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庙会文化

2023-03-28 21:31:55沈海滨
中国周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庙会传统活动

沈海滨

上海城隍庙春节庙会

张灯结彩的春节庙会

说到庙会,妇孺皆不陌生,其名称由来已久,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成型或盛行于东汉之后。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始称“社祭”,源于传统民间宗教活动,一般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举行。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庙会活动基本形成以“祭祀、娱乐和购物”等融为一体的“庙会文化经济”活动。

千百年来,庙会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社会风俗传承下来,经久不衰,既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也有经济贸易需要和传统文化賡续的原因。庙在古代是供祀祖宗的地方,旧时有庙宇就有祭祀,有祭祀活动就香客云集,自然也就招徕了做生意的商贩,于是就形成庙会文化。有学者认为,“社祭”是中国庙会产生主源,不无道理。这是因为,远古的人,为生存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或驱鬼逐疫,于是就建“社”(注:古指土地神),太社、王社、国社、侯社、民社或里社便相继诞生,民众向社神祈风调雨顺,就要进行社祭,祭时少不了舞蹈、音乐,从而有了在庙宇祈祷性祭祀活动。到商周时期,庙会已成为民间风俗活动。汉代后,随着中国道教形成和佛教传入,民间祭祀风俗由乡间里社逐渐转移到寺庙和道观,文化的兼容并收,使庙会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唐宋时期,胡人文化介入,儒释道三教并立,庙会活动逐渐由祀神、娱神向娱人发展。此时,庙、台、祠、宫、观、庵等宗教场所大量建立,促进了庙会活动繁荣。明清至近代是我国庙会定型、完善时期,庙会活动有了规律性、秩序化。

上海城隍庙春节庙会

新年春节庙会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庙会文化活动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表达了民众的生活理想、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等,将征服客观世界、改造自然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理想诉诸审美形态,庙会精神性的目的和审美判断,振奋、鼓舞了民众,使人们以达观向上、理智现实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生活。逛庙会是一种令人身心愉悦的活动,蕴含着一种“生活美”,庙会中有心灵美、市场之美和文艺美以及建筑美、环境美。审美欣赏调动着人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诸多感官,感知庙会中的自然对象和人文对象。

我国各地方庙会是一项具有多民族文化的民俗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少地方过年时节最热闹的活动莫过于逛庙会。

从明代就开始兴起的北京城隍庙大庙会,热闹程度和规模相当可观,据有关史料记载“庙市者,以市于城西之都城隍庙而名也,西至庙,东至刑部街,约三里许,大略与灯市同。每月以初一、十五、二十五开市,较多灯市一日耳。”

河南淮阳太昊陵祭祖大庙会亦是盛况空前,从每年的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到三月三,整日人山人海,沿途十里长街络绎不绝,交易量相当可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史称中国最“牛”的庙会。

再如,河南浚县大伾山大庙会,从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开始至二月初,历时一个多月,民间社火队及一些艺术表演团体表演,锣鼓震天,热闹非凡。商家赶会,人流如潮,绵延近十里,素有“华北第一古庙会”之称,有着千余年的历史。全国其他地区庙会亦不胜枚举,内容基本相同,不再冗述。

随着时代变化,古老的庙会亦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借庙会之机洽谈生意等,但展示民俗一直是庙会最主要的特色。内容有舞狮、传统民族花会、现代舞、北京民俗人物造型、传统商业“幌子”展、老北京老照片展、民间手工艺展、特价书市和京剧、武术、杂技专场等。庙会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具有鲜明的传统民族特色。

庙会文艺是与民间花会节目相近的。在石家庄一带主要有:打扇鼓、战鼓、担经(花篮)舞、吹歌、官伞、扭秧歌(扇子舞、彩绸舞)、太平车、旱船、跑驴、二狗(鬼)摔跤等。打扇鼓是妇女们的事,一般是6人、8人、各个手执铁柄圆形扇鼓,有节奏地摇之,上面铁环发出哗哗声响,旁边还有锣鼓相配。她们边走边转圆圈,边唱经歌,也有的旁边有伴唱,所唱多为民歌曲调,通俗易懂,易记易学。扭秧歌、担经舞都可以配锣鼓,边跳边唱或有人伴唱。战鼓是只敲不唱的,全是铿铿锵锵的敲击声。鼓、锣、钹三者配合,节奏鲜明,雄浑有力。在藁城多是大鼓,用汽车或拖拉机拉去。在正定、赵县多是小鼓(挎鼓、腰鼓)或两个四个的中型架子鼓。赵县贤门楼的四面架子鼓,可分可合,老中青都可以来上阵。男子汉们以此为乐,近年女性也出现不少。女子战鼓队在藁城叫响了,但多是男人敲鼓,女人玩钹,成列成阵,十分壮观。戏文悦神也时常出现,一是搭台唱戏,早晚两开箱;二是一人或数人面对祗唱河北梆子、丝弦。

北京地坛庙会

春节期间上海城隍庙庙会张灯结彩

据《北京日报》报道,兔年新春,北京市88项传统庙会和游园活动有序恢复,其中,10个传统形式庙会和2个“云庙会”线上线下同欢乐,76项游园活动在全市主要公园和重点景区迎接游客。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数据显示,仅1月21日当天,北京全市公园共接待游客30.2万人次,其中颐和园、天坛公园和陶然亭公园接待游客均超万人次。

北京以外,全国各地的庙会、灯会、游园活动等也是丰富多彩,帶来浓浓“年味儿”。

广东广州正佳广场举办“正佳大唐千灯会”活动,市民游客可以在此逛新春灯会,赏唐风表演,体验年味十足的民俗游戏。

今年广州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花市“越秀西湖花市”与“广府庙会”恢复线下举办。

在陕西西安、湖北襄阳、河南开封等地,各色春节灯会、庙会等活动也吸引了大量游客。

浙江横店影视城江南大庙会

据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此前介绍,在春节期间促进旅游消费方面,文旅部开展工作,围绕家乡风物营造团圆年味,指导各地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利用文化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公园、广场、步行街、商业综合体等空间开展非遗展示展演及文化年货节、庙会、灯会等民俗活动,打造一批富有浓浓年味的消费场景。

庙会的红火也成为民众出行、消费的热情攀升的一个缩影。

总而言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灵魂,作为中国传统习俗,庙会迎合了人们在喜庆气氛中的“消费冲动”,但更为重要的是,庙会经济需要更多的文化味儿。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巧妙融入进去,庙会不仅会带来光鲜亮丽的“消费业绩”,更能够激活庙会传播传承文化的活力,而庙会经济也才能够拥有持久的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和审美水平的提高,庙会在今后的发展中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美学提升,使其充满整体美、意境美。在决策、策划、运作中应增强社会责任感,从庙会活动的现实出发,以审美之维去发掘那些让人们喜爱的审美现象、审美兴趣和审美感受。在丰富性与多样性、群众性与艺术性、娱乐性与参与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民族性与世界性、先进性与新颖性、传统性与现代性、全球化与本土化等方面积极探索,锐意创新。从传统的深厚蕴藏、文化积淀和现代的文化时尚、人文精神中汲取能够引起公众审美兴趣的文化原汁,在文化内涵、审美意蕴、美学追求上更加完美,使庙会越办越好。

新年城隍庙花灯

猜你喜欢
庙会传统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元宵节,逛庙会
儿童绘本(2020年3期)2020-03-23 09:36:48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丰都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