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广
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从决策、监督、制度完善和家校共治等方面对完善学校内部治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北京师范大学密云实验中学以此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本真教育的理念,不断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开展了全方位的治理实践。
理念引领治理实践,师生体认共治文化
理念是学校教育之魂,也是学校治理的根本引领,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治理主体的价值观。北京师范大学密云实验中学始终将以人为本、本真教育、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視为引领治理实践的价值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师第一”的思想,落实五育融合,推动教师、学生及家长等多元利益主体围绕问题共同决策、执行及监督。
如在高三年级开展课程设置工作时,学校首先询问学生对今后课程实施有何良好建议、未来理想院校及专业是什么等问题,而后向其发放调查问卷,统计他们未来向往的发展方向。基于针对性的学情调查和分析,学校不断优化教师和资源配置,为学生开设生涯规划指导、美术、传媒技术等课程,有效激发了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对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活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优化治理结构,形成治理合力。为提高治理效能,学校不断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治理结构,优化学生、教师等治理主体的权力分配,使其围绕治理目标形成合力。第一,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校委会决策制度,坚持两会制、汇报制、“三重一大”会商制度,保证校长依法依规履行职责。第二,调整组织机构,下沉权力重心至年级部,使其成为治理、管理和服务的前沿。第三,构建党总支领导的联合监督体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维护相关主体利益,加强督导执行过程。
完善治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完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是实现多元协同治理的根本保障。学校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前提下,对其整体运行机制进行了优化。实践中,年级部和各职能部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师生服务”的指导思想,重新梳理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了制度保障。
开发治理评价工具,发挥指标指导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的治理实践需要一套科学的治理评估工具。在全方位推进内部治理实践的过程中,学校从控烟治理、手机治理、学生课程选择等方面提炼出影响制约治理的重要因素,并将其作为治理评估要点。
以“高二学生控烟治理项目”为例,学校首先开展调查,充分了解吸烟学生的人数及原因后,成立了以年级主任为组长的控烟领导小组。他们共同提出控烟目标,建立学生吸烟和导师制戒烟机制,通过明确控烟重点范围和时段、开展主题班会等方式,调动吸烟学生主动参与制定班级控烟公约。在导师的帮助下,吸烟学生起草了戒烟计划,自觉接受师生监督,与学校签订戒烟承诺书。经过分析与讨论,学校最终抽取出问题导向和调查研究、决策、主体意识与多元主体共治、监督、激励与谈话制度等多个重要因素作为评价要点。
此外,学校还梳理出内部治理能力指标体系,包括决策力等3个一级指标、党的领导等7个二级指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等16个三级指标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等16个四级指标。该体系具有中小学内部治理的共性,对学校开展实践具有普遍适用价值,可作为治理能力提升效果的评估依据。
学校内部治理理念与治理体系是否符合治理的本质要求,治理目标是否能够有效指导治理实践,关系着学校内部治理的效能。我们相信,不断完善治理体系与治理实践,将会更好地激发学校内部活力,推动学校治理更进一步。
责任编辑:范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