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古运河实验幼儿园 华黎群 盛小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幼儿园有义务对学前儿童家庭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引导年轻的家长开展家园携手科学共育,实现高质量亲子陪伴。家园协同开展地域文化学习社区活动是以尊重、理解与关注儿童学习特点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学习社区为抓手,家庭和幼儿园双向互动,支持幼儿浸润在地域文化氛围中不断获得学习与发展。
家园协同学习社区是以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为目标,由教师、幼儿、家长三方构成,实现构建幼儿园、幼儿家庭、家庭与家庭之间共同陪伴幼儿成长的“学习共同体”。学习社区以家庭为主导,在幼儿教师的专业指导下,以共同体形式相互融合,不断转变家庭育儿理念,同步、同创、同振,以期实现家园共育、科学陪伴。
我园幼儿生活在古运河地域环境中,古运河地区浓厚的地域文化不仅在幼儿园内,还更多地存在于幼儿生活所涉及的每一处。我园引导幼儿浸润在运河文化氛围中,亲近本土文化,培养地域归属感,开展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有“根”教育。为此,幼儿园构建了“家园协同地域文化学习社区”实践活动。由教师和家长共同明确组织形式,在班级选择组建家园学习社区,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线下、线上等多层次的活动。
图1.“家园协同地域文化学习社区”以班级为单位的实践路径示意图
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和社会化的过程必然受到中华文化特别是其所处地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因此,立足园所实际情况,根据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珍视每个幼儿独特的个性,积极营造生动活泼、自然亲切、通俗易懂、来自生活的古运河地域文化活动和游戏等,并不断丰富基于儿童发展需要的学习方式,使其在特定的生活、游戏、学习情境中主动、积极、自发、自主地承接地域文化的熏陶,并在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中逐步累积各方面的能力,真正使地域文化成为影响幼儿持续发展、成长成才的自然导师。
“家园协同地域文化学习社区”将传统与时代的教育元素相融合,追寻童趣,发挥智慧潜能,以教科研活动机制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敏感度。教师在关注幼儿需求与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家长共同捕捉有益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活动主题,支持幼儿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传统、关注风情、关注时事。例如,大班的“柿柿如意”课程源于幼儿园开心农场旁的那棵柿子树。幼儿在家、园共同支持下,持续关注柿子的变化:从开始结出绿绿果实到果实慢慢成熟;从观察、写生到采摘;从做柿子酱、烘柿子饼,到在幼儿园里开设店铺售卖自己和同伴的劳动果实;从天气渐凉缝制长围巾为柿子树穿冬衣,到柿子树生病为它输营养液治疗……家长和教师以家园协同学习社区为依托,在课程的开发中协同合作,共同支持幼儿的成长。
幼儿的成长是家庭与幼儿园以共同体形式相互融合,实现科学有效的陪伴。例如,教师积极利用“立体互动”的方式指导家长不断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家庭陪伴理念——通过视觉互动使家长“动心”,通过对话互动使家长“动脑”,通过自主互动使家长“动手”,通过心灵互动使家长“动情”。全方位的“立体互动”合作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家长的主人翁意识,使得家长资源顺利开发并运用。随后,家长在教师指导下,持续“盘活”资源,从场地资源、活动内容资源,再到家长自主为各类活动设计学习社区LOGO、旗帜、横幅、幼儿表扬卡等,资源的运作不断扩大,家园共同体的构建愈发稳固。
幼儿周边的传统地域文化对幼儿“根”的教育具有启蒙性和奠基性。幼儿园以弄堂游戏、方言童谣、锡剧传唱、工匠传承特色等活动促进幼儿五大领域均衡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部分班级开始尝试混班开展活动。例如,在“美创”工作室协助下,两个班级十组家庭组织开展了“古运娃走近‘珍珠塔’”的学习社区活动。活动中,利用家长资源邀请锡剧院演员和幼儿一起了解锡剧《珍珠塔》的故事,并尝试着穿上戏服唱一唱、演一演,感受经典锡剧的文化美。
为有效开展地域文化学习社区活动,幼儿园在前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家长调查问卷活动”,了解家长的的职业,对有哪些传统文化、对哪些地域文化感兴趣,平时陪伴孩子经常开展哪些活动等,通过对问卷的梳理,结合幼儿的兴趣点,以及五大领域发展的要求,设置“小吃客美食家”“小白相旅行家”“小阿喜悦读家”“小阿福运动家”“小红梅表演家”“小鲁班创客家”六个学习社区,幼儿家长以班级为单位自主报名参加学习社区,并由班级推选各学习社区家长代表担任组长或副组长,与班级老师一同听取学习社区中家长们的建议,筹划基于地域文化背景下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学习社区活动。
学习社区活动按各年龄班幼儿地域文化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家长与班级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内容、时间和地点。“小吃客美食家”学习社区寻访无锡的面条、桂花糖芋头等地方美食,清明节前后制作青团、糕点;“小白相旅行家”学习社区,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出行计划”,从目的地、乘坐什么交通工具、需要整理哪些旅行出游物品等,到按出行计划有序整理自己的“出行小包”,出行过程中带着寻找和了解无锡地域文化的任务,例如古窑、古桥或春天无锡特有的景色等,并将这些用相机进行记录,返回后回顾和家长、同伴家庭共同参加学习社区活动的难忘瞬间,制作亲子海报、旅行相框等,把自己和家长一起参加“小小旅行家”学习社区中有趣的事讲给其他伙伴或成人听。
走出幼儿园开展学习社区活动的同时,在幼儿园内可开展更为有效的班级学习社区活动,绘本馆、创客室、幼儿园操场、公共廊道都能看到学习社区活动中几个家庭的家长同时陪伴幼儿游戏的身影。今年的“六一”运河集市悦享会活动中,学习社区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开设了“竹蜻蜓”“划龙舟”“手绢工坊”“玩转陀螺”“运河养生堂”等小铺,引导孩子的小伙伴们一同加入富有无锡地域文化特色的游戏活动中。
有效的家园协同地域文化学习社区活动不断实现家长科学育儿的智慧和能力的提升。家长在参与学习社区活动的审议研讨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观点,交流科学育儿经验。家长们在学习社区的活动中,在和幼儿一起做游戏、参加表演、解读自己作品等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原来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会思考的、值得成人尊重的个体,都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与沟通者”。有家长说,我参加“小阿喜悦读家”学习社区活动,看到孩子自己的图画作品,用语言解读自己对绘本的理解,我感受到“孩子比我行!”家长的反馈让我们看到,通过家园协同开展地域文化学习社区活动,更多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得到了提升,更多的家长会和教师一般,从儿童立场出发,将更多自由、自主的空间还给幼儿,使幼儿拥有自信,且热情地投入到主动学习中去,幼儿愉悦的游戏和学习状态使家长和教师们感到憧憬和期待。
家园协同开展地域文化学习社区活动中,家长和老师们经常一起研究支持和陪伴幼儿的好方法和好策略,谈论幼儿的学习与成长,家园共同心怀美好的教育理想、双向互惠,使幼儿教育成为一件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