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 刘建平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深入,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成长。在此情况下,由于企业还存在着更多的经营风险,所以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的施工能力与技术力量,以及提高企业对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控制力度的重要性,就更加重要。同时施工企业还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并立足于当前问题,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升级、改造,并需要专门管理人员更加严密的对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施状况加以全方位监控,从而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才能使取得更多的经济性与社会效益。
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或是融资不当、决策出现失误使公司有可能丧失债务偿还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从狭义上来看,财务风险主要是因为企业的投资金额过大,达不到预期收益目标,短时间内增加负债,超出偿还能力。从广义上来看,财务风险是由企业外部原因导致的,比如市场、经济环境变动、国家政策调整、货币形式发生变化等,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流动。无论是哪种形式上的财务风险,都需要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充分重视,对于无法完全规避的风险,只能采取合适的手段降低其损失。
1.不确定性。建筑工程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更长的发展时间才能走向成熟,在不同发展阶段,其经营管理方式、所面对的市场环境也有较大差异,这会增加财务管理的难度。无论是日常经营管理还是工程项目建设,都涉及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财务风险隐患随处可见,如果没有科学进行规划,将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2.客观全面性。客观性主要体现在财务风险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处处存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回避、无法消除,只能通过合适的手段将损失降至最低。全面性表现在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运营发展、财务管理、业务活动、项目开展的每个环节,无论是资金运转、支出还是资金积累、预算管理,都有可能产生财务风险。
3.收益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时面临的风险和收益,一定程度上是正相关相关,也就是俗称的“风险越大,收益越高”,这也是建筑企业有别于其他企业的地方,财务风险的收益性特点十分突出。
1.人员能力有待提升。当下,施工公司的有关技术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相对欠缺,通常会把工作重点放到成本管理方面,或者仅按照常规的要求进行内部业务管理。而部分技术人员尽管拥有相当的财务风险控制经验,但其他们的分析能力与辨别能力却相对薄弱。往往只有在发现风险以后,才能采取或通过内部管理手段加以解决。这将会给施工公司带来更大的隐患。在施工公司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的状况下,其财务风险和内部业务管理的内涵也日益丰富,因此部分公司为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往往不能有效地招募专门的技术人员。但部分员工的社会责任心、道德修养亟待提高,在管理工作中易受利益驱动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而进行某些损害建筑施工公司权益的活动。尽管针对工作开展状况设定了相应的课程,但其训练内容与训练模式相对滞后,且其中缺少与财务风险以及内部管理相关的针对性训练。
2.管控模式较为滞后。一般情况下,由于受施工企业的外部影响和内在原因的直接影响,其所存在的风险和内在问题也相应较多。而风险和内在控制都必须以现阶段的实际工作实施状况和有关历史数据为参照,并需要在各环节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部分施工公司由于在招投标工作、合约履行等的环节中没有考虑财务风险原因,所履行合约的履行率也相应较低,因此很容易产生各类的财务管理问题和争议。由于财政预算管理本身具有很大的超前性,虽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也会按照以往的成功经验和企业特点实施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但由于这阶段很少顾及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原材料价格、市场变化等产生的因素,将会使实际运用资金与原计划投资产生很大的差异。同时,施工项目管理流程当中很容易产生各类突发状况,这也会使实际的财务预算风险明显上升。尽管有的施工公司针对当下整体形势完成了相应体系与软件的导入,但有关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地针对内部管理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动态开展方法与方式调整,其监管模式相对落后,这也会使施工公司的有关管理工作成效大打折扣。
3.相关制度并不完善。目前,仍有部分建筑施工公司遵循着原来的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其内部管理制度当中的有关内容并没有针对性和适应性。也没有对每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做出细致的规定分工,对权责与责任并没有横向制约,这也造成了公司实际的工作管理实施过程中极容易存在着职责混乱、职责不清、相互推诿责任等的现象。部分人员比较关注于新管理制度的出台,会指导公司内有关员工加以认真学习,但并没有对新管理制度实施的全方面情况进行较全面的掌握。有的公司还对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考核出现了比较严格的随意性,内部管理制度的整体落实力量也比较薄弱。这不但无法起到有关规定的应有意义和功效,还会对今后的施工企业发展产生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和约束。
1.宏观经济失控。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快,建筑行业迎来了全新发展机遇,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力量,国家专门针对该行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其发展起到了极大帮助。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经济政策属于宏观调控的范畴,这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创新突破,也缩短了我国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但如果宏观调控方式不合理、效果不理想,就会引起“泡沫经济”问题,企业在项目开展时投入的资金无法及时收回,大大增加应收账款率,使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
2.市场稳定性差。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让各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行业也是如此,竞争对手的增加以及环境的变化,企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虽然说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但是规范化程度并不高,缺乏成熟的市场机制,一些企业会因为利益而不择手段,开展恶意竞争,甚至为了降低造价拖欠公款,不仅为其带来了财务方面的风险,还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另外,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越来越高,很多建筑企业除了要应对国内环境之外,还要应对国际竞争,这也是引起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3.合同签订风险。合同是建筑企业和承接方必须要建立的一种书面合作,具有法律效力,是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建筑施工合同涵盖的内容非常广,包括材料质量、工程量、工程预算、施工投入等,这些都和建筑单位的财务开支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想要降低财务风险,必须要将重点放在合同签订与管理方面。但从实际操作来看,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获得工程的建设权,签订不合理的合同,不仅工作难度更大,而且造价管理也更加困难,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还会让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1.全面提升人员素养。建筑施工公司可以通过“互联网+”的途径开展内部管理和财务风险的推广和传播,引入前沿的理论、方案、技术等,吸引有关人士广泛地开展学习与研究。还可邀请企业专门管理人员或优秀工作者,举办与此相关的主题演讲和讨论会,以共享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有关成功经验,并就企业管理者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出科学的剖析与研究,以便利用各方资源与能力化解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难题,从而帮助建筑与施工公司的有关部门管理人员,建立更加健全的财务风险观念与内部管理思维。也可根据本项目的具体要求,招募与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风险相关的专业技术性人员,并对其的能力、素质、职业道德、技术水平等方面作出了全方位的考评,并设置了与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相关的岗前技术培训,以保证新入岗员工能够更快地适应和胜任岗位。还可在原课程基础上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综合训练体系,并提高行为学、企业管理、市场经济、会计学、金融学、计算机学,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财务软件、风险评估、风险防范等应用软件与系统的运用实训。在内容渗透了党风廉政制度、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意识、职业素质、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内容,以全方位地提高了有关人员的思想状态、业务、质量。
2.创新管控方法。在我国市场发展不断完善的当下,建筑施工公司应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收集各类有关数据和信息,形成基于财务风险和内部管理的信息数据库,合理地实现有关数据的汇总与存储。当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信息和资料时,就必须经过口令认证和授权验证后,才可对有关资料进行调阅、下载、共享等,以提高企业整体的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能力。也可以建立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系统的财务风险警示子系统,并在里面设定了经营性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关键参数,并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二十四小时不中断地对企业相关状况实施了全面监测。如果出现了财务风险和内控问题,系统便能很迅速地得到相应汇报信息,并将其及时传递给负责的企业管理层,以保证其能采取方法措施抑制风险的传播与蔓延。同时,在年度、每季、甚至每年中,则须配置专门的风险评估人员和巡查员进行更深入的检查,以及时发现监管问题,并完善公司现有的内部管理和财务风险。在项目招投标阶段,有关人员应当根据本项目的实际工程需要,根据企业技术实力和实际资金状况,科学预测、衡量投资风险,科学合理地作出建设项目的投资选择。还需要对分包公司及单位的资格进行全方位的审查,挑选资格更多或诚信较好的合作方,并规范地履行涉及财政风险和有关规定的招投标协议。在施工进行前,施工公司须配置专门技术人员开展市场研究,了解影响财务风险的设备价值、材料价格、市场、公司管理水平等状况,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与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相关的数字模型。针对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与财务风险的状况进行了建模,基于此系统计算并完成了财务风险控制方法与企业内部管理方法的制定。
3.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建筑施工公司要了解实际的项目管理过程和产品业务特征,推出相对完善的岗位责任制,确定财务风险和内部管理的要点与难度。从建筑施工公司的顶层设计阶段出发,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和公司实际的质量管控条件做出具体工作的规划,通过实施任务的方式,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更好地明确自己的工作。一旦内部工作人员发生了重大问题,则会按照规章制度的记载和规定迅速地准确定位涉事员工和重大问题节点,并科学有效做出处理和管控,以防止风险的扩大,从而提高了内部管理效率。还可在熟悉建筑工程的项目内涵、管理、投资经营风险状况等的前提下,根据项目前、项目中、项目后等各阶段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相关的融资风险管理制度、融资风险管理体系、资本回收风险管理体系、收益分配风险管理体系、投资风险预警管理体系、投资经营风险分析和评价管理体系,以及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企业管理体系、财务管理制度、工程审批检查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工程费用管理体系、资金管理制度、工程发票管理体系等。完善了现有的企业业绩考核机制,并增加了风险与企业内部管理层面的考核细则,由工作小组专门人员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科学的考评工作,并将其考核成果与工资、福利、晋级条件等相挂钩。改进了现行的激励政策,对成绩突出的员工予以精力奖赏和物力奖赏,以调动其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对于违反规定的有关国家工作人员,也要按照情节予以追责和处分。
4.强化内部控制执行力。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一旦在施工企业内部建起来,企业内的全体员工就需要一以贯之的执行和遵守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系统性和稳定性,使内部控制制度具有可执行性。建筑施工企业要对每一条内部控制制度的逻辑经过严格的论证,并在实践中进行穿行测试,避免让员工产生过分的歧义,降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抬升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成本,降低制度的有效性;其次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客观性和公信力,摒弃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干扰,严禁以人情取代制度和管理的现象。努力营造执行力文化,培养员工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形成人人守制度、事事重执行的企业文化;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严肃性和惩罚性,要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问责力度,随时掌握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偏差,使每一项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都有明确的责任部门,对于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要进行责任追究,创造良好的制度执行环境,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导向和激励约束作用充分的发挥,确立良性的责任导向。
5.强化合同管理。建筑企业要加强对工程招标项目的管控,首先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其可行性、经济性等,避免接手那些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回报周期比较长,盈利少甚至是不盈利的项目。其次认真审核工程有关的手续以及信用情况,对合作单位的背景展开调查,再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是否要竞标,选择施工项目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工程合同管理是必须要关注的重点内容,明确建筑企业、施工单位、业主以及其他利益主体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免因条款模糊不清而出现的经济纠纷。部分特殊情况下,当合同中的内容需要发生改变和调整时,各主体一定要共同协商,签字确认,避免签订不平等的条约。
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树立完整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能力与内部管理理念,了解施工企业的工作性质与经营特点,对发展过程当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问题和隐患作出全面的预估,并提出富有可行性、创新性、约束性的管理操作措施。此外,公司还必须持续进行先进的财务风险控制方式和内部管理模型的引进,使之与企业管理加以融合,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公司内部管理工作的总体效率与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