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C的脉冲数字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开发及优化的探索与实践

2023-03-24 07:23文优梅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4期
关键词:合一

文优梅

关键词:中国大学MOOC;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虚、实”合一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推动教育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创新,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1] ①。信息化教育的主要措施是建立信息化学习环境,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脉冲数字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2]平台推出。该课程的主要研究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定律,各类逻辑门、触发器、集成数字芯片的功能及应用,时序逻辑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电路等,是电子电气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3],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基于MOOC的脉冲数字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开发及优化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将为广大师生的线上线下教与学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1 课程的开发建设

1.1 课程团队精英化

1) 团队组成。以该课程教学为基础,组建70后、80后、90后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等级分明,知识结构合理、男女比例协调,校企双师合作的团队。

2) 团队培训。积极参与校级、省级、国家级相关专题的培训,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新形态教材建设,教师职业能力竞赛,金课建设、课程思政,课程劳育等,开阔教师视野,提高职业素养,改革教学理念,提升教學水平。

3) 教学实践。每个团队成员要求近2年至少教过一次该课程,定期组织集体说课、备课、听课、磨课,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与改进,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丰富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

4) 科研实践。督促团队成员将教学理论、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提升,并转化成相应的课题和项目、撰写专业论文和教育教改论文,申报专利、申报教学成果等。

总之,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科研实践的锤炼,打造一支道德高尚、职业素养高、社会服务意识强、专业知识丰富、专业能力过硬、科研能力突出、教学功底深厚、教学能力精湛、信息素养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精英”团队。

1.2 课程开发有序化

课程团队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职业面向的主要岗位(技术领域),对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脉冲数字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参照布鲁姆3H教学目标分类理论,通过学情分析,整合课程内容,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确定若干学习情境,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线上线下翻转模式研究。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课程开发,制作每个学习情境的微视频、课件、教案、动画、测试、讨论和扩展等资源。将资源上传至中国大学MOOC平台,进行推广和教学实践,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分析、诊断与反思、最后对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进行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在不断的教学和应用实践中,优化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竞赛等能力,为学习者提供实用、好用的课程,达到师生的共同进步。总之,按组建课程团队→制定教学设计→开发教学资源→教学实施及评价→教学分析与优化,有理有序地进行,具体见图1所示。

1.3 课程内容项目化

课程团队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中国大学MOOC的平台特点,打破课程原有的架构,采用“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项目化,选取有前沿性和时代性的项目和载体,将原有课程章节中的内容有机融合到各个项目中,每个项目还可以由若干子任务构成。其中,项目载体的选择最关键,课程团队确定项目载体时,一般遵守三个原则:一是符合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二是与省级技能抽考紧密结合;三是具有实用性、可行性及趣味性、难易程度适中。因此,本课程确定5个项目,13个任务,具体如图2所示。其中项目1涵盖数字逻辑基础部分;项目2涵盖组合逻辑电路部分;项目3涵盖触发器部分;项目4涵盖时序逻辑电路部分;项目5涵盖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部分。

同时对历届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做学情分析,充分利用慕课堂小程序及平台大数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

1.4 课程资源多样化

课程中的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根据任务的特点,结合MOOC平台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每个子任务或学习情境都配备了丰富的资源类型(视频、图形图像、音频、文本、虚拟仿真、动画等),和多种形式(微课、文案、课件、题库、案例、课程标准、知识拓展等),做到课程资源丰富,形式多样,质量高、数量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类型,随时随地自主学习。

视频或微视频是MOOC平台的主要形式,本课程的视频一般在十分钟,“短、快、精”,碎片化,贴合学习者的学习规律,而且整个课程的视频是系统的、完整的。对理论性的知识,制作PPT讲解视频;对仿真项目,直接录屏,制作电路绘制及调试视频;对于电路组装项目,直接录制现场操作视频;对一些比较深奥或抽象的点,制作了一些动画……根据实际情况和学习要求,视频录制的方式多种多样。

课件和教案是对视频的说明和补充,课件图文并茂、要素齐全、风格统一。教案讲解详细具体,内含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小结等。

试题资源也很丰富,每一讲有随堂测,每一单元有单元测试和单元作业,整个课程有期末考试。同时还有讨论环节,教师发布讨论主题,学习者也可以自发主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巩固所学。

可见,课程资源的呈现方式是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

1.5“理、虚、实”一体化

该课程既注重理论,也强调实践,所以将教学内容项目化,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实践操作,但由于成本、时间、实训条件等限制,有些不便于实际操作的任务,就可以用虚拟仿真来实现,从而将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虚拟仿真三者结合起来。

虚拟仿真一般使用美国国家仪器公司推出的NIMultisim 软件[4],以项目3 中的四路抢答器的仿真为例,首先选取元件库中的虚拟电子元器件(触发器、电阻、发光二极管、电源、开关等),绘制四路抢答器原理图,再选择示波器、万用表等虚拟仪器仪表,进行电路功能演示和调试,还可以人为设置故障,记录各种状况、显示波形及测试数据等。四路抢答器可以用RS触发器、JK触发器或D触发器实现,每种电路都可以仿真调试(如图3所示),但如果是实践操作,由于时间成本等原因,一般只制作其中一种电路(如图4所示)。

所以相对实践操作,虚拟仿真由于不需要真实耗材,且虚拟电子元器件、虚拟仪器仪表选择多样,故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仿真成功的电路可以直接在产品中使用。可以看出虚拟仿真能加深对相应理论知识的理解,弥补实践操作中的一些不足,验证学习者的很多想法,培养学习者的综合分析能力、开发和创新的能力。

由于MOOC的特点,线上操作不太方便实施过程监督和考核,所以线上学习的内容主要为理论学习和项目仿真。实践操作在线下实施和考核,对学校学习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

1.6 课程思政、课程劳育两手抓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中,融入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挖掘行业内模范人物先进事迹、行业发展中的大事件、大成就等正能量的案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科技自信和民族自信。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行业企业规范及标准要求的训练、教师的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踏实肯干、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课程劳育贯穿始终。课前整理仪容着装,准备学习用品、设备和工具等,课中练习、仿真、操作、测试、记录,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课后打扫场所卫生、按6S要求做到位。通过学生亲自劳动、深刻体验、深入学习,可以避免流于表面、眼高手低,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提升综合能力。

2 课程的应用与优化

2.1 课程的应用与推广

根据前期课程整体设计,所有课程资源上传到中国大学MOOC平台,从2019年至今,已开课六期。报名学习者上万人,课程惠及本校教师和学生、外校教师和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得到了广大学习者的一致好评,被认定为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该课程为蓝本,教师团队获得了省级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一等奖、省级微课大赛职业教育个人赛三等奖等奖项。

2.2 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线上考核:线上考核有随堂测试,边学边测,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和技能;每个单元设置单元测试,作为阶段性考核;待到课程学完,设有期末考试。

具体为:课程总分100分,其中单元测验占40%、课程讨论占20%、期末考试占40%。成绩<60分为不合格;60分≤成绩<85分为合格;成绩≥85分为优秀。每个单元测验,题型含单选题4个,每题10分;含判断题6个,每题10分,共100分。测验时间为30分钟,允许尝试次数3次,选最高成绩为最终成绩,期末考试全为客观题,随机组题,每个人抽取的试卷不一样。课程内容可以按照活跃度(回帖数)或内容质量(被赞数)进行积分。

线下考核:每个项目总分100分,对学生的线下学习和实践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20%(团队协作、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等);教师评价60%(理论测试、电路分析与装调、提交项目报告、书面作业等)和技能大师评价20%(电子产品制作)。5个项目的内容与权重如表1所示。

综上所述,线上考核和线下考核可以各自独立进行,对于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则采用综合评价(总成绩=线上50%+线下50%) ,把课前资源学习及测试、课后拓展讨论情况、项目报告纳入评价中,课中引入学生、教师、大师三方评价,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进行综合评价,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 课程的优化与更新

本校班级实施线上线下“教、学、做”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MOOC平台,充分利用慕课堂,进行课堂签到、随堂练习、点名、讨论、分组PK、课件演示等教学活动,收集学生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的详细学习数据。

通过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和考试成绩等数据对比分析,以及学生的反馈,剖析影响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对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项目载体等进行调整,根据考核与评价结果,进行教学反思与诊断,不断优化课程、及时更新(课程资源年更新率15%以上)。

3 结束语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5-6]。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落地实施,主要是课程的建设开发和应用优化,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桥梁。课程开发和优化的最终目标是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创建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发新形态教材,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多元教学方法,利用网络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 ,进行线上线下综合评价,对教与学进行反思、诊断、优化、更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身心培育,让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知学、好学、乐学。

猜你喜欢
合一
教学做合一
“人车合一的体验很奇妙”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多规合一”试点创新研究
开封“22证合一”开全国先河
基于ETC卡的“多卡合一”可行性探析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三保合一” 不可忽视的理论陷阱
关于“三规合一”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