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 焦迪
摘 要:目的:探究肢体语言沟通联合标准化护理对肺炎患儿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展开此次研究,选取此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肺炎患儿200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n =10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 =100)接受肢体语言沟通联合标准化护理,对比两组依从性、患儿心理状态(SCARED、DSRSC)、肺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依从性(98%)高于对照组(87%)(P <0.05)。护理前,两组患儿SCARED、DSRSC评分相较差异不显著(P >0.05);护理后,观察组SCARED、DSRSC低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肺功能指标相较差异不显著(P >0,05);护理后,观察组FEV1、MVV、VC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72.92%)低于观察组(95.83%)(P <0.05)。结论:对肺炎患儿实施肢体语言沟通联合标准化护理,可提高患儿依从性,改善肺功能指标、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标准化护理,肺炎患儿,依从性,心理状态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6.067
小儿因其年龄较小,身体各项机能未发育完善,免疫力较低,在受到病毒或细菌侵袭时极易感染疾病,给小儿机体带来严重影响[1]。再加之患儿认知较差,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稍弱,无法表达自己的诉求,进一步影响治疗效果[2]。常规的护理只是对患儿疾病进行护理,使用与成人一致的护理方式,不能够满足患儿得需求,如稍有不慎即会发生护患纠纷。随着医疗模式的变换,肢体语言沟通和标准化护理逐渐被应用在临床儿科。本文对探究肢体语言沟通联合标准化护理对肺炎患儿的干预效果,使用分组对照方式加以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展开此次研究,选取此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肺炎患儿96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n =10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 =100)接受肢體语言沟通联合标准化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男50,女50,年龄5~12岁,平均(7.98±0.18)岁;病程0.5~3 d,平均(1.27±0.12)d;观察组患儿男49,女51,年龄4~13岁;平均(8.01±0.21)岁;病程1~4 d,平均(1.29±0.17) d;研究开始前,两组患儿及家长均了解本研究目的,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1)护理人员需为患儿介绍病室环境,帮助患儿完成有关检查。(2)为患儿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确保病室干净整洁,调节室内温度适宜。按时为病房通风、消毒。(3)为患儿家长讲解药物注意事项,按时为患儿清理分泌物,遵医嘱为患儿输液治疗,关注患儿病情变化。
观察组接受肢体语言沟通联合标准化护理。其中肢体语言沟通包括:(1)在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该注意动作轻柔,态度和蔼可亲,面带微笑。使用面部表情及手势等肢体语言及眼神交流向患儿传递友善的信息,进而拉近与患儿之间的关系,缩小与患儿之间的距离感。(2)护理人员需耐心倾听患儿的诉求,注意患者的肢体动作。在倾听的同时注意观察,保持微笑,并适当进行点头和眼神交流,积极鼓励患儿讲出内心的想法。对患儿表示出关心和爱护,积极与患儿进行沟通,进一步拉近护患关系。(3)护理人员需适当抚触患儿,提高患儿在治疗期间的舒适性,并给予患儿安全感,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患儿可能对仪器设备产生恐惧感,此时护理人员可以轻拍患儿背部、抚摸患儿头部、握手等,提升患儿的顺应性。标准化护理包括:(1)沟通标准化。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的病情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为患儿家长讲解肺炎有关知识。耐心解答患儿家长的疑问,拉近与患儿家长之间的关系,提高家长的信任度。(2)病情监测标准化。注意患儿的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需增加巡视病房次数,并告知患儿家长注意患儿病情变化情况,取得家长的辅助,如发现患儿异常及时通知护理人员及主治医生,降低风险系数。(3)病区环境保持标准化。保证病区环境,护理人员需结合患儿的年龄和爱好,在病房内部张贴动画等,建立温馨的病房环境。护理人员还需保证病房安静,调节温湿度,按时为病房通风和消毒,在危险区域张贴警示牌,降低风险。(4)饮食干预标准化。饮食护理,为患儿家长树立健康的饮食意识,告知其需要少食多餐,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患儿病情严重需为其进行营养支持。(5)药物指导标准化。药物指导,护理人员需为患儿家长讲解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为患儿家长讲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服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家长做好用药后观察,提升家长的依从性,进而提高用药安全性。(6)功能锻炼标准化。肺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包括腹部呼吸、缩唇呼吸训练,每天3~4次,每次5 min,还可指导患儿进行适量的趣味活动,例如吹气球、吹蜡烛等,提升患儿肺部功能。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儿依从性。(2)于护理前、后使用SCARED、DSRSC量表评价两组患儿抑郁和焦虑情况,其中SCARED量表包括41个项目,分值在0~81,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DSRSC量表包括18个项目,分值在0~36,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3)记录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MVV(每分钟最大通气量)、VC(肺活量)。(4)对比两组护理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xs)描述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使用t 检验对比,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时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依从性
观察组依从性(9 8 %)高于对照组(87%)(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2.2 心理状态
护理前,两组患儿SCARED、DSRSC评分相较差异不显著(P >0.05);护理后,观察组SCARED、DSRSC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2.3 肺功能
护理前,两组肺功能指标相较差异不显著(P >0.05);护理后,观察组FEV1、MVV、VC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如表3所示。
2.4 护理满意率
对照组护理满意率(72.92%)低于观察组(95. 83%)(P<0.05),详细数据如表4所示。
3 讨论
小儿肺炎在临床中非常多见,是呼吸系统常见病。该病早期症状较轻,患儿及其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病情的进展,会造成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受累,给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威胁[3]。因小儿年龄较小,在治疗期间对于治疗和护理操作容易产生恐惧,导致依从性不高。如对治疗操作存在排斥心理,则需增加操作次数,不仅会增加患儿的痛苦,更对患儿的预后不利。临床通常对患儿实施护理干预,而常规护理的随意性较强,只是对患儿疾病进行护理,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因此需要探寻一种更理想的护理方式。护患沟通质量的高低可直接反映服务质量的高低,有效的护患沟通能够为患儿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沟通越深入,获取的信息越全面,护患关系越好[4]。本文对观察组患儿实施肢体语言沟通联合标准化护理,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因其表达能力较弱,通过护理操作轻柔、态度和蔼可亲,向患儿传递护理人员善意的态度,打消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儿的诉求,对其表示出肯定和鼓励,可以更好地鼓励患儿讲出疾病的信息和自身感受;对患儿进行抚触,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进一步拉近护患关系。以此为基础为患儿进行标准化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5]。护理人员通过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使其发挥出家长的辅助作用,拉近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增加巡视次数,保证患儿的安全;对患儿所在病室进行环境护理,提升患儿住院期间的舒适度,降低患儿心理和生理的不适;对患儿进行饮食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生理情况,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对患儿家长进行药物护理,能够改善患儿及家长的遵医行为;通过对患儿进行肺功能训练,可先显著改善患儿的肺部指标,提高患儿肺功能水平;通过对患儿进行趣味性训练,能够提高患儿进行肺功能训练的积极性;将肢体语言沟通和标准化护理联合应用在小儿肺炎患儿中,有效发挥其协同作用,积极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促使患儿快速康复。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且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满意率较高。足见肢体语言沟通联合标准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对肺炎患儿实施肢体语言沟通联合标准化护理,可提高患儿依从性,改善肺功能指标、心理状态,提高護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慧,崔文婷,付白娣.个性化护理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属疾病认知度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18,42(10):1264-1265.
[2]杨华.整体性护理模式对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服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东方药膳,2020(16):140-145.
[3]骆瑞红.整体性护理模式对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服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8):1386-1387.
[4]张梦婷, 蔡娟. 肺炎患儿中实施标准化延续性护理对临床症状及治疗配合度的改善作用[J] .中国标准化,2021(22):235-237.
[5]马晓平,马莉,马燕燕.亲情式护理对难治性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生命质量及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8):980-982.
作者简介
杨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儿科护理。
(责任编辑:刘宪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