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对策研究

2023-03-27 07:39马双喜
消防界 2023年16期
关键词:火灾扑救草原森林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高温、干旱、大风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已成为新的世界性难题,也是消防救援队伍要直接面对和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当前,对火灾特征、发生形态及危害、成灾机理等的认知不多,在应对准备上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大安全观、大视角来加强森林草原火灾扑救核心能力建设,全力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各项准备。

关键词:火灾扑救;森林;草原

一、森林草原火灾特征

在高温干旱特别是大风等极端天气作用下,森林草原火灾往往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国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主要有以下五个特征。

(一)精准预测预报难

森林草原火灾是典型的极值事件,往往事发突然、变化性强,其发生时间、地点和样式难以提前感知和捕捉,难以早期精准预测预报。

(二)火风耦合裂变性强

火灾发生后,在极端大风作用下,火场形态短时间内迅速变化,强度、蔓延速度会成倍增加,产生爆燃、火旋风、飞火等极端火行为,同时火场强对流加剧局部气象条件恶化,火与风相互作用、耦合裂变,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使火越烧越大,难以控制。

(三)叠加灾害风险高

火灾具有明显的跨界性和弥散性。由于灾害链的持续作用,易诱发难以预测的次生、衍生灾害。例如,大火燃烧会直接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导致土壤孔隙度、渗透性等发生剧烈改变,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和火后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四)扑救处置困难

在复杂地形和易燃植被等综合作用下,火势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强度高、安全风险大,人员和机械难以直接干预,特别是重要目标受到威胁时,情况更加复杂,处置更加困难。

(五)影响和破坏性极大

火灾孕灾过程是风险累积、能量积聚转化的过程。灾害能量放大途径多,直接造成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破坏和生态失衡、动植物死亡、大气污染、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一旦威胁到重要目标、重要设施,将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二、主要形态及危害

(一)火灾蔓延速度快,容易形成大火

持续高温干旱使区域内气候干燥,植被含水率降低,易燃性增强,火险等级持续升高。一旦发生火灾,大风会加速火灾蔓延发展,使小火在短时间内演变成大火。

(二)集中连片林区过火造成重大灾害

我国森林、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高。森林火灾的重点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林区,全国人工林高居世界首位,集中连片人工林树种相对单一,易燃中幼林和高油脂树种比重大,且缺少必要的林火阻隔系统。这些区域一旦发生火灾,火场燃烧速度快、过火面积大,极易形成火灾,造成生态灾难[1]

(三)重要目标受灾导致灾难性后果

一些重要的燃气站、加油站、大型危化品储存库等火灾防控重大危险源,分布在林内腹地或毗林而建,一旦发生火灾,无法阻隔,引燃重大危险源“火药桶”,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四)火灾连锁反应带来多灾并发

风险因素的关联性和复合性加剧,会增加巨灾风险的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在特定地区、特定时段,森林草原火灾会引发次生灾害并形成灾害链,致使多种灾害叠加,火灾产生的热辐射、有害气体和烟尘,可能导致交通瘫痪、电气网中断、大气污染等次生灾害。

三、成灾机理

(一)致灾因素

一般情况下火灾是由稳定因素(气候区、森林特征、地形、土壤条件等要素)、半稳定因素(火源、可燃物特征、林火管理水平等方面)、变化因素(降水量、风力、风向、气温、湿度、可燃物含水率、雷暴活动、人类活动等)三者动态形成。当致灾因素发生变化,气候区出现极值高温、可燃物含水率极低、雷击火增多,特殊地形的焚风效应明显,极值风速增加,从而形成森林草原火灾。可燃物超载:随着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重点林区可燃物载量持续增加。由于我国森林资源质量不高,龄组结构不合理,森林自身抗火能力较差,易燃针叶林分布区域广,容易酿成森林草原火灾。[2]

(二)孕灾环境

孕灾环境是巨灾发生前的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的总和。自然环境的特定性导致风险增多。有的森林可燃物阶梯分布,极易发生立体燃烧;有的森林山高坡陡、地形复雜,受限空间与富含油脂可燃物及易变的天气条件耦合,形成火灾风险;有的森林地形、植被、气象条件复杂,一旦发生火灾,难控难打,极易发展成大灾。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森林城市及周边绿化加快,林城相间现象突出,家火上山、山火进城风险不断增加,部分重点林区交通和输油管道较多,林农、林草、森林城市交错现象较为普遍,周边加油(气)站、村庄等重要目标多,一旦着火,容易引发严重次生灾害,进而演变成火灾。

(三)承灾体的脆弱性和抗逆力

脆弱性是承灾体易于遭受破坏的一种性质,它源于系统内在、天生的一种属性,在未遭受致灾因素扰动、激发时不会显现;抗逆力是承灾体暴露于致灾因素下,及时有效抵御、吸纳和承受灾害影响,从中恢复的能力。系统脆弱性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管理水平等各种因素具有高度复杂关联性;抗逆力表现为受灾害冲击后,承灾主体的救灾重建态度、理念以及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灾害风险转移、分散、消减能力。因此,只有不断增强承灾体的抗逆力,才能有效阻断风险链,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四、系统性风险分析

(一)易造成群死群伤

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工作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尤其是在7级以上大风天气下,火灾蔓延速度达到13.9米/秒以上,扑救安全风险极高,加之有些指挥员主动规避风险意识性不强,对受威胁人员提前疏散转移安置不及时、不果断,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甚至导致群死群伤。

(二)思想麻痹认知不足

部分地区长期不着大火,滋生了松懈情绪、麻痹思想,缺乏未雨绸缪意识,导致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树得不牢,风险意识不强,应对准备不充分,发生火灾后手足无措,对火灾扑救、舆情管控等失管失控。由于火灾是一个极值事件,发生概率低,很多地区对火灾发生的样式、特点规律以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认知不足,不清楚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可能发生的区域在哪里、应对处置的措施有哪些。

(三)易发生次生灾害

森林草原火灾会形成灾害链,灾害链导致灾害的地域发生扩散,灾害属性、形态样式延伸变化,对处置应对提出更高、更复杂要求。从当前各级应对处置准备情况来看,重点都放在了森林草原火灾上,缺乏对森林草原火灾次生、衍生灾害的准备,尤其是对火灾可能造成重要目標爆、炸、烧,以及衍生的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对自然生态失衡等状况预判不足、应对处置准备不够。对多种灾害耦合并发的复杂情况,在预案准备、力量准备、战法手段、物资保障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不足。

五、应对举措

(一)多措并举,做好应对准备工作

第一,加强精准研判预警。与地方相关部门建立极端天气实况监测分析机制,在季、月、周和重要时段会商研判的基础上,强化短临研判和预警速报,把最容易出事的时段、方向、类型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锁定准,采取“直通式”“点对点”的方式加强全程动态预警速报,为有效应对赢得先机。第二,加强应急实案化演练。充分发挥预案作用,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专群综合演练,通过最大化抽组力量、实化应对措施、细化各类保障等方式,不断理顺指挥关系,强化部门协作,研练应急响应、力量输送和战法手段运用,锤炼检验队伍,磨合指挥机制。第三,加强扑救力量准备。加强与属地应急部门的任务对接,对属地及周边力量、装备和战斗力等综合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合理统筹救援力量,细化明确力量编成和投入梯次,确保发生火灾后能调集最近、最快、最强、最足的力量参与扑救。加强靠前驻防、跨区协防力量建设,健全完善“联合预防、联合训练、联合作战”机制。第四,加强装备物资储备。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加强各类装备物资配备储备。积极拓宽保障渠道,与通信、交通、医院、物资储备和装备生产厂家建立协调协作机制,保证应急处置需要。理顺紧急征用装备物资的储备、管理、运输、调拨等环节,确保综合保障高效顺畅。

(二)立足长效,加强体系化能力建设

第一,建立高效顺畅的指挥体系。应对处置火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集中统一、科学高效的组织指挥是赢得胜利的关键。成立前线总指挥部,并开设分方向指挥部,建立“统一、联合、权威、专业、高效”的指挥机构,形成扁平化组织链条,防止多头指挥造成混乱,避免各行其是打乱仗,影响灭火进程,增加安全风险;刚性落实专业指挥要求,切实统住“力量、车辆、道路、水源、空域、装备、保障、信息”八个要素,果断决策、高效指挥,牢牢把握灭火作战主动权。第二,建立上下贯通的预案体系。从国家层面,要以“政府主导、统分结合、权责明晰、因情制策”为体系标准,健全完善基于火灾特征机理、系统风险、整体联动、应对原则等共同要素的国家级总预案;从地方层面,对应制定基于属地特征、情景构建、指控措施、力量统筹等要件要素的属地子方案,精确细化基于森林大火蔓延至城市村镇、引燃油气站、大规模核泄漏、交通和信息瘫痪、人员大规模疏散转移安置等应对专项方案;从队伍层面,制定重点地区、重点林区火灾应急预案,一地一案、一情一策,并与省级预案相衔接,针对不同响应级别建立对应的响应流程。各级各类预案要上下联动、有机统一,层层细化应急措施,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战性。第三,建立灵活机动的战法体系。以科技化、信息化、机械化为作战手段,加强侦测、通联、指挥、扑救一体的空地协同能力建设,加快抢开应急通道、预设隔离区、大型机械群作业能力建设,探索重型无人机群搭载化学药剂实施空化一体灭火等创新战法,不断推动作战样式变革,形成空地一体、机机联合、人机协同等战法,实现向以水灭火、控阻配合、立体作战的根本转变,减少人与大火的直接接触。第四,建立优化配套的装备体系。建立健全火灾装备需求保障机制,增强装备发展的科学性、针对性、前瞻性,加快特种装备、大型重型装备和智能装备的革新升级,加大远程灭火、原始林区运输装备和高山峡谷等特殊地形灭火装备的研发配备,不断完善优化装备体系结构,在填补体系空白、补齐短板弱项上下功夫,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装备体系化建设的主要方向。第五,建立稳妥的舆论引导机制。制定应对火灾舆论引导流程,第一时间掌握舆论主导权,及时掌握公众关注的重点及心理需求,安抚紧张情绪,增强社会抗灾救灾的信心和决心。利用新闻发布、媒体终端、专家访谈等形式,保持与媒体和公众的互动,增加彼此互信,争取公众理解支持,增加政府的号召力。

(三)主动防范,牢牢守住任务安全底线

队伍的长远发展,必须把“两个至上”作为根本要求和检验标准,以对人民生命和指战员安全负责的精神,推动安全高质量发展。要把安全工作建在平时、用在平时、保在平时,狠抓基础性安全工作,完善安全法规制度,建立安全考核机制,规范安全训练和安全演练程序,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治理。任务中,要以科技为支撑,立足对植被、地形、道路、水源、重要目标等恒量要素的全面勘察,对火势、天气等变量要素的实时监测,确保扑救行动安全有序。一要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举措想细想全、落地落实。始终把救人放在首位,预想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科学制定人员疏散、转移和安置方案。当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要毫不犹豫优先将人员疏散转移至安全地域或应急避难场所,并做好后续安置工作,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便的安置服务。二要把保护重要目标安全的举措想细想全、落地落实。把系统防与重点防相结合、平时治与遇险保相结合,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发生火灾时,要投入重兵、穷尽手段加强重点目标保护,全力确保不爆、不炸、不烧。三要把保护扑火人员安全的举措想细想全、落地落实。持续组织指挥员、扑火人员开展指挥决策、紧急避险、突发险情处置等针对性训练,提高安全扑救能力。火灾扑救过程中,要坚持“火情不明先侦察、气象不利先等待、地形不利先规避”要求,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和火场管控,严格落实专业指挥决策,遵循极端天气的特点规律,能打的火要果断打,不能打的火坚决不打,该撤离时要快速撤离,坚决杜绝群死群伤事件。各级要始终绷紧任务安全这根弦,把广大指战员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将任务安全作为“生命工程”“基础工程”“保底工程”来抓,科学组织指挥每次行动,针对现场形势变化,细致做好安全评估、及时调整方案决策、灵活运用战术战法,在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实现快速控局,确保任务完成好、人员无伤亡。

参考文献

[1]闫鹏,赵彦飞.新发展阶段我国森林大火巨灾风险对策研究[J].今日消防,2021,6(09):4-7.

[2]马鸿伟.自然保护地体系下森林草原防灭火规划[J].林业科技通讯,2020(07):56-58.

作者简介:马双喜(1983- ),男,汉族,宁夏固原人,本科,研究方向:灭火救援。

猜你喜欢
火灾扑救草原森林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哈Q森林
大空间大跨度物流存储建筑火灾扑救的难点和应对措施研究
哈Q森林
哈Q森林
浅谈草原地下火扑救
芦苇湿地火灾发生规律及预防扑救探讨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