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幼儿教育中心园 严英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行动化导向的课程改革过程中,一线教师积极拓宽幼儿的学习空间,带领幼儿从室内走向室外,让他们置身于更广阔的户外自然环境中,尽情地与户外材料资源展开互动,幼儿园户外活动课程呈现了热闹而生动的场面。但热闹生动的户外活动能真正促发幼儿有深度的探究学习吗?我们就“幼儿户外活动中的探究学习怎样才能走向深入”展开了深刻的审思,聚焦实践困惑,开展了“渐进式问题解决”学习实践模式的探索和建构。
我们所说的户外实习场,区别于幼儿园利用户外环境资源,为幼儿的户外活动而规划的一般性空间场域,它是为幼儿的户外学习而创设的真实或拟真的生活场景,会通过和幼儿的频繁互动获得不断拓展和创造的综合性学习情境,表征有以下特点:
户外环境不仅是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它对幼儿的户外学习有着“教室和家”的双重意义。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幼儿园结合户外空间资源规划形成各种类型的户外实习场,如生态场、交往场、演艺场等。每个场域中都会提供满足幼儿开展制作、买卖等活动的材料工具,营造出与幼儿真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如交往场有美食街、工艺坊、博物馆等区域组成。各个区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小社区”的情境。沉浸在各个学习情境中的幼儿,开展着制作、买卖、参观等真实的交往实践活动,生活和学习获得了最大化的选择。
幼儿与栖息在场所内的材料、人员和动植物频繁展开交流对话,引发一系列的观察、讨论、实验等多样的探究活动。如“车车俱乐部”游戏中,幼儿们骑着小车穿行在植物园、工艺坊等场所中,路过美食街就停车品尝水果茶,品尝结束再骑小车时发现:我的小车不见了,认不出哪一辆小车是我借的。他们展开讨论并试图解决“怎样才能让找不到车、骑错车的事情不再发生?”——问题情境的凸显,立即成为引发幼儿当下探究学习的行动背景。而幼儿即将开启的“问题求解”式的探究学习,也会引发户外实习场学习情境的不断拓展和创造,最终形成促进幼儿探究学习走向深入的综合性学习情境。
户外实习场作为幼儿“渐进式问题解决”支持性学习场域,蕴含了问题情境和实践参与两大特征。幼儿有深度的探究学习发端的根源在哪里?答案是“问题情境”。离开了问题情境,幼儿的探究学习就失去了生长之源。而置身于真实问题情境中的探究学习则是一个实践参与、切身体验的过程,是幼儿亲历搜集信息、观察分析、实验调整等“问题求解”的过程,是实现幼儿更高水平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
这是基于户外实习场综合性学习情境而建构的,促进幼儿探究学习过程得以优化和深入的实践系统。问题驱动下的幼儿学习、实践经验的获得伴随着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我们把这样一个“问题求解”式的探究学习过程称为“渐进式问题解决”的学习实践模式。
幼儿生活中、游戏中遭遇到的问题情境,成为了幼儿动手去做的“真实事情”,驱动着幼儿以调查员、设计师、工程师等角色进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以“识别问题→制定计划→采取行动→解决问题”为流程的探究学习。
⑴识别问题。游戏中、游戏后的分享交流,是幼儿对活动中遭遇的各种问题进行梳理的契机,把大家讨论的内容进行记录,列出问题清单。
案例:“车车俱乐部”某次游戏后的交流
幼1:停在路边的小车不见了,被谁骑走了?
幼2:“树叶博物馆”门口有几辆三轮车,哪一辆是我的?
幼3:我借的是二轮车,现在只有滑板车了!
幼4:我们认不出自己借的小车了,怎么办?
幼儿交流讨论游戏中发生的事情,教师识别到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是:如何才能解决认错车、找不到车的问题?
⑵制定计划。幼儿基于对问题的识别和理解,作出解决问题的规划和行动方案——方案包含对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行动做出预设,对下一阶段具体要开展的活动做出计划。
行动方案还包含:规划活动展开的时间和人员分配,设想活动组织形式的适宜性。如针对“小车‘身份证’”需要组织一次数学集体活动,让幼儿在感知生活中的车牌组合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数字进行排列设计,完成“独一无二”的小车车牌制作。其他活动都可以在幼儿认领感兴趣任务的基础上,以小组探究的形式展开研究和学习。
⑶采取行动。按照行动方案,幼儿或小组开展解决问题的行动,并运用表征记录的方式,积累探究过程和学习感受,形成课程活动的档案资料。
⑷解决问题。这是“渐进式问题解决”学习实践模式的评估和反馈环节,是确认预定目标是否实现、是否需要开启更深入探究学习的关键环节。上例中,幼儿完成了小车数量分类统计、为小车设计车牌、上牌照等工作,再次游戏时发现:车牌号码只有很细微的差别,记不住或者记错号码,认错车、找不到车等问题依然会发生。对应车牌号码,怎样才能方便又准确地找到各自的小车?成为了下阶段游戏中需要幼儿持续解决的实际问题。
“识别问题→制定计划→采取行动→解决问题”构成了一个较小单位的探究学习流程。在这个流程的任何阶段,幼儿都在不断加强与材料、与伙伴、与各种信息的交互对话,问题解决的当下很有可能是遭遇新问题的契机。如上例中,为解决新问题,幼儿制作了与车牌号码一致的号码手环,借车时登记好车辆信息、佩戴上号码手环,无论小车停放到哪里,通过号码对应就能准确找到各自借的小车。这种聚焦新问题而启动的一轮又一轮的探究学习,让“问题求解”式的学习不断跃升,呈现“动态循环”的实践样态。
“渐进式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始终伴随着幼儿的“反思改进”,它是“动态循环”探究学习得以顺利运行的保障机制。每次游戏后的交流分享环节是“反思改进”的固定时间,幼儿会围绕探究学习过程中积累的信息、遭遇的新问题展开交流思考:有了号码手环,认错车的问题解决了吗?游戏中有遇到新的问题吗?下一步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幼儿及时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估调整,促进探究学习逐渐走向深入和优化,最终构成一个多方参与、不断循环跃升的“渐进式问题解决”学习实践模式。
“渐进式问题解决”是户外实习场中以问题为核心启动的探究学习,它让幼儿园户外活动变得丰富而深刻,让幼儿与户外环境资源的利用变得紧密而深入,更让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走向深层和有效。
“渐进式问题解决”学习过程中最突出的特征是能有效触发幼儿兴趣、激扬幼儿情感、迸发幼儿思维的问题情境。各类问题情境的困惑处、挑战处、共鸣处,激活了幼儿探究学习的好奇心和内驱力,推动着幼儿作为自身学习的“责任主体”,突破以往学习中端坐静听的“接受式”学习,充分运用户外实习场学习情境中特有的资源信息,展开观察、操作、实验等亲身体验的“实践性”学习,让幼儿的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
“渐进式问题解决”过程中,幼儿置于各个复杂问题情境中,运用实地考察、操作验证、协商决策等方式解决真实生活中遭遇的各种问题。“问题求解”的过程,呈现了幼儿“渐进跃升”的持续学习进程,助推着幼儿理解判断、反思决策、创造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幼儿的思维实现了从“低阶”向“高阶”发展。
“渐进式问题解决”是幼儿“身心俱在”的探究学习过程。幼儿动手动脑解决真实问题的方式,突破了“知识获得型”的学习模式,以“实践参与型”的学习方式通达了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知识经验与环境资源的关联,让幼儿的学习更多的沉浸在生活实践脉络中,获得解决问题、实践创造等真实学习能力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