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珍
拔丝又叫拉丝、挂浆,它是将经过油炸的小型原料,挂上能拔出丝来的一种烹调方法。用这种方法做出的菜肴,甜脆可口,人人喜欢。
拔丝菜所用的原料,一般是水果、根茎类的蔬菜或去骨的肉类和蛋类。在对这些原料进行加工处理时,应分别按以下方法操作。
苹果、梨应先去皮、核,西瓜取无籽的瓤,切成三角形或近似于三角形的块,冬瓜也可切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块。
香蕉、山药、地瓜、土豆这些类似于圆柱形的原料.要将其削去皮后切成滚刀块。
杨梅与剥去皮的葡萄、桔子,可利用本来的形状,不需作刀工处理。
里脊,需切成0.3 厘米厚、5 厘米长、3 厘米宽的片,也可以切成直径0.8 厘米、长3 厘米的条。一般精肉可切成1.5 厘米见方的块或制馅做丸。
蛋类,以主料是3 枚鸡蛋为例:将鸡蛋打入碗内,加入10 克湿淀粉,搅匀备用。
将勺置于中小火上,用少量油布遍勺中,烧热后(手掌与勺底距离6~7 厘米时,有热的感觉),控净油,倒入蛋液,慢慢转动炒勺,使蛋液均匀地摊在炒勺上,呈煎饼状。然后由四周向中间叠成方形饼,再翻个将另一面煎片刻,取出后切成正方块,或长方块、菱形块等形状。
做拔丝菜时,使用的糊有三种。一种是蛋清糊(调制时,湿淀粉与蛋清的比例是4:1);一种是全蛋糊(调制对,湿淀粉与鸡蛋的比例是4:1);还有一种是蛋泡糊(将蛋清搅打成泡沫,调制时,蛋清与干淀粉的比例是2:1)。但并不是每一种拔丝菜都需要挂糊,而是要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性质,来决定是否需要挂糊。一般原则是水果和肉类都需要挂糊;含淀粉多的根茎类蔬菜则不需挂糊,如地瓜、土豆、山药等。某一种原料挂什么糊,主要取决于原料的特点和档次,以及糊本身所能起到的作用。桔子、葡萄、西瓜含水量多,制做时容易破碎或变形,水分和营养成分也很难保持。蛋泡糊体积大,封闭性好,又有一定的吸水能力,因此,这种糊最适宜制做“拔丝桔子”“拔丝葡萄”“拔丝西瓜”等含水量极多的菜肴。而“拔丝苹果”“拔丝白梨”“拔丝香蕉”这些菜肴的原料与前者相比,含水量较少,挂上蛋清糊或全蛋糊,就可以对原料起到保护作用。但这两种糊各有短长,现分别介绍。
挂蛋清糊可使炸熟后的原料色泽浅黄,表面光滑。但是,这种糊不易将原料包裹均匀,即便下了功夫将原料挂匀了,也会由于炸熟后原料表面光滑的原因,而给挂糖浆带来一定困难。基础差的同志最好不用这种糊。
挂全蛋糊可使炸熟后的原料色泽金黄,质地酥脆。这种糊附着力强,不易流滴。用这种糊可以将原料很好地包裹起来。尽管它过油后表面比较粗糙,但却给挂糖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为,粗糙的表面更容易使糖浆附着在上面,所以采用这种糊成功率比较高。
里脊较一般精肉的档次稍高一些,制做时最好使用蛋清糊。为了更有把握,也可使用全蛋糊,做好后,吃起来口味也不错。一般精肉和蛋类,制做时,使用全蛋糊即可。
挂糊时应先将原料的表面蘸严面粉(主要指水果类原料),这样做可以吸收原料表面的一部分水分,以提高糊对原料的附着力。然后再放入糊中用手抓匀,逐块下入油中炸熟。如果使用蛋泡糊,就需要用筷子夹住原料,放入糊中,将糊均匀的沾滚在原料的表面上,再过油。
过油时所需的油温,如用蛋清糊或全蛋糊,原料下勺时的油温应掌握在4~5 成热之间,炸好捞出时的油温要达到6 成热。其目的不但保证了菜肴的质感,还可以不使半成品浸油,为挂糖浆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是用蛋泡糊,原料下勺时的油温,应在3 成热左右,炸好捞出时的油温也要达到6 成热,其道理如前所述。另外有两点需要说明:其一,挂蛋泡糊的拔丝菜,难度很大,最好不要轻易试做。其二,做拔丝菜的炸油,以用猪油为宜,因为猪油可以封闭原料表面的气孔,提高挂糖浆的质量。
炒糖浆是做拔丝菜的关键环节,糖炒不好就会前功尽弃。因此,要想做好拔丝菜,就必须掌握炒糖浆的本领。下面介绍炒糖浆的方法。
先用少量油将炒勺冲涮干净(不要用水冲涮,否则勺不光滑,炒时糖浆易糊),然后放入水和糖(以做一个菜的主料是200 克为例、糖与水的比例是3:1,如做的多,加水量应适当减少),将勺置于中火上炒制。炒时要用手勺不停地搅动,其目的是使糖浆受热均匀,应该注意的是,搅动的频率不可太快,因为搅动时除了能够使糖浆受热均匀外,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很显然,搅动过快就会延长炒糖浆的时间,使炸好的主料因等候时间过长而失去了易于着浆的温度。糖与水受热后,直观其变化时,首先出现的是大泡,搅动时的感觉如搅动清水差不多。待炒一会后,由于水分的蒸发和糖的溶化,糖浆开始稠粘,搅动时略微有阻力。此时,可少滴一点油,以增加润滑,便于搅动,再搅几下,大泡逐渐减少;变成一些小泡,并进一步由稠变稀。这时要密切注视糖浆的变化,用手勺舀起糖浆再倒回勺中有清脆的哗哗响声时,糖浆即已炒好。糖浆一经炒好,应马上下入炸好的主料,并不断地翻勺或用手勺翻拌,撒上少许青红丝和熟芝麻,挂匀糖浆后即可出勺,装入抹有芝麻油的盘中。用筷子夹起,糖丝不断,根根透明,食之甜脆又不粘牙,即是理想的拔丝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