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2022年3月3日,“90后”姑娘江梦南当选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她在6个月大的时候就双耳失聪,活在无声世界里,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从命运的低谷处起步。通过读唇语学会“听”和“说”,她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完成学业并考上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立志倾毕生所学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她说:“与其抱怨命运的不公,还不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它。”
1992年8月,一个女孩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永安村的一个家庭。都是初中教师的父亲赵长军和母亲江文革给她取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江梦南,寓意为梦里江南、岁月静好。
然而人生之初,江梦南的经历却与父母希冀的背道而驰。半岁时的一天,江文革发现女儿持续高烧、呼吸粗重,便急忙把她送去医院。治疗了几天后,这些症状总算消失了,可赵长军夫妻惊愕地发现,女儿对外界的声音没了反应,任他们怎么使劲在女儿耳边敲打都毫无回应,他们不由地陷入新的恐慌中。
夫妻俩焦急地带着江梦南来到长沙湘雅医院,一通检查下来,只见诊断书上赫然写着:“左耳听力损失大于105分贝,右耳听力完全丧失,系极重度神经性耳聋。”
这个结果无疑是晴天霹雳,夫妻俩吓得直接瘫软,口中喃喃:“失去了听力,就会失去说话的能力,而女儿才来人世……”他们不敢再往下想,也不相信女儿会失聪,就一次次带着稚嫩的江梦南前往各地的大医院复查、治疗,可得到的结果都一样。用了扎针、戴助听器等手段,可都徒劳无功。最后,他们不得不接受残酷的事实——女儿会生活在无声世界里。
“治疗无望,可女儿以后的路还长着。”想到这,悲伤不已的赵长军夫妻还是强打精神,开始思考女儿的未来何去何从?上特殊教育学校还是上普通学校?
几经斟酌,他们决定让江梦南上普通学校。虽然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她不会被区别对待,可也意味着将来能选择的工作极为有限。那么,与其让女儿活在狭隘的圈子里,不如一开始就接受正规教育,让她尽量融入正常人的生活。
打定主意后,他们毅然放弃教女儿学习手语,而是横下心教她学习发音和唇语,让她用眼睛“聆听”别人说话。
为了全心全意教女儿,江文革辞去了热爱的教师工作。她去长沙一家聋儿言语康复机构学习,还买回来耳科和语言康复的相关书籍,整日研读。
起初,江文革将女儿靠坐在沙发上,自己蹲下身,面对面伸出一个手指说“1”。江梦南开心地笑着,模仿母亲伸出手指和说“1”,却没有发出声音。江文革不气馁,继续耐着性子说“1”,可始终听不到从女儿口中发出的“1”声。
尽管如此,江文革没有就此放弃,而是边教边改良方法。她把女儿的小手放在自己的喉咙处,口中反复说“1”,希望女儿能通过感受声带震动,感知声音,从而学会发声。江梦南一开始饶有兴趣,可时间一长,没法集中注意力,江文革便想方设法通过毛绒玩具或棒棒糖等物品来吸引她,再继续投入练习。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说了近万次的“1”字后,有一天,江梦南终于发出了一声“1”,打破了失聪一年来的悄无声息。尽管这声“1”略显生硬,可在江文革听来,这简直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她高兴地抱起女儿直奔丈夫赵长军的办公室,和他分享这来之不易的喜悦。
只要有一丝希望,江文革就会拼尽全力。她在言语康复这条路上更加坚持不懈,还自创了很多方法:怀抱女儿,在前面放一块镜子,自己在后面和她说话,让女儿可以看到彼此的口型;女儿一说出想吃的食物或想玩的玩具,她就马上满足,让女儿尝到开口说话的甜头……
日复一日,江梦南渐渐能看着母亲的唇形,辨读出每一个音节。不过,每个人的唇形都不一样,100个人就有100种唇语方式。因此,每认识一个新朋友,江梦南总要花上几天时间,才能熟悉对方的口型、明白对方要表达的意思。
江文革发现这个问题后,就对女儿进行刻意练习,时常带女儿外出,创造认识新朋友的机会。随着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多,江梦南逐渐摸索出了规律,可以靠读唇语和他们进行简单的交流。
到了4岁多,江梦南的言语能力几乎与同龄人不相上下,不但能说普通话,还学会了老家的方言。很多人都直呼奇迹,甚至有人向江文革请教方法。江文革笑呵呵地说:“都是努力出来的,每个音节都是重复了成千上万次才学会的,如果有个音重复一千次就学会,那可是相当快了。”过后,她又补充道:“不过,都是值得的。”
转眼,江梦南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可是普通的学校都不收她。不得已,她只好又去上了一年学前班。第二年,赵长军夫妻才如愿以偿让女儿入普通学校,就读一年级。
学校为了能让她更好地看到老师讲课时的口型,就安排她坐在最前排,可江梦南“听课”還是困难重重。当老师转身写板书或转向其他同学时,她只能静默地坐着,而同学们仍津津有味地听课。这让她十分沮丧,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
放学回到家,江梦南把满腹委屈袒露给母亲。江文革在心疼之余,开导她说:“女儿,你只是有点特别而已,只要你肯努力……”在母亲的安慰下,江梦南擦去了脸上的泪水,内心却仍将信将疑:“我真的可以和别人一样,甚至比别人做得更好吗?”
然而没过多久,江梦南心中的疑问就彻底消除了。当时,她对骑自行车非常着迷。尽管医生曾叮嘱她听力丧失影响平衡能力,最好不要尝试骑自行车之类的活动,可江梦南还是认为这是基本的生活技能,必须要学会骑车。
于是,赵长军夫妻便带着江梦南到广场上练骑自行车。由于掌控不好平衡性,江梦南吃了不少苦头,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可最终还是在坚持中学会了骑车,江文革适时鼓励:“我们的梦南一点都不比别人差。”江梦南若有所思地扬起了笑脸。
虽然骑自行车只是一件小事,却给江梦南带来了特别大的感触。她开始相信,别人会的,只要自己努力同样可以做到,并把这股“不放弃”的劲用到了学习上。
为了不落后,江梦南总是预习课文,在母亲的指导下先基本了解知识点。这样一来,课堂上,当看不到老师口型时,她就仔细研究板书自学或课后请教同学,很快就跟上了进度。
到了三四年级,江梦南的成绩一直稳定在班里的前三名,她有了更大的“野心”。有一天,她跟父母商量,自己想要弥补迟一年上学的遗憾,渴望能从四年级跳到六年级,这样就能和同龄人一起升学。
虽然跳级对一般孩子来说都很难实现,可赵长军夫妻还是选择支持女儿的梦想。那个暑假,赵长军负责辅导她数学,江文革辅导语文和英语,一家子开足了马力,每天争分夺秒地学习。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开学时,江梦南如愿升入了六年级。
小学毕业,江梦南以全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郴州市六中,赵长军夫妻却欣慰中夹杂着担心。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江文革忍不住问江梦南:“六中离家100多公里,你一个人在外,能照顾好自己吗?”不料,江梦南却反过来安慰她:“我可以的,这样我还可以早点适应社会呢。”女儿的懂事和坚强,令夫妻俩紧皱的眉头有了些许舒展。
异地求学,江梦难一切都得靠自己,她总是想办法克服困难。比如,为了上学不迟到,她每晚睡前调好闹钟,整晚抓在手里,第二天靠闹钟的震动叫醒自己。当然,她力有不逮的时刻,像室友们随着音乐舞动时,她只能在旁边一脸羡慕地看着;像有重要电话打来,如果身边没有朋友可以帮忙接听,她只能无助地看着发亮的屏幕……每当这时,她总会间歇性地失落一会儿,但转眼又开导自己,听不到声音也有好处呀,睡觉不会被打扰。很快,她就消除了负面情绪,恢复成那个乐观开朗的江梦南。
天道酬勤。在不懈努力下,江梦南的初高中成绩都名列前茅。2011年,她以615分的成绩进入吉林大学的本科药学专业学习。由于专业术语抽象难懂,江梦南很难从老师的唇语中读懂,只好课前预习、课中借助板书理解、课后复习。几乎每天都是室友才醒来,她已在图书馆自习了半个多小时。
不过,对江梦南来说,最大的坎还是英语四六级考试。没法听听力,意味着直接砍去了35%比重的分数,不少同学都劝她直接向学校申请不考四六级。江梦南却倔强地说:“我不能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我可以的。”
结果,江梦南真以惊人的意志力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不但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还完成了本科、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全部课程。她先后获得吉林大学自强自立大学生标兵、白求恩医学奖学金等,出色得几乎让身边人都忘了她是个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姑娘。
人生虽无常,学业无止境。2018年5月,江梦南又报考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并顺利通过考试,逐梦清华园。
此时,人工耳蜗技术已臻于完善。入学前,江梦南经过慎重考虑,做了右耳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她希望能减少一点人生遗憾,能在学术研讨会上听到别人的言论,能在大家戴着口罩做手术时知道对方说的内容,能听听这个世界丰富多彩的声音……
当听力师打开江梦南的人工耳蜗后,阔别26年,她又重新听到了这个世界的声音,虽然极其微弱,但从此她的世界不再一片沉寂。随着调试人工耳蜗和做新的语言训练,江梦南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多,她能辨别出父母的声音,说父亲的声音更粗一些;她听到了自己的声音,调侃自己的发音有点像韩国人;当听到新生军训的口号声时,她心头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曾经可望不可及的“神秘世界”正在一点点向她打开大门,她愈发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尽管学业繁忙,可江梦南还是热衷参与公益活动。2020年,她加入了清华大学学生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并担任第五任会长。她身体力行地普及无障碍理念,推动校园无障碍环境的建设。
“我有一个治病救人的‘英雄梦,不过因为我失聪没法填报医学专业,就在老师的指引下选择了计算机辅助的药学研究,也算是殊途同归吧。这样既可以实现我的梦想,又可以远离危险。”江梦南在报告厅里和同学们分享着亲身经历,“如果上天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在其他地方打开一扇窗。只要足够努力,你想要的,命运都会慷慨馈赠。”
此外,凤凰涅槃的江梦南,还把愛的种子播撒到故乡。每逢寒暑假,她都会去老家的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探视那些视障、听障的孩子,鼓励他们自强不息,带动他们融入社会。
从双耳失聪到清华大学博士,江梦南用勤奋和毅力,在无声世界里突围。2022年3月3日,江梦南当选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组委会的颁奖词如下:“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颁奖现场,大家被江梦南的自强不息所震撼,纷纷感慨她求学路上的艰难跋涉。可相比倾诉不易,江梦南更乐于分享她一路走来遇到的真善美:中考时,郴州市教育局为了让她能面对面看到口型,专门设置了只有她一个考生的爱心考场;每次涉及专业术语时,导师都会写下来给她看,常常一写就是几页纸;同学们为了能让她看清唇语,特意在说话时放慢语速……当谈到父母时,江梦南更是感激涕零,说:“这个奖有三分之二是颁给我父母的,我自己最多占三分之一。他们就像我前行路上的灯塔,为我指明方向,也给予我继续前行的勇,他们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父母。”
惊蛰时节,雷鸣春回,万物新生。早起的江梦南敏锐地捕捉到一声鸟鸣,她陶醉地闭上眼睛,聆听这久违的天籁之声,只觉鸟鸣声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清晰,像极了执着追梦的自己,咬紧牙关一步步往前走,前方的路终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宽阔。
自己淋过雨,就想为别人打伞;自己摔过跤,就想为他人铺路。面对未来,江梦南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生命科学领域找到最有价值的发现,让残障人士也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不再有人经历她经历过的一切,她会为此孜孜不倦、倾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