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 林 露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市场机制的日趋健全,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其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怎样才能对各类风险展开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并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用一种合理、切实可行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保证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能够正常开展,保证其经济利益免受损失,是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如面临融资困难、原材料价格波动、偿债压力大等问题,进一步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加之疫情影响,行业逐渐呈现出大企业吞并小企业的垄断格局,国家也在不断推出调控政策,帮助各行各业回暖。但企业如何在新经济浪潮的席卷下谋求生路,及时有效地调整企业战略,适应市场变化需求,正确地预测、识别、评价和控制风险将有助于企业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财务方面,由于内外部环境不可预见且不可控制因素,使企业财务的真实收益与理想收益存在较大偏差,从而导致企业财务存在受到损失的可能性。但是,财务风险的特征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充分了解其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总结起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双重性、不确定性、客观性、共存性。
1.筹资风险。企业在发展和正常经营的过程中,仅仅用自有资金进行维持经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当企业到达一定规模后,就要进行筹集资金。筹资分为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它是以债券、债务和股票为主要筹资手段的,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利率、汇率等方面。如果经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债务,从而进一步损害企业的荣誉,降低企业的信誉,产生道德风险严重者甚至会面临破产清算。这就要求企业在决策中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对自身决策进行改变,衡量不同方式下的风险含量,做到正确的规避和预防。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具体来说,它是指企业在一个不可预测的市场中,其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的风险。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选择自己的投资组合。投资风险也是随着投资活动的进行而发生变化的,在不同的投资过程中,其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不同的特点,一般表现为不可预知性、不可补偿性、风险周期长、多个风险因子的交互作用等。
3.营运资金风险。营运资金风险是指由于营运资金的短缺等原因,会给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表现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造成经济损失。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营需要通过一定的现金流量来实现,如果营运资金不足,会导致项目投资无法进行,日常开销无法支付,战略实施不能落地,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法顺利进行,这些风险包括:生产风险、坏账风险、库存风险等。
4.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收入分配可能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包含留存收益和股息分配。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使投资者失去积极性,员工工作效率降低,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和债务风险,最终引发企业危机。
1.业财融合缺乏深度,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随着金融市场持续不断地发展壮大,企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当中总会面临着各种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然而大多数的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还是不够充分,管理层没有深刻意识到财务风险是与企业的存亡息息相关的,往往只顾眼前的利益,疏于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和管理,业财分离,不了解企业整体运作情况,无法真正做到财务风险把控。企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风险的大小和损害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对应的,在能否要管理、怎样管理等方面,准确判断风险大小以及区别就变成其增强风险管理水平、质量的重点要素。如果不能及时洞察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影响,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在赊销时,由于没有对顾客的信用级别进行评估,从而造成了坏账,或者项目的回款时间过长,导致企业无充足的周转资金;缺少市场调研,使存货滞压严重不能及时变现。
2.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预判能力弱。企业的预警体制是财务风险管理时一种重要职能,但是大部分的企业没有构建起一套的财务风险的评估和预警机制,导致企业有些重大风险不能优化管理,甚至会失去处理这些风险的机会。而且对于财务风险的预判很多情况下都是以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个人经验为基础,展开主观判断,缺少了评估者运用科学知识(有效的风险评估、度量和测算)和丰富的经验做出的分析和判断,没有经验与量化的相结合,评估结果缺少准确性。由于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结果不能准确的辨别面临的各种风险及风险的大小,导致风险控制针对性不强容易出现遗漏点,自然就不能有效地对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置。由此可见,不能提前对财务风险展开有力的预警干预,这在客观上提高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3.财务管理流程不健全,职责划分不明确。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良好的管理流程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财务运行机制的形成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经营者虽然在经营过程中体会到了财务风险的存在,但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不强,缺乏对财务管理体系的深入了解,无法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流程。特别是在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并没有设立明确的财务风险监管岗位,也没有明确的责任人,如果出现了财务问题,就很有可能会造成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相互推诿。很难真正发挥财务风险的预先警示和有效防范作用,而且部门间衔接配合低效,资源整合达不到预期效果,最终导致了对财务风险无法防范和降低。
4.财务风险管理方法不科学,方案缺乏可行性研究。在一个行业当中,根据行业特性充分了解和熟知其风险的情况下,结合企业现实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实行相应的解决办法,尽最大可能地化解风险或者降低风险带来的危害的处理方式,称之为风险管理。但目前很多企业要么主要采用“控制型”方法,要么主要采用“财务型”方法,前者注重避免风险发生,后者注重自留风险,不能够将两者高效合理的进行结合。企业在采用控制法时虽然能避免了某一种风险,但是却产生了新的风险;而自留风险则是消极的接受,用企业的利润来填补风险带来的损失,这会造成企业内部的资金周转不灵,给企业带来更严重的财务危机,一旦运作不好很可能会导致倒闭或者破产。为了防止企业无法正常运转的情况产生,企业有可能选择大量举债,或者加大投资力度力求更快获得收益,实现资金回转,而忽略了方案和规划的可行性。因为大多数产企业都被高回报的利益所驱动,因为盲目投资,没有做好可行性分析和项目风险评价,就进行各种方式的举债和贷款,当企业出现重大财务危机,这些企业就会陷入债务困境。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对上市企业的观察发现:大多数上市企业都有过高的负债率,但当企业的负债规模过大,资本负债率过高时,就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企业“资不抵债”,丧失偿债能力,进而破产。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好财务风险,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应积极应对经济活动中面临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财务风险管控措施来解决业务发展问题,增强风险防范和承受力,使企业能长期保持良好的财务状态,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
1.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强化业财融合。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管理时,要求企业管理者及有关人员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为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帮助企业提高整个业务水平和质量,促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监管,强化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企业在展开相关的业务之前,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提前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在业务进行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应当适时进行财务追踪和监督服务,并针对已经发生的风险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在整体业务完成后,还应该对完成业务风险向财务风险的转移,实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加强数据信息化管理和实施,使财务人员发挥最大化作用。另外,还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预防的意识,遵循职业的道德,提升素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职业风险和财务风险。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预警项目组,财务中心主管,其他和部门成员参与配合,同时邀请外部专家协同开展工作。确认一些敏感性较高且有效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对这些财务指标的数据变化进行一定的测算,将影响较小的风险排除掉,对有重大影响的风险予以关注。预测可能产生的损失,然后才能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能够准确地掌握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情况,将警报分析工作持续、标准化,来达到预期目标。
3.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流程。企业为了更平稳的发展,应当对财务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完善。其一,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监管岗位,确定主要负责人,拟定出详尽的财务风险管理细则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在拟定细则时必须结合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为的是能让拟定出来的细则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才能使接下来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其二,企业应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和信息交换方法,并根据自身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流程。首先,应全面地进行财务风险判断识别,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管理。其次,进行全面地风险评估,正确判断出风险类别,提高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再其次,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快速反应、妥善处理的机制,提高风险管理工作效率。
4.完善决策程序,加强可行性分析。企业应该加强投资、筹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在进行操作之前,对项目展开认真的推敲、研究、分析,以确定目标的可行性,或者明确各个方案风险的大小,并对其进行排名,择优选取风险适宜的投资项目。如果可行,再仔细研究项目方案,搜集资料总结信息,对项目进行必要的讨论,使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如何实施得到最大化经济效益,加速运转资金,可使企业得到长期发展。在确定了目标项目后,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计划,以减少和避免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