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合并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2023-03-28 06:12郭闪闪李志鹏张颖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经颅西药针刺

郭闪闪 李志鹏 张颖

商丘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商丘 476000

脑梗死是一种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后的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软化疾病,在所有脑血管病患者中,脑梗死患病率可高达70%左右,在临床十分常见。脑梗死无法自愈,患者预后与其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等密切相关,此病具有一定病死风险,且在发病后生存下来的患者中,约有50%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肢体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1]。帕金森综合征(PD)为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PD 好发于老年群体,近年随我国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并发PD 的风险也逐步升高。临床脑梗死合并PD 患者多以静止性震颤为首发症状,随病情进展,还会逐步出现因肌张力增高、肌肉强直引发的运动障碍,可对患者日常生活及预后产生不利影响[2]。目前,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常会予以服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修复受损神经、促进肢体、感觉及运动恢复为其主要治疗原则。但因长期用药后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可对其疗效造成不良影响,为降低脑梗死合并PD 患者的治疗风险,目前,临床多会在予以药物干预基础上联合应用经颅磁刺激(TMS)治疗[3]。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TMS 疗效已得到相关研究证实,但仍有学者表示,持续应用TMS 也可能导致机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4]。据此,本研究主要探讨针刺联合TMS治疗脑梗死合并PD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期间商丘市立医院收治的127 例脑梗死合并PD 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后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64 例)和对照组(63 例)。观察组男34 例、女30 例,年龄45~75(60.33±0.12)岁,脑梗死病程3~8 年(5.52±0.13)年,PD 病程1~5(3.16±0.22)年,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分10~20(15.11±0.22)分;对照组男33例、女30例,年龄47~73(60.28±0.25)岁,脑梗死病程4~7(5.54±0.21)年,PD 病程2~4(3.14±0.25)年,入院时NIHSS基线评分12~18(15.14±0.19)分。纳入标准:(1)符合脑梗死、PD 临床诊断标准[6-7];(2)非重度卒中,NIHSS 评分均在21 分,病情均处稳定期;(3)参与本研究前1 周内未接受过其他系统治疗者;(4)均已知悉此次研究目的及内容,已签署相关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脑外伤者;(2)伴其他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类疾病者;(3)针刺禁忌证者;(4)感染性疾病或免疫功能障碍者;(5)恶性肿瘤者;(6)依从性较差不愿配合研究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商丘市立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2022015)。

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统一接受常规西药治疗以及TMS 治疗,观察组在其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针刺治疗,持续治疗28 d 后统一评估疗效。常规西药治疗:参考相关指南[8],统一予以常规降糖、降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外,予以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100 mg/次,3 次/d,以及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规格10 mg),10 mg/次,3 次/d,可根据症状改善情况酌情增加用药量为40 mg/d;同时予以服用盐酸普拉索克(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367,规格0.25 mg)+多巴丝肼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98,规格0.25 g)抗PD,普拉索克0.375 mg/次,3 次/d,每7 d 按0.375 mg/次增加单次用药剂量,单次最大用药量为1.5 mg;多巴丝肼片0.25 g/次,3次/d,每7 d按0.25 g/次增加单次用药剂量,单次最大用药量为1.0 g。TMS 治疗:采用N-800 型TMS 治疗仪(浙江纽若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对患者进行治疗,选择“8”字线圈,经线圈交叉点置于右侧、外端前额叶下的头皮处启动治疗仪,刺激频率选择10 Hz、阈值选择100%、输出电流选择1 mA,频次选择40次/min,每次治疗持续20 min,5次/周。针刺治疗:针具均为0.3 mm 规格的华佗牌针,首先在颞前、后方斜线处进行常规消毒后以斜15°进针进行头针治疗,进针至帽状腱膜为宜;后取百会、内关、太冲、足三里等体穴同样以斜15°进针后以平补法行针,按200 次/min 频率快速捻转20 s后留针20 min,1次/d。

3.观察指标

(1)于治疗前及治疗3、7、14 d 时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为样本,经抗凝后按转速1 000 r/min、离心半径0.5 cm 离心5 min,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 公司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检测试剂盒均由上海酶联生物提供。(2)于治疗前后采用CVHD-3000 脑血管血液动力学监测仪(深圳市瑞森医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MFV)、阻力指数(RI)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3)在治疗后6 个月短期随访期间,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Ⅲ(UPDRS-Ⅲ)[9]、稳定极限范围(LOS)[10]、Berg 平衡量表(BBS)[11]评估两组患者运动功能。UPDRS-Ⅲ评分标准:条目均按0~4分计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症状越严重;LOS评价标准:指导患者以踝关节为指点,分别往各个方向倾斜身体,记录运动轨迹总面积,取2次平均值为最终结果;BBS评分标准:量表含14个条目,均按1~4分计分,分值越高提示平衡力越好。(4)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律失常、皮疹过敏等4种。

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 22.0 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DNF比较(表1)

表1 两组脑梗死合并PD 患者治疗前后的BDNF 比 较(µg/L,±s)

表1 两组脑梗死合并PD 患者治疗前后的BDNF 比 较(µg/L,±s)

注: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西药+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针刺治疗;PD 为帕金森综合征,BDNF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64 63治疗前3.65±0.41 3.58±0.36 1.022 0.309治疗3 d后4.82±0.33 4.02±0.41 12.123<0.001治疗7 d后5.62±0.31 4.95±0.47 9.497<0.001治疗14 d后7.22±0.37 6.13±0.25 19.422<0.001

治疗前,两组患者BDN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 d 后,观察组BDNF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比较(表2)

表2 两组脑梗死合并PD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脑梗死合并PD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西药+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针刺治疗;PD 为帕金森综合征,VP 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MFV为舒张末期血流速度,RI为阻力指数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64 63 VP(cm/s)治疗前35.69±5.51 35.73±5.29 0.042 0.967治疗后51.33±8.28 43.16±8.17 5.596<0.001 MFV(cm/s)治疗前35.16±0.31 35.24±0.42 1.223 0.224治疗后45.62±0.45 40.12±0.33 78.443<0.001 RI治疗前0.71±0.32 0.70±0.28 0.187 0.852治疗后0.36±0.22 0.49±0.15 3.885<0.001

治疗前,两组患者VP、MFV、RI 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VP、MFV 均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比较(表3)

表3 两组脑梗死合并PD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脑梗死合并PD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比较(±s)

注: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西药+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针刺治疗;PD 为帕金森综合征,UPDRS-Ⅲ为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Ⅲ,LOS 为稳定极限范围,BBS为Berg平衡量表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64 63 UPDRS-Ⅲ评分(分)42.45±0.31 45.85±0.44 50.404<0.001 LOS(cm2)90.25±5.22 87.62±5.17 2.852 0.005 BBS评分(分)32.16±1.16 30.25±1.33 8.629<0.001

治疗后,观察组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LOS、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4.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表4)

表4 两组脑梗死合并PD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1%(5/64),略高于对照组6.35%(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2,P=0.687)。

讨 论

目前认为,并非所有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可并发PD 症状,但对于部分重症脑梗死患者来说,若未及时接受系统、积极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多数患者可发生不良预后,PD 则是脑梗死患者受损脑神经未能及时修复后所引发的运动异常表现,与原发性PD 患者相比,因脑梗死所致的继发性PD较为少见。既往临床在对脑梗死合并PD 患者进行治疗时多以药物干预为主,通过予以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后,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脑血流动力,对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也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此类患者病程较长,长期大量服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风险较高,可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12]。TMS 为一种非药物疗法,通过连接头皮并设定好相应治疗频率、电流后,即可兴奋大脑皮层的神经递质,对促发神经突触的重塑性,加速神经元修复均有积极意义,与口服用药相比,TMS的治疗安全性相对较高,适用范围更广。但近年有研究指出,TMS 作为一种神经电生理调节疗法,所释放的磁信号仍可能导致机体发生一些不良反应[13]。为缩短TMS治疗时长、减少应用频率,可在予以TMS治疗同时联合其他无创、安全的非药物疗法。

针刺为一种常见中医治疗方法,中医经络理论认为,人体中分布361 处穴位,通过特定针法对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即可起到显著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与TMS近似,同样可通过刺激不同穴位覆盖的机体神经系统而产生显著治疗效果,且与TMS 相比,针刺无需借助其他医疗器械,对人体几乎无任何不良反应[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观察组治疗3、7、14 d 后的BDNF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BDNF为一种可促进神经元存活、分化及功能表达的重要物质,对评估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有重要意义,由上述结果可知,在予以脑梗死合并PD 患者常规西药及TMS治疗同时联合针刺治疗在改善患者脑组织神经功能方面更具优势。本研究针刺治疗时采用了头针结合体针,头针可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对脑神经功能产生针对性改善效果,体针选择的穴位主要有百会、内关、太冲、足三里等,其中百会即各经脉气会聚之处,与人脑有密切联系,为调节大脑功能之要穴,内关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适用于局部功能障碍等多种病症,太冲可主治中分,而足三里也可主治各类神志病以及肢体功能障碍相关病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VP、MFV均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均P<0.05),这提示与单独应用西药以及TMS 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在联合应用针刺辅助治疗后,观察组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更佳,与侯鑫磊等[16]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且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LOS、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这提示该组所用治疗方案在促进脑梗死合并PD 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临床优势。此外,本研究通过联合应用针刺对脑梗死合并PD 患者进行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联合针刺疗法不仅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还可产生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TMS治疗脑梗死合并PD可显著改善BDNF 表达情况,对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促进运动恢复均有积极意义,且此疗法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经颅西药针刺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