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福布斯》杂志3月日文章,原题:中国为什么调整其金融和科技机构? 在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上,中国对其金融和科技监管机构进行了重要调整,以应对国内外重大挑战。面对与美国日益紧张的关系,中国政府着意确保国内金融稳定,并在所说的“卡脖子“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国人大会议上宣布了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几个重大变化:取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由一个名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新监管机构取代,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接管中国人民银行的部分职责,如监督金融科技公司和国有金融企业,以及中国证监会的消费者保护工作。
中国证监会的新职责将包括审查公司债券的发行。这将使该机构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一调整是必要的。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总量大,需要更严格的监督。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也将进行改革。中国央行将以省级分行取代大区分行,县级支行将被撤销,其职能将转移到地市级支行。
改革后的中国人民银行像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一样,专注于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则负责监督金融部门的合规和风险管理,以及投资者保护。因此,可以说,这些改革将使中国的金融监管制度更加符合国际标准。
中国的金融改革主要是为应对国内挑战,而该国的科技监管改革是对美国制裁的回应。美国的制裁试图扼杀中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国防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进展。美国已将这些行业的600多家中国公司列入贸易黑名单,禁止它们在未经美国政府批准的情况下获得美国的技术,和部件。
现在,中国在很大程度上被切断了与外国先进的半导体技术的联系,因此它认为别无选择,只能专注于打造自主能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创建了一个新的委员会,统筹科技工作,负责在“卡脖子”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此外,科技部将被精简,不再参与某些科研项目的审查和管理。
中国对金融和科技机构的改革势在必行,但如果民营经济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改革成果可能会受限。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挑战,中国不能仅依靠国家的带动。本月早些时候,中国领导人向民营企业家强调,要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泽农•卡普伦,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