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从佛山回到老家发展,因此对家乡多了几分了解。但随着自己对家乡的了解越來越深入,心里渐渐变得沉重了起来。因为家乡的青壮年人都外出打工了,村庄渐渐变得凋败起来:田地荒芜了,家乡的许多民俗文化消失了。
而更让我揪心的是,留守老人和孩子们的孤独无依。
距我乡下小农场六百米的地方,有个叫上久村的村寨,它原本是一个有十几户人家的村落,现在只剩下两户人家了。其中一户,是一个年近八旬的独居老阿婆,她的儿孙们不是到城里打工,就是住到城镇外面去了。
这是一个仍保留着黄砖黑瓦老房子的村庄,不通电话,手机也没有信号。也就是说,万一老人有什么意外,她家里人根本无法知晓。我问她为什么不跟着儿孙们搬走?她说那些楼房太热,住不惯。另一方面,她已在这儿住了几十年,舍不得离开。
再后来,因母亲时不时生病,我经常出入乡下的医院,见到了这样的一个现实:来看病的几乎都是一些七老八十的老人或者年幼的留守儿童。那些老人们,大多没人陪伴,是自己来的;那些小孩们,则是在爷爷奶奶的带领下来的。
我的内心就这样被这些留守老人和孩子们触动了。我因而关注起这群留守在乡下的生命来。我很想写一写他们,但一直找不到突破口。
有一次回佛山,我找我的好友洪永争聊天,他说他正在用儿童的视角来创作一部与他家乡的疍家人有关的长篇小说。他这话立马触动了我:我也可以用这样的视角来写家乡的人和事啊。
于是,几个月后,我写出了第一部儿童小说,写一个不愿到城里跟儿女们生活而留守在山里养羊的老阿大(壮族语言,阿公的意思),在一个暑假里他摔伤了腿。他女儿妲月带着十来岁的儿子多多回来照顾他,但多多不适应山里的生活,闹着要回城里。阿大为了成全多多,选择了卖掉羊儿后躲了起来的事……很显然,这部小说里的阿大有上九村那个老阿婆的影子。我给了这部小说一个好听的名字:《羊儿在云朵里跑》。它最终获得了第一届“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的铜奖,并被接力出版社出版成书。
后来,我又听说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某村的一个孩子因父母在外打工,他从小跟乡下的阿雅(壮族语言,奶奶的意思)相依为命。后来父母挣了钱,在城里买了房,要带他到城里去读书。但由于他的阿雅不愿跟去,他也死活不愿去,就在父母要带他回城里时,他竟然躲了起来。
我从中得到了启发,写出了一部五万多字的小说,命名为《阿果的天堂》,最终发表在《十月·少年文学》上。
此后的几年时间里,我陆陆续续写了十来部儿童小说,长长短短的,几乎都有原型,故事大多也是从乡亲们的嘴里听来的。
是的,这片小小的土地上,有太多可以写的人和事了,稍微关注一下,挖掘一下,就可以写出一部好作品来。
事实上,作为一个醉心于写作的人,无论你身处何处,只要用心观察和倾听,关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就定然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亚明,原名梁贻明,壮族,出生于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是鲁迅文学院民族二十三班学员,广东省作协会员,佛山作协理事、佛山作协文学院副院长,佛山艺术创作院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