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平,夏雪莲,陆艳,陈天明(通信作者)
1 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2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江苏盐城 224051)
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发展已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但是国内疫情仍呈多地散点暴发趋势。为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全国各地医院相继开设发热门诊,对新冠感染疑似患者进行初步筛选,防止新冠病毒在门诊就诊患者群体中传播,保证医院门、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转。新冠病毒具有传染性强、扩散迅速、潜伏期长的特点[1-2]。急诊科和发热门诊收治的患者中可能存在新冠感染患者,面对就诊患者,处于接诊第一线的医务人员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3]。本研究通过调查急诊科与发热门诊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医务人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寻找导致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为确保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医务人员工作的有效性并有针对性地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选取2022 年4—8 月盐城市医院正常在岗、无精神疾病的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取方便取样法向医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所有医务人员均知情并自愿参加本研究。
纳入标准:获得从业资格证书的临床一线急诊科与门诊在岗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无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或精神疾病。排除标准:急诊科和发热门诊非医务工作者;不愿意参与本调查的急诊、门诊医务工作者,心理问卷答题无效者。
根据以往调查研究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称、学历、聘用方式及工作年限等。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4],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 项因子,共90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对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问题及严重程度进行评定,从未有过=1,很轻=2,中等=3,偏重=4,严重=5,评分≥2 分记为阳性。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8,全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9,各因子的Cronbach's α 系数在0.82~0.93 之间,信效度较好。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调查问卷共发放236 份,回收有效问卷218 份,回收有效率为92.37%。年龄22~56 岁,平均(33.21±8.1)岁。SCL-90 量表评分显示,急诊科与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心理异常(阳性)人数为73 例,占33.49%(73/218)。将医务人员SCL-90 量表评分结果与中国常模[5]各项因子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躯体化的评分低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和恐怖的评分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的评分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样本SCL-90 因子评分与中国常模的比较(分,±s)
表1 样本SCL-90 因子评分与中国常模的比较(分,±s)
注:SCL-90 为症状自评量表
因子 调查对象(218 例)常模[5](1 388 例)tP躯体化 1.29±0.41 1.37±0.48 8.150 0.000强迫症状 1.64±0.57 1.62±0.58 0.675 0.537人际关系敏感 1.60±0.67 1.65±0.64 -0.093 0.930焦虑 1.48±0.42 1.39±0.43 8.415 0.000抑郁 1.63±0.42 1.50±0.59 8.270 0.000敌对 1.41±0.45 1.46±0.55 -0.627 0.545恐怖 1.33±0.45 1.23±0.41 8.820 0.000偏执 1.42±0.44 1.43±0.57 1.581 0.175精神病性 1.24±0.38 1.29±0.42 -0.687 0.508总评分 129.12±39.77 129.96±38.76 - -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职业、婚否、工作年限对急诊科和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有影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18 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例(%)]
以医护人员SCL-90 量表总评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分类赋值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有3 个指标进入模型,见表3。
表3 218 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盐城市医院急诊科与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部分医务人员存在心理问题。本研究通过SCL-90 量表对218 名急诊科与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调查,结果显示,急诊科与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心理异常(阳性)发生率为33.49%,焦虑、抑郁和恐怖因子评分均升高,其中抑郁评分升高明显。翟晓艳等[6]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对河北省三甲综合医院1 005 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发现,203 名(20.20%)医务人员存在焦虑症状,338 名(33.63%)存在抑郁症状,376 名(37.41%)存在躯体化症状,557 名(55.42%)自觉失眠。韦红恩等[7]通过网络问卷平台,运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柳州市柳铁中心定点医院586 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为,急诊科和发热门诊为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抗击新冠的一线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接触人群的不可预测性及暴露可能性增加等因素导致其心理压力增加,加之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工作经验欠缺,担心自身感染,也担心将新冠病毒传播给他人,由此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状况。因此,不仅要加强感染防控知识培训,还需为一线科室医护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干预,安排专人询问心理动态与身体状况,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保持医护人员良好的工作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影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如下。(1)性别:出现心理问题的医务人员中女性比率高于男性,戚蒙莎等[8]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女性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较差,这一结论与女性情感更细腻、对外界信息更敏感的心理特点,以及特殊的生理特征有关,也与女性在受到挫折和困难时难以排解情绪、释放压力和调节冲突有关,导致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提示医院管理者应重视一线女性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以减轻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2)职业:护士发生心理障碍的风险是医师的2.4 倍,相较于医师,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差;李子倩和张启明[9]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锦州市200 名院前急救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也显示,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表现出心理亚健康状态,可能与护士需要近距离接触患者,进行大量护理操作,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有关。(3)工作年限:本研究结果显示,工作6~10 年的医务人员心理异常(阳性)发生率较高,提示工龄为6~10 年的医务人员一般为科室临床工作的骨干,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和压力超越其他人,因此职业压力较大。
综上所述,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急诊科与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面临一定的心理压力,性别、职业和工作年限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医院管理层应及时了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其工作环境,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医务人员给予必要的干预措施,并合理运用社会支持等应对方式,助其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实现良好的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