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伟大悠久的历史,由一代代英雄儿女热血谱就。近现代以来,英雄故事尤为慷慨,民族史诗何其壮烈!
他们或艰难求索,或奋斗奉献,或以身许国……奏响人生壮歌的最大信念和精神意志,是为中华民族之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企图窃取抗战胜利果实的步伐加快,内战迫在眉睫。当时,中共甘肃工委的2份加急电报,将正在延安学习的陈添祥紧急调回庆阳。几天短暂的准备后,陈添祥化名陈兴荣,化装成货郎孤身赶往敌占区会宁县一带,计划在那里秘密发展组织、发动群众,为迎接全国的解放做准备。
9月底的一天,陈添祥身着浅蓝色土布上衣,肩挑两只货郎木箱,手摇拨浪鼓,混在赶集的人群中,来到了六盘山脚下的隆德县城。白天相安无事,晚上住宿时,警察详盘细问,他机智应对,混过了警察的盘查。深知此地不宜久留后,第二天一大早,陈添祥便跟随几个货郎赶往山河镇的集市,辗转来到一个叫李家沟的小村庄。
李家沟距离山河镇十几里,四面环山,全村40多户人,除3家富户外,全是贫苦人家。刚进村子,他在一个黄姓人家借住了几日,随后便在保长李作善家后院的牛棚里安了“家”。
陈添祥白天带着李作善开的路证四处串乡,夜里替保长看护牲口。保长多次试探陈添祥的身世,都被陈添祥小心应付过去了。就这样,才在这个小牛棚里隐蔽下来。渐渐地,牛棚热闹起来,每天晚上,乡亲们围坐在小油灯旁聊天。有时,陈添祥讲几段梁山好汉的故事,有时,以道听途说的方式讲点共产党、解放军的消息,既为大家取乐,也为发展组织、发动群众做好群众摸底工作。
1946年年初,陈添祥在李家沟发展了第一个党员李炳绰。从此,他在这里开始了地下党组织的发展工作。后经中共甘肃工委同意,陈添祥与李炳绰一起在隆德、庄浪、静宁一带,继续发展地下党组织,并在保甲长中物色发展对象,深入敌占区建立红色政权。作为保长的李作善,始终在暗地里观察着陈添祥的动向。
4月的一天,李作善阴沉着脸,让陈添祥赶快搬家,还说要给山河镇乡公所报告陈添祥是红军。情急之下,李炳绰出面说情,才躲过一劫。此后,在李炳绰的帮助下,陈添祥转移到沙塘镇化灵保。没想到,化灵保保长王迎海对陈添祥十分热情,不但好茶好饭款待,还给他主动开了行路证。细心的陈添祥通过走访群众、打听和观察王迎海舉动,最后得知王迎海与地主魏志成因多摊派富户公款、杂役和兵役等起了摩擦,产生分歧。陈添祥决定抓住有利时机,把王迎海拉入革命队伍。经过几个月的言传身教,俩人成为挚友。1947年年初,陈添祥介绍并发展王迎海成为共产党员。王迎海入党后,其所辖的10个甲长也逐渐被党组织控制,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以隐蔽的方式坚持对敌斗争。按老百姓的说法,化灵保是“白皮红心”的两面政权。
1945年5月,南京、西安等地被解放军接连攻克的消息传到了隆德。隆德地下党组织看到了革命即将成功的曙光,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了。为了抵抗驻防隆德的国民党八十二军十四旅的“武威军”抓兵征粮,陈添祥组织群众进山躲藏,坚持抗兵抗款1个多月。同时,王迎海暗地鼓动部分保长、甲长撤进山里,以消极的态度对付国民党。在组织群众抗兵抗款的同时,他们还为武装斗争做准备。一方面想方设法摸清地主和反动保长手中的枪支弹药情况,并组织地下党员有组织、有计划、有策略地收缴;一方面严格执行共产党优待俘虏的政策,从散兵手中收缴零星的枪支弹药,为后来解放隆德做了充分准备。
陈添祥(1915~1993年) ,甘肃省镇原县沟圈陈庄人。中共甘肃工委特派员,庄浪、隆德、静宁三县党的地下组织负责人。1949年,被中共平凉地委任命为庄浪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53~1955年,任庄浪县委副书记、书记。1956年8月赴延安中央第二中级党校学习。1959年1月结业后,在庆阳、平凉、镇原等地工作,曾任庆阳县委副书记、镇原县副县长。此后,长期在庆阳县、镇原县和庆阳地区工作。1983年5月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