄惨,使得物化的“帘”诞生了艺术之美。[4]李清照晚年在运用“帘”表达愁苦上,可谓是登峰造极,达到了他人不能与之比拟的程度。
(二)李煜诗词中的“帘”
1.亡国之君的痛楚
李煜在身份上与李清照有所不同,作为南唐之主他所处的时代是历史上的大动乱时期,最终李煜沦为亡国之君和阶下囚。在词作中,他多次用到“帘”这一意象,用其组阁之意,表达自身隐秘复杂的心绪。南唐灭亡前,他的大部分词都是描述宫廷的奢靡生活以及相思心绪。虽然词作水平很高,但相比之下却少了几分内涵。而南唐灭亡之后,他的词作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寄托着亡国之悲。在《浪淘沙》中,帘外雨潺潺中“帘”所起到的作用更像是一种情绪的寄托,透露出他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帘与雨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巧妙性,因为“雨”在很多时候代表的也是哀愁与痛楚。相比起亡国前,李煜在亡国之后使用“帘”的频率更高。
2.内心苦闷的封闭
《捣练子》中写到“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这是李煜在亡国后所做的一首词。词中所说的“声”指的是“捣练声”。而捣练在古代指的是用生丝制成的绢,用木杵在石上捣软的声音。在安静的夜晚里这往昔的捣衣声显得格外清脆。伴随着月光,词人望着外面的帘栊夜不能寐,而此刻帘栊不同于一般的帘子,也不同于之前词作中出现的内帘。它指的是一种挂着竹帘的格子窗。在这里它所呈现的作用,不是情绪的表达,而是内心中的苦闷封闭。
在现代媒体中,格子窗映照在人身上折射出来的影子往往会被作为一种隐喻。形容人物被封闭或是幽禁,无论是暗喻身世还是隐喻内心,都有着独特的艺术效果。[5]而这首词中“帘栊”起到的作用亦是如此,整首词字数不多、言简意赅,甚至除“夜长人不寐”之外,没有一句是直抒胸臆,大多数都是描绘场景。而当我们填充词中的空白,把词中的场景在脑海中浮现出来时,“帘”就会成为一种隔断,体现其封闭感。同样在《乌夜啼》中:“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帘再次被作为实物表达内心的烦闷,囚居生活的故国情思与现实的痛楚在不假饰、简洁质朴的语言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3.含蓄的哲思
《乌夜啼》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李煜写的最富有哲理的词作,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概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说的就是李煜后期之词。这首词在内容上十分简单,没有任何用典的手法,只是单纯的描绘风雨交加的实景,但情感流露的十分自然。承接上片的写景,在下片中,李煜写到“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在这首词中“帘”起到的作用不仅是他含蓄哲思的表达,同时也衬托了意境。
三、“帘”在婉约词中意象作用分析
(一)女性化的意象特征
“帘”在婉约词中被应用最广的一个意象,就是作为女子闺房中的内帘。内帘多数呈半透明状,能够展现出一种朦胧感。帘意象在运用上携带着一种女性化的意象特征,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指:有帘所在的诗句,出现女性角色的频率要更高一些。如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帘在此处象征的就是闺阁的幽深封闭,是对女子大好青春的禁锢。在古代,不少词人都借助女子之口来表达自己婉约的情绪,尤其表达他们的相思之情和哀愁之绪,因此女性出现的頻率也自然更高一些。而在女词人李清照的笔下,“帘”的运用则更加灵活,这与她词作手法的细腻是密不可分的。
第二方面是指:展现女子闺房隔断的心绪,多以“内帘”为代表。帘作为遮风挡阳的重要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进出室内时,帘通常要被卷起,因此在词作中常有“卷帘”“垂帘”“挂帘”的用语,而这些词常与心情挂钩,表达的是孤独、寂寥、落寞等。[6]古时,人们常在帘下看书,会友甚至睡觉。在唐五代词中,词人写帘,通常也是在写家。因此,“帘”意象可引申为闺阁房屋之意。帘在李清照词作中之所以反复出现正是因为她所描绘的很多内容都是传达闺阁内的情思,而帘作为闺阁之中的一项重要布置,不仅有着很深的隐喻作用,出现的频率也极高。通过词向世人传递心绪的愁苦,但是又不想被别人发现的如此之快,就像是在心与现实之间隔断了一扇帘子一般。它能阻挡别人窥探的视线,隐藏住自己的愁思。李清照词作中的帘意象蕴含了丰富的内涵,通过帘意象的卷帘之态,向读者揭示了词人内心世界和无限情思,打上了词人的感情印记,将作者的感情融入其中,实现了情景交融。
(二)传达隐秘复杂心绪
在特定的环境中,不少词人也会把自己的心绪寄托在“帘”上。例如在《念奴娇·春情》中“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帘起到的作用本是抵御外界的寒冷,可当词人将帘放下之后,反倒觉得有一丝清冷,深深的愁绪扑面而来。垂帘在这里所体现的就是现实与预想之间的落差,别有一番哲思的味道。
词人借用“垂帘”这一动作去传达心绪,可见“帘”意象在抒发这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心绪之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7]这样的作用在其他的词作中也很常见,如“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体现的也是这个意思。
而这种隐秘的心绪,每一位词人表达的都不尽相同,但巧妙的是他们都可以用“帘”这一意象来当作寄托。在《南歌子》中“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这首词被很多学者猜测是她怀念旧家的作品,应是流落江南后所作。而李清照是在北宋末期出生的,此刻她回忆起自己的过去,心情也是十分复杂,怀念故国之情与悲凉的心绪相交织。在这里,她同样是用一个“垂帘”的动作去展现愁绪。如同在李煜的词中,氤氲着水的气息,且多与愁联系。这种家国之愁和体悟生命意味的沉思,都是借助词中的帘意象来烘托。
婉约词词作中的“帘”意象,是代表词人内心真正心情而展现出来的一种隐秘表达。一直以来对“帘”虽有不同的解读,但是总的来说,它所表现的绝不仅仅是外在的一系列动作以及我们眼中所看到的实物帘,而是词人内心世界和情思的展现。它在营造词汇意境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得婉约词多了几分意味,也更有艺术鉴赏价值。
(三)营造抒情氛围
作为柔情又忧伤的字眼,帘与词人的心情相结合,表达出一种通而又未全通,隔犹未隔的心态,营造的抒情氛围非常强烈。帘所带来的朦胧之感切合了古典诗歌中追求的含蓄美感。因此,帘似乎更适用于婉约些的作品,唯有含蓄精巧的作品才能将其中的奥妙体现出来。例如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中“宝帘闲挂小银钩”,在帘的映衬下,不言愁而愁自现。这首词以最清浅的色调和意境来描绘女子在春分时产生的寂寞之感与百无聊赖的闲愁。整首词所传达出来的伤春之情,正是借助了对意象的使用,使得情绪在被表达的同时更有隐秘感。我国诗词文化相比于外国的诗歌来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此。外国诗歌对情感的描述往往更加直接,即便是与景物相关联,一般情况下也能够联想的到。而对于中国诗词中的意象来说,倘若没有丰厚的阅读积累和文学功底,一般很难理解到位。
四、结语
总之,对于“帘”这一意象来说既可以是一种情绪的象征,也可以是一种情绪的传达,更可以作为一种空间上的隔断,用来对比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以抒发作者想要在词中表现的真正意义。帘在表达出含蓄之美的同时其背后还承载着一种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它无论是作为一种实物还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都在历史的流变中被赋予更多的内涵,打上了深刻的历史文化烙印。
参考文献:
[1]卢静云.李清照词传[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4.
[2]谭伟良.唐宋词帘意象的审美意蕴[J].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2009(2).
[3]陈莉萍,张如成.一切帘语皆心语——李清照词作中的帘意象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2008(3).
[4]黄一阳.论李清照词作中的“帘”意象及其女性化特征[J].今古文创,2020(32).
[5]郎思文,王大恒.诗词中帘意象的文化意蕴[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7.
[6]关源.李煜词中“帘”意象解读[D].四平: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8.
[7]景遐东,叶卉.浅析唐五代词中的帘意象[D].黄石: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2015.
作者简介:周冰倩(2000—),女,河南焦作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语文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