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政府的相关政策、中小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以及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服务能力,三者需要良性互动、协同发力。
“生产光刻机的ASML算不上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大企业,但它是一家非常重要的企业。”
以荷兰ASML为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谈及中小企业的定位问题时说:“中小企业是重要的创新主体,而非等待‘扶贫’的弱势群体。”
2022年,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超过5200万户,平均每天新设企业2.38万户。
在王坚看来,我国拥有良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数字化与城市、社会发展正深度融合,相信数字化进程将迎来美好未来,“借助这股东风,中小企业要勇攀数字化转型高峰,争当科技创新主体,发挥科技创新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的作用,同时要大胆走出去”。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如何激发其创新活力、推动其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决心。在王坚看来,国家给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
做好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重要性,从一组数据不难看出: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如何服务好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在王坚看来,服务好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关键在于找到方法,而数字化转型就是这个方法。
国研大数据研究院的调研数据显示,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受限于资源和意识条件,整体水平依然偏低。特别是中小企业,仍处于数字化水平较低的初级探索阶段。
囿于人才、资本、技术等因素,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之路任重道远。王坚认为,关键要明确中小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阳光雨露”,从而充分调动中小企业创新积极性。
“谈及中小企业,往往认为中小企业需要帮扶,很多人潜意识里认为中小企业是‘扶贫’对象。事实上,中小企业本身是一个个创新主体,它们并不是被动地等着接受帮助。”王坚说。
政策端应该如何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王坚认为,这是一个给“面包”还是给“猎枪”的问题。资金固然重要,但如果定位不准确,给资金的意义就会打折扣。
在他看来,最重要的还是要给“阳光雨露”,营造好的发展环境。中小企业对生存、创新的欲望非常强烈。只要有阳光雨露,它们就会成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在数字化转型大潮中,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着成本受限、转型能力不足、转型路径不清晰等挑战。
在王坚看来,民营企业应该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不断突破高精尖技术,大企业往往是集大成的地方。
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推动企业转型。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企业转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中小企业的转型做强做大,自然会带来产业升级。
“政府的相关政策、中小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以及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服务能力,三者需要良性互动、协同发力,形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合力。”王坚说。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经济愈发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今天谈数字化,就像百年前聊电气化。”王坚感慨道。
众所周知,电气化曾给世界各国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当年很多人并未意识到它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在王坚看来,数字化并不是为了简单地解决企业的生存及发展问题,而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到来。当下谈数字化,依然还是低估了“数字化”3个字背后的重大意义,“谈数字化,应该放在百年的时间维度来看”。
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发展壮大,需要激活内生动力,把握时代大势,抓住发展机遇,积极转型升级。
王坚认为,现在恰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好的时期。
首先,我国具备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5G技术领先于全球。
其次,中央强调将数据作为一个生产要素,我国是少数几个将数据的重要性提到如此高的国家之一。
最后,我国的数字化与城市、社会发展正深度融合,各行各业通过数字化正润物细无声地发生改变,乃至产业升级。
在王坚看来,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产业发展阶段,抑或技术发展水平,当下可能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好的时候。
“我国的中小企业错过了电气化时代的机遇,但不能错过下一个即将到来的数字化时代。综合考虑几方面因素,我认为数字化时代一定会在中国出现。”王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