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洁
2019 年, 深圳市委、 市政府推进重大民生工程高中园建设,其意义非同寻常。 这是深圳市基础教育领域的首创壮举, 在深圳市、 广东省乃至全国都难寻先例。首批四大高中园由深圳市实力最强的四大名校高配置、 高起点办学, 是市委、 市政府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覆盖, 积极发挥名校辐射效应而设置的市属公办高中园区, 以 “园区式” 的办学样态为深圳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带来新突破。
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是深圳市四大高中园之一, 主要是依托深圳市高级中学集团的优质办学资源建立起来的。 该高中园位于深圳市东部的生态高地龙岗坪地, 紧邻国际低碳城, 坐山拥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因此被誉为 “最美森林高中”。 园区用地面积约20 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30.7 万平方米, 园区内有四所新办高中, 即创新高中、 理慧高中、 文博高中、 有为高中, 总共有192 个教学班, 能提供9600 个学位。
在短短26 年的办学历程中,深圳市高级中学实现了从 “深高速度” 到 “深高质量” 的飞跃, 从“深高质量” 到 “深高品牌” 的沉淀。 2016 年, 学校乘势而上, 成立 “深高集团”。 2022 年, 经过6年的探索, 集团化办学正式迈入崭新的2.0 时代, 实现了又一次跨越。
如今, “深高集团” 规模达到七大校区、 十所学校, 跨越福田、龙华、 坪山、 龙岗、 盐田五个行政区, 涵盖小学、 初中、 高中三种办学样态, 是深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中体量最大的教育集团。
“深高集团” 充分发挥 “名校+” 效益, 在较短时间内改造和创办了多所学校, 可以说办一所成一所, 办一所优一所, 集团化办学的成效有目共睹。 但不可否认, 在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深高集团” 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一是集团内部协作上时间损耗的问题, 跨区域、 远距离等因素, 制约着各校区间的深度合作; 二是集团决策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各校区间存在客观差异, 高度集中的集团决策难以做到精准适用; 三是集团优质资源的稀释问题, 需通过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促进优质资源的整合、 生成与交互, 走出一条避免优质资源过度稀释的新路。
对此, “深高集团” 立足多年的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经验,系统性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 构建 “集团化智慧生态体系” 运行机制, 推进集团内资源共享、 文化共建、 特色融合、 管理一体, 成员校从 “文化复制” 走向 “互动互生”, 从 “资源稀释” 走向 “无限研创”。
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依托集团化发展优势, 以及独一无二的自然生态环境, 提出 “融合新生态,共育新人才” 的理念, 突破传统的高中办学样态, 尝试多元联动、资源共建、 泛在学习、 群落共享、智慧联通等多种方式, 真正实现教育新生态。 高中园四校一体, 上承深圳市高级中学优秀基因, 又别开生面、 各创新风, 四校错位发展,形成良性竞争、 特色互补和资源共享的良好格局。 高中园各校区有单独的管理区域, 通过围墙予以分割, 也有连通通道, 便于管理的同时保持校区间融合。 打破四校之间的特色实验室、 功能室、科创中心、 艺术中心、 体育场馆边界, 所有场馆由四校共享。 四校师资、 课程共享, 学分互认, 力争实现四校共创、 共建、 共享、 共赢的目的。
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各校负责人, 均来自深圳市高级中学。 继承了 “团结协作、 敢于成功” 的精神基因, 以及 “分布式治理” 的管理经验。 自开办以来, 高中园以教育园区为枢纽, 打破封闭体系, 倡导群落化的自组织治理, 构建集群式资源供给与管理, 形成基础教育资源的集聚高地。
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注重借鉴龙头教育集团的办校经验, 逐步明确园区各校面向未来的使命及发展定位, 发挥各校自身优势,促进校际、 人际的最优交集, 搭建有温度的人文共生教育新生态,带动校际协同成长, 实现园区多元发展, 充分发挥高中园办学的整体优势。
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注重优势师资、 特色资源、 校级课程分享, 构建单个学校不易建设的空间场域, 建立全新的泛在学习体系,充分体现一园多校的互学互助、共享共进的教育优势, 打造一体化育人平台, 突破传统的高中办学样态。 通过高中园的办学平台,建立学校与社会、 学校与家庭、学校与企业、 学校与高校联动的协同育人生态圈, 促进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共享, 充分体现集群化资源整合、 一体联动的资源共享优势, 打造超越传统高中学校的升级版教育场域、 准高校的学习生态,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集群。
这一生态圈包括: 一是生态化的协同机制, 打破封闭体系, 实现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共享, 构建集群化资源供给与管理机制。 二是面向未来的育人模式, 旨在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 具有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主动进取的创新型人才。 三是集群化办学模式, 建设具有跨界与融合特点的资源协同、 课程协同、 师资共享、“大高衔接”、 研创合一的学校发展模式。 四是园区化的学校集群建设, 建构高度接近于大学校园的“园区化” 生存样态, “像上大学一样读高中”, 建立全新的泛在学习体系, 基于数字化工具重构师生互动关系, 建立广泛多样的学习共同体, 重构教室、 功能室布局等, 以校园新样态迎接未来新要求、 新挑战。
目前, 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已经初步确立四所学校的基本办学定位。
创新高中, 高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旗帜, 构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眼界、 创新思维、 创新方法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养成追求卓越、 不断突破的精神品质。
理慧高中, 创新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路径, 构建加强学生科学素养、 技术素养、 基础学科素养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为学生融入高校教育, 打下扎实的研究性学习基础。
文博高中, 探索文明先导人才培养理念, 构建培育学生文化素养、 文明视野、 人文底蕴、 全球思维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生态文明, 培育 “人文厚重、 哲思深邃、 洞见未来” 的先行者、 建设者和传播者。
有为高中, 建设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培育学生问题意识、 研究习惯、 工具素养、 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旨在为民族复兴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建设者, 为技术深刻变革培养卓越工程师。
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中, “合作” “一体化” “集群化” “融合” 等都是高频出现的词,反映出一定的行动路径。 “合作”强调具体的行为与手段, “一体化”强调结果与目标, “集群化” 重在资源整合和竞争力提升, “融合”则突出命运共同体与互联互通。[1]
在区域范围内实现资源、 实践与制度等相关要素的优势互补与区域整合[2], 在区域范围内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和联盟关系, 促使各教育主体有序分工、 错位竞争及全面协作, 促进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是高中园集群化办学的目标和追求。[3]
集群的概念在 《大辞海》 里属于环境生物学范畴, 是指生物界中社会群体生活的现象, 后被用于经济学领域, 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思维和政策工具, 并以产业集群、 创新集群等概念被众人熟知。[4]集群化概念启发教育管理者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 通过各要素在区域范围的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 实现区域教育的整体提高,促进区域内各学校的共同繁荣。[5]
有鉴于此, 可以将教育集群化视为区域一体化战略下教育组织的创新形态, 主要通过集聚学校资源、 融合教育要素、 共享教育资源、 推进合作互动、 避免无序竞争等, 实现教育集群的累积效应、整体效应和溢出效应, 从而促进区域社会、 经济共同发展。 相较于联盟型、 紧密型集团等概念,集群化办学除了共有的区域相邻、资源共享、 合作互动等一般性特征外, 需要强调的是, 它不是若干所学校的简单聚合, 而是需要通过组织创新、 制度创新以及机制创新, 累加放大学校的内在功能, 呈现从量变到质变的 “化学反应”。
高中园作为集群化办学模式,代表了园内学校的共同利益。 高中园的行政运行, 是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推进存量优化、 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的过程。 因此,高中园从底层逻辑上就需要根植目标共识, 汇聚 “点—线—面—体” 多维合力, 形成 “和而不同”“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的集群发展文化。 “和而不同” 的 “和”,是指各成员能够和谐共处、 合作共赢, 更是要强调在共同目标下学校之间的融合发展, 因而在统一目标下的单点创新或多点联合突破, 均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何在共同发展的目标共识下, 构建自适应的、 良性发展的集群化办学模式, 最重要的是培育能支持多元集群共生共长的大教育生态系统。
回到集群的生态学本义, 生物群落的生长和延续需要生态环境的支持, 整个森林体系的孕育离不开参天大树之间的呼应和联系,以及阳光、 水源、 动植物、 菌群等方面的协作,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自洽状态。 相对应地,集群化办学作为教育学领域的概念, 它的生长壮大也需要以跨领域的视角进行集群生态的建构,包括学科集群、 科研集群、 后勤集群、 师生社群等各种群体的支持, 同时更需要政府、 社会多方力量在大教育生态系统建设中发挥作用。
集群化办学是一项主动作为的重大举措, 需要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生成学校内部的 “由下而上” 的创新推力。 事实上, 科技研发、 重大创新, 往往不是来自行政命令, 而是源于教师、 科研人员聚集在一起, 经历了交流讨论、 分享启发、 思维碰撞、 反思体悟的过程。 当前, 学校教育的根本属性正在从 “知识传播” 定位转向“知识生产” 定位, 而知识的生产模式正在从 “以学科为基础” 转变为 “以问题为导向” 和 “以知识集群为特征” 的模式。 协同研究正在成为知识生产和创新的新样态,[6]从而成为教育集群化发展的底层逻辑。
在建设过程中, 高中园管理团队不断梳理工作思路, 校准工作角度, 修订工作方案, 初步形成高中园 “四大平台” 的价值定位。
一是以联合党委会为领导, 构建园区管理平台, 强化园区治理。成立高中园联合党委会, 实行高中园党委会议和行政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决定高中园长远的或阶段性的重大事项, 并建立相应的决策程序与议事规则。 建立 “决策授权” 机制, 为各校区赋予专门化的决策领域, 形成以 “分布式决策” 为基本逻辑的 “智慧联动” 体系。
二是以课程研发中心为主体,构建资源整合平台。 建立高中园课程研发中心, 作为资源整合主体, 汇聚高端资源。 以课程委员会为领导, 集结多方智慧, 邀请著名高校教授、 著名学者以及社会贤达, 精心汇聚高中园学术资源, 协同建设育人共同体、 教育改革实验基地、 科研探索实验室等, 通过协同增效, 促进最优化发展。
三是以未来教育研究院为载体, 构建科研平台, 促进教科研协同发展。 成立高中园未来教育研究院, 聘请国内顶级教育学者担任研究院名誉院长、 专家委员会成员,打造顾问团队、 智库团队、 督学专家团队等组成科研平台, 开展关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定期研讨和科学化指导, 为师生提供学科前沿、 未来视野等方面的科研引领。
四是规范数据管理, 创建智能化评价平台。 建设高中园数据中心, 规范数据采集和管理标准, 汇聚学校应用和信息系统的数据, 打通数据孤岛, 通过数据中台统一数据管理, 并为智能化评价系统的建立提供支撑条件。
基于对 “集群” 概念的深入研究, 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作为集群化办学主体正在尝试推进以下行动:
一是深入分析生源特征和资源特点, 组建相契合的学科集群和科研创新集群, 发挥优势学科的示范性作用, 形成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整体匹配、 相互支撑的运行机制。
二是探索形成高中园教育集群的 “群” 特征、 “链” 结构和 “网络” 形态。 园区管理者主动调整学科、 课程管理机制, 明晰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 深入分析各工作链的上下游关系, 以及与外部要素的协同关系, 把人力与资源融合于课程建设和教育创新之中。
三是提升补短板、 扬优势的意识, 发挥高中园行政机构对园区学校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高中园主动对接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和区域教育需求目标, 主动衔接高校人才贯通培养路径, 主动融入新时代教育发展格局, 集中力量构建高质量的教育场域与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