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协同”教学模式下高校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2023-12-03 13:09郑州李贵芳
现代企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证券收益教学模式

□ 郑州 李贵芳 等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建设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但是却面临高校毕业生无法胜任企业职位的问题。这是由于高校传统教学以理论灌输为主,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培养的人才质量的实用性和职业技能存在严重不足,高校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往往是用什么学什么,无法满足企业的时间需要。那么,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如何对证券投资、固定收益证券等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变革,以培养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经济金融类课程的“实践转型”问题,本文以《固定收益证券》课程为例,重点探讨“多元协同”教学模式下高校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路径,这对该门课程和其他类似课程的改革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多元协同”教学模式的内涵

《固定收益证券》是经济与金融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双重特点。“多元协同”的《固定收益证券》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包含四个相互协同的教学模块:一是突出学生主体,采用“PAD+PBL+TBL+CBL”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二是以校企合作为支撑;三是以模拟“证券(债券)虚拟交易大赛”为驱动;四是以“课程研讨沙龙”为补充。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多元协同”《固定收益证券》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贯彻实践育人的教学理念。高校是人才的摇篮,承担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输出高质量人才的重担。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将传统的理论教学转向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实践教学是高校提升人才输出质量的关键。第二,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针对《固定收益证券》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实践较短,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衔接不够紧密的特征。本文以该课程为例,对证券投资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旨在培养出具有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胜任企业职位,发挥专业优势的专业人才。第三,提高金融经济类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教师是计划课程改革和引导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第一人,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程实践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同时也决定了学生对不同课程的掌握程度。通过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能够使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提升,促进教师更新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体系。

二、高校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面临的问题

1.课程开设情况。《固定收益证券》是经济与管理学院经贸系为财务管理专业和经济与金融专业大三、大四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如表1所示,2020-2021年第2学期,授课对象为来自财务管理专业大四学生,约180人。2021-2022年第2学期,授课对象为来自财务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共90人;2022-2023年第2学期,授课对象为来自财务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共80人。未来,经济与金融专业本科大三的学生也要开设这门课程,当前2021级的3个班级的80位同学也要在2023-2024第2学期选修该门课程,也就是未来将有每次160位学生选修该门课程。总体而言,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为课程改革创造了前提。

表1 《固定收益证券》开课趋势

2.高校在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存在的问题。《固定收益证券》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方法论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程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还要求学生具备主动思考、互动参与和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然而,由于长期内学生已习惯被动知识输入过程,对固定收益证券市场发生的现象和事件缺乏关注,同时学生与社会尤其是企业接触比较少,缺乏对证券投资问题的解决能力,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具体问题如下。

①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训练。《固定收益证券》课程的内容与现实联系较为密切,虽然教材中有大量的例题供学生思考和训练,但是这些思考题往往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对债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参加证券投资或者模拟证券投资交易的精力,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到位。并且,随着知识架构的延伸,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引入容易出现疲劳情绪,每次上课都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会逐渐降低。

②课程定位有待提升。《固定收益证券》作为财管专业和经济与金融学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往往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既便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一再强调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影响,并将课程考核方式改为闭卷考试,学生们还是无法保持持续的听课热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三或大四的学生学习态度发生了改变,认为自学也可以学会;另一方面就是觉得课程是选修课,不是必修,所以存在修够学分就可以的思想。这些会导致学生听课效率大大降低,影响其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学校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将该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以提升课程定位。

③教材内容有待丰富,缺乏企业案例。目前,我校《固定收益证券》课程使用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类承曜《固定收益证券(第五版)》,这本教材的优点是可以作为固定收益证券的基础入门读物,在内容上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多种需要,书中不仅讲授了固定收益证券的类型,还针对债券这一主要固定收益证券类型进行了深入介绍。但是该教材中与企业相关的案例较少,计算题和应用题较多,偏重理论教学,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比较复杂的投资情况介绍较少。另外,这门课程一般为大三或大四的学生讲授,内容容易接受但比较枯燥,可以提前到第四个学期讲授。

三、“多元协同”模式下高校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路径

1.采用“PAD+PBL+TBL+CBL”融合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与企业的衔接度。在传统的《固定收益证券》教学模式中,教师仍然是关注的焦点和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实践教学手段主要是与理论课程类似的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等,对真正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的,如沙盘模拟、债券虚拟交易等教学工具和手段的使用较少,这一做法明显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主动性。鉴于此,可以在课时分配上适当地多给学生一些发挥的空间,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增加“学生自主实践操作”环节,教师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性点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证券虚拟交易平台的操作要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融入到课程学习中,提高实操能力。

与此同时,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PAD+PBL+TBL+CBL”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中,PAD,即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将教师讲授、学生内化吸收和课堂讨论有机融合在一起,利用对分课堂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讨论和参与空间;PBL,即Problem -based Learning-Task-driven approach-Case-based Learning,将问题为导向、任务驱动法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强调依托企业案例和教师发放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主性,但是这一方法可能会给学生比较大的学习压力。为了避免单纯运用PBL教学方式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配合CBL法更好地发挥激发兴趣、紧扣专业内容。最后,为了使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内容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可以配合使用TBL教学方法,即教师课前提出问题或从导入案例材料中提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将问题的发现、探索与解决设置为小组学习和讨论任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通过阅读案例,了解案例,讨论与实践完成任务,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体现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提高授课效率,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可见,将“PAD+PBL+TBL+CBL”应用于课堂讲授的各个环节,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升课程学习和情感综合目标。因此,该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和企业的衔接性。

2.以校企合作为支撑,加深学生理解。《固定收益证券》这一类实践性较高的课程,它的考核方式可以适当地多元化,传统的“考勤+期末考试(30%+70%或40%+60%)”考核方式无法满足实践教学模式的要求,应该采用“课堂表现(30%)+实践操作(40%)+期末考试(30%)”的形式进行考核。其中,课堂表现仍然由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出勤、随堂测试以及小组讨论情况进行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分值。实践操作则由企业管理者对其进行考核,一方面学校通过邀请证券公司、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从业人员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现场考核和讨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参与企业实习或者参与企业债券发行过程等实践训练进行考核,这部分的分值由合作企业进行评定。对期末考核的形式进行改革,规避以往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改为闭卷考试,任课教师在凝练考试题目时要综合考虑不同章节的重要性,一方面对基础概念和理论进行客观考核;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固定收益证券市场的现象出具与现实联系密切的时事热点题目,让学生开放作答,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模拟证券(债券)虚拟交易大赛”为驱动,提高学生实操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解决学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难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序组织学生参与模拟“证券虚拟交易大赛”。《固定收益证券》课程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提供理论知识,但是生活中同学们实践体验的经历较少,证券模拟交易大赛是一个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际演练的平台,通常在每年的5月和7月举办,这正是课程讲授的时期,教师可以通过动员和指导学生参加比赛来提升其实操能力。于学生而言,只有让其切身体会到证券市场的魅力和不确定性,才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学习的必要性,才能为其日后理财提供借鉴,为其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以证券(债券)虚拟交易竞赛为动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证券投资实践能力得以强化,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是一种灵活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

4.以“研讨沙龙”为补充,升华学生认知。课堂研讨沙龙活动可以在实现教学能力提高的同时,升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在该课程学习的后几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课程知识要点的前提下,通过举办课程研讨沙龙,结合时事热点问题对课程内容展开全面全方位的归纳、总结和升华。具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学生进行展示,就该课程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及与企业对接过程中的困惑进行个人展示,旨在分析自己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与同学们共同讨论;第二,就学生展示的内容进行小组或班级讨论,通过教师点评为学生答疑解惑,以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升华学生认知。可见,“以研讨沙龙为补充”的教学模式贯彻了“合作式学习”理念,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能力,还能够延伸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使师生教学相长。

猜你喜欢
证券收益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东方证券
东方证券
《今日证券》今日证券 每日相约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近期连续上涨7天以上的股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