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伟
(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人的日常生活史,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辟的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日常生活史相当于这样一类历史科学,“它对所有社会阶层人的生活,包括他们的私人领域都感兴趣,不仅是想要了解谁、什么对历史起了作用,而且还想知道历史是如何对人施加影响的”(1)汉斯-维尔纳·格茨:《欧洲中世纪生活》,王亚平译,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史研究日益重视日常生活史,许多研究描绘了日常生活的构成和变迁,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到与动物的关系,从食物习俗到娱乐、节庆和宴饮方式(2)常建华:《新时期中国社会史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9页。以及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思想,用历史的方法挑战今天习以为常的观念”(3)奥维·洛夫洛伦、乔森那·弗雷克曼:《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史》,赵丙祥、罗杨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另外,也有学者认为:“日常生活史学,表面上是把人们衣食住行育乐,看来琐碎的历史纳入主题研究,企图从前人的生活空间了解他们的思想与行动,更进而希望能透过新领域的建构,挑战过去研究的窠臼,并突破传统研究方法论的限制,亦即用新的角度与方法,看到不同往昔的历史图像。”(4)吕芳上:《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见吕芳上主编:《蒋介石的日常生活》,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14年版,第5-6页。借鉴吸收国内外的日常生活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对近代人物的研究,不仅会新意迭见,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深化人物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随着大溪档案和蒋介石日记等资料的公开化,学界形成了研究“蒋介石热”的现象,这些为深化蒋介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学界主要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蒋介石进行研究。(5)参见黄道炫:《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蒋介石研究述评》,《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1期;陈红民、何扬鸣:《蒋介石研究:六十年学术史的梳理与前瞻》,《学术月刊》2011年第5期;黄克武:《蒋介石相关主题的研究回顾与展望》(海外),见汪朝光主编:《蒋介石的人际网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63-281页;杨奎松:《蒋介石相关主题的研究回顾与展望》(大陆),见汪朝光主编:《蒋介石的人际网络》,第287-297页;吴淑凤、陈进金:《蒋介石相关主题的研究回顾与展望》(台湾),见汪朝光主编:《蒋介石的人际网络》,第301-323页,以及杨天石先生有关蒋介石研究的系列专著等成果。尽管有学者对蒋介石日常生活方面(所谓其“私领域”)的相关问题有所涉及(6)代表性成果有:吕芳上主编:《蒋介石的日常生活》;罗敏主编:《蒋介石的日常生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以上两书均从其休闲生活、游憩、时空观、医疗等某一个侧面来反映蒋介石日常生活,缺乏在日常生活史视域下对其修身与养生问题的整体探讨。,但是从日常生活史的视野整体探讨蒋介石日常生活的成果还相对缺乏。有鉴于此,笔者主要借助于蒋介石日记、蒋介石年谱等个人性的史料,并参照蒋介石家属、私人医生以及侍从等的回忆录、口述之类的等史料来多方面探讨蒋介石的日常生活,重点考察除了处理军国大事外,蒋介石的日常生活还蕴含哪些层面的内容,其日常生活对其修身养生有何影响等问题,从中可以发现蒋介石“私领域”的另一面相。
蒋介石从小就受到过严格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其中很多内容涉及修身养性的问题。据《蒋中正总统五记·学记》记载:“公6岁始入家塾。至9岁,毕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并读礼记。10岁读孝经。11岁读春秋左传。12岁读诗经,始习制艺及古文辞。13岁读尚书。14岁读周易。15岁始学策论。16岁读纲鉴。至17岁乃受新式教育,其于国学之有根底如此。”(7)黄自进、潘光哲编:《蒋中正总统五记·学记》,台北:“国史馆”,2011年版,第1页。蒋介石在此后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尽管读这些书有种种目的与想法,但是早年的读书经历对于蒋介石的修身养性有着积极的影响。
蒋介石年谱与日记亦有记载。据《蒋介石年谱》记载,1915年蒋介石29岁时,“比年遁迹东京,锐志于学,每日看书习字,皆有常课。”(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蒋介石年谱》(1887-1926),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第19页。1920年蒋介石34岁时,“孟秋,续看《通鉴辑览》,自唐肃宗朝起”(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蒋介石年谱》(1887-1926),第43页。。
蒋介石在日记中也经常记述自己读书的事。比如,1937年3月10日:“本日看荀子完。”(10)《蒋介石日记》,1937年3月10日。本文所引蒋介石日记内容,系依据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藏“蒋介石日记手稿本”抗战历史文献研究会整理(未刊稿)(下同,不再一一标明,仅注释日期)。当年5月25日:“上午记事,下午看书。”(11)《蒋介石日记》,1937年5月25日。1940年2月6日:“本日在黄山休息,读诗。”(12)《蒋介石日记》,1940年2月6日。1943年8月15日:“下午看学术史。”(13)《蒋介石日记》,1943年8月15日。在《学记》中也涉及其读书之事。1913年讨袁世凯失败,亡走日本,读书益勤,“是年,毕读曾文正公全集,往往夜过半不寝,致两目成疾”(14)黄自进、潘光哲编:《蒋中正总统五记·学记》,第3页。。1931年1月9日,蒋介石曰:“此时欲修身自立,不可不努力于学术,故甚思于哲学,有统一之研究,持之以恒,以底于成,以为修己立人之课也。”(15)黄自进、潘光哲编:《蒋中正总统五记·学记》,第27页。读书成为蒋介石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其中,有一段时间蒋介石集中精力看《明儒学案》,在日记中多次涉及。1941年7月25日:“下午看学案至欧阳德完。晚研究易理。”(16)《蒋介石日记》,1941年7月25日。8月8日:“本日批阅,看学案。”(17)《蒋介石日记》,1941年8月8日。1942年3月28日:“晚宴会后,看学案。”(18)《蒋介石日记》,1942年3月28日。1943年4月7日:“晚看学案。”(19)《蒋介石日记》,1943年4月7日。1944年5月11日:“晚仍看通史与明儒学案若干条。”(20)《蒋介石日记》,1944年5月11日。在抗战如此背景下,他还能坚持数日读同一本书确属不易。
蒋介石喜欢读书,给周围人留下深刻印象。罗翼群谈到,“蒋介石不大下场参加赌博,别人玩得热闹时,他常常独自在书房作读书写作状”(21)罗翼群:《蒋介石入参粤幕到出长黄埔军校》,见沈醉、康泽等:《亲历者讲述:蒋介石》,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页。。别人热闹时他仍然坚持读书的情景一览无余。蒋介石的侍从唐纵在日记中也有记载:“1942年2月1日,晨,国民月会,陈主任报告,谓委座交下一部《明儒学案》,自去年五月起至十二月止看完,逐句点批不漏。委座日理万机,犹能好学不厌,而吾人常以事忙不能看书,诚万分惭愧!”(22)《唐纵日记》,1942年2月1日,见唐纵:《在蒋介石身边八年: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第253-254页。唐纵对蒋介石读书之事甚为敬佩,对自己未能读书甚为愧疚。
蒋介石从6岁入私塾一直到晚年,读书成为其日常的习惯,那么到底哪些人以及哪些书籍对其影响较大呢?他从这些书籍中收获到什么呢?通过梳理史料发现,在中国古代思想家学问家中,蒋介石最敬佩王阳明与曾国藩二人。蒋介石曾谈到,王阳明的《传习录》一书,“奠定了我求学做事的根本”(23)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见《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8卷,台北:国民党中央党史会,1984年版,第269页。。他还提及“政治道德学以曾文正全集为根据地”(24)黄道炫、陈铁建:《蒋介石: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3页。。部下邵元冲亦谈到,蒋介石“对于修养上的基本书籍,除了总理的全部遗教以外,可说得力于王阳明与曾国藩的著作最大”,“对于这两家的全集,不但从头至尾有系统的阅读批点,而且反复阅读温习,可说是百读不厌”(25)邵元冲:《蒋介石先生的家庭教育与学术修养》,《中央周报》第439期,1936年11月。。由此可见,王阳明与曾国藩以及他们的书籍对蒋介石影响至深。
蒋介石不但自己阅读,还告诫亲人和部下阅读。蒋经国回国后,蒋介石要他读《曾文正公家书》和《王阳明全集》。(26)蒋经国:《我所受的庭训》(1956年10月30日),见曾景忠编注:《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选录》,团结出版社,2010年版,第83页。蒋经国常写信向父亲请安,蒋介石有时无空作复,就指定以曾文正公家训的第几篇代替回信,要他细细参阅。“蒋经国偶尔身体有病,蒋介石回信就说是他没有好好地读《曾文正公家书》的缘故,因为那书里对于如何保持健康,是说得很详尽的”(27)曾景忠:《蒋介石如何指导蒋经国读书学习》,《南方周末》2007年11月29日。。蒋经国从苏联回国后,在蒋介石的安排下,在奉化溪口闭门读书,修身养性,主要研读“《曾文正公家书》《王阳明全集》以及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等书籍”(28)张日新主编:《蒋经国日记》(1925-1949),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版,第50页。。除了教育儿子外,他还告诫军官:“大家应常看曾国藩、王阳明全书及中外历史,对于政治沿革之利弊得失宜深切研究,精神修养之哲理方法宜透彻践履。”(29)《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4册,台北:“国史馆”,2005年版,第329页。据其侍卫钱义芳回忆,蒋介石“也要求大家多读书,像是读王阳明的《传习录》”(30)黄克武等访问,周维朋等记录:《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纪录》(上编),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2年版,第390页。。
那么阅读以上书籍到底有什么用处呢?尤其对于修身起到多大作用呢?蒋介石自己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哲学,我是自十八岁从顾葆性先生时起,就开始研究的,以后五十年来,更曾经读了再读,研究了再研究,他的《传习录》与《大学问》这两个小册子,真使我百读不厌,心向神驰,不知其乐知所止。”(31)蒋介石:《蒋总统言论选集》,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7年版,第154页。已经达到心向神驰的地步,可见影响之大。
阅读曾文正书籍之益处,从其部下日记与口述中可以管窥一二。曾任过行政院参事等职务的陈克文对此有观感:1937年8月13日晨,蒋介石“读曾文正日记,说兴奋归于沉着,动中有静,始不至于乱,做事始能有条理”(32)《陈克文日记》,1937年8月13日,见陈方正编辑校订:《陈克文日记1937-1952》(上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98页。。曾任蒋介石中文秘书的楚崧秋也谈道:“从先生的讲词,读书习惯中可发现,他相当肯定湖南人诚恳朴实,不耍花样,不说假话的个性,尤其推崇曾国藩、左宗棠,十八岁开始拜读《曾文正公全集》《左文襄公全集》,终生不辍。”(33)黄克武等访问,周维朋等记录:《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纪录》(上编),第134-135页。由此可见,曾国藩对其修身与做事影响之大。
特别是在读书过程中,蒋介石一般都喜欢把读书的心得与他的“养生之术”相互衔接。即便在成为国民党总裁以后,蒋介石也时时注意其思想和行迹上的修养。比如他对自己暴戾性格和急躁情绪的克制,就是从30岁时开始的。那时候蒋介石也许尚未把克服性格缺陷提高到“养生”的高度,但他已经意识到这类急烦性格往往会坏其操守,危及身体。蒋介石在读书之余,还不时练习书法。(34)窦应泰编著:《破译蒋介石养生密码》,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172-173页。在蒋介石生前的数十年中,《三民主义》《圣经》《荒漠甘泉》《唐诗》与《四书》这五部书曾是他精神力量的源泉与修身养性的良伴。(35)陈红民、赵兴胜、韩文宁:《蒋介石的后半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25页。蒋介石在潜移默化中通过阅读书籍达到养生的效果。
除了日常读书之外,蒋介石还有写日记的习惯。蒋介石从1915年开始撰写日记,一直写到1972年。后来由于遭遇车祸,无法提笔写作,一共写了57年。目前存世有53年(其中1915年、1916年、1917年日记由于福建作战时蒋介石仓皇逃命丧失殆尽,1924年日记佚失),凡63册,分为“应当注意的事情”“前周的反省”“本周的工作预定表”“本月的反省录”“本月的重要事项”等类。对于蒋介石写日记数十年间毫不间断的情形,他自己说:“几十年来,我每日必有日课,每日必有日记,虽在颠沛之中,也没有一日间断。”(36)金国编著:《父子仨:蒋介石与蒋经国、蒋纬国》,东方出版社,2009年版,第175页。从留下日记来看,此言不虚。
从小接受严格儒教训练的蒋介石,在修身养性方面有着相当强烈的自我要求。对蒋介石而言,“日记是一种备忘录的替代品,可以让自己在日后阅读时深刻自省,并且激励自身更加奋发向上”(37)野岛刚:《蒋介石与日本军人》,芦荻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1页。。对于蒋介石,日记是省视自我与表露自我的一种方式,坚持撰写日记已经成为他每天应尽的义务。与其崇拜的曾国藩的处世行事有所类似,也是加强自身修养的一种体现。蒋介石通过长期坚持写作日记,培养其坚定的意志,抗战时期他能够持久领导国民政府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其平时培养的意志是有关联的。
除此之外,蒋介石很重视自己的修身,通过反省和自励等方式来进行,《蒋中正总统五记·省克记》对此多有涉及,试列举数例来阐释。1926年5月13日:“当危疑震撼之交,只有持静敬二字,以待变化之来;若稍涉张皇,岂不误党国大事耶?”(38)黄自进、潘光哲编:《蒋中正总统五记·省克记》,第9页。1931年1月9日:“余今日以定静安乐四字自勉,较诸昔日所持静敬澹一四字,更觉切实多矣。”(39)黄自进、潘光哲编:《蒋中正总统五记·省克记》,第49页。1940年5月2日:“本日心神安乐,独居自处,事事裕如,应益勉之!”(40)黄自进、潘光哲编:《蒋中正总统五记·省克记》,第171页。从“省克记”史料之中,我们也可发现蒋介石的反省能力很强,并且其责任心亦重。他就是想实践王阳明与曾国藩的思想,期待成为圣贤之士。
蒋介石“省克思想之渊源是宋明理学修身工夫与基督教灵修结合而成的一种理念,他所反省的内容包括日间的行为举止,以及夜间睡眠时之梦境”(41)黄克武:《修身与治国:蒋介石的省克生活》,《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他持久对其道德与事功等层面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改正。此种思想对其一生事业大有裨益。
蒋介石日常生活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规律性。养成此规律性与其在日本留学息息相关,他本人以及儿子蒋经国对此都有谈及。蒋介石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得益于早年在高田一年的士兵生活,他后来回忆:“纪律的拘束,和生活的单调、干燥无味,使我当时的感觉得太不合理了。但是我今天回忆起来,我生平生活之能够简单,工作之能够有恒,四十年如一日,确是由于这一年士兵生活的训练所奠立的基础。”(42)义秋编录:《蒋介石的健身之法与医疗保健》,见熊丸口述,陈三井访问,李郁青记录:《蒋介石私人医生回忆录》,团结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其子蒋经国后来描述:“父亲早年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无论天气怎样冷,每晚就寝以前,一定用冷水擦身,早晨起身后,一定用冷水洗面。习惯养成后,终久不曾间断。至今每天早晨,还是用冷水洗脸,从事运动,所以体魄坚强,耐劳耐苦。”(43)义秋编录:《蒋介石的健身之法与医疗保健》,见熊丸口述,陈三井访问,李郁青记录:《蒋介石私人医生回忆录》,第3页。可见,日本留学生活对其养成规律习惯影响之大。
蒋介石生活规律,从其侍从人员访问记录中可以管窥一二。担任过蒋介石侍卫长的郝柏村谈到,蒋介石的生活“非常规律,清晨起床后先静坐,祷告,然后吃早餐”。吃晚饭之前如果有时间,蒋介石“同夫人坐车子出去逛一逛,有时到阳明山转一转,回来再吃饭。用完餐之后,又开始静坐,然后休息,生活非常规律”。(44)黄克武等访问,周维朋等记录:《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纪录》(上编),第37-38页。据海军武官汪希苓说,蒋介石“一般的作息,大家都很了解,他生活很有规律也很简朴,早上起来一定是祷告,读《荒漠甘泉》,然后就吃早饭”(45)黄克武等访问,周维朋等记录:《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纪录》(上编),第207页。。
早睡早起成为蒋介石的作息习惯,是其身体健康的第一个先决条件。起居上,“蒋介石在青年时期就养成了早起习惯,从不睡懒觉,起床后要静坐半小时,洗脸洗澡用冷水。这个习惯是蒋介石在日本振武学堂毕业后分到日本陆军十三师十九联队见习时养成的”(46)金惠隆:《蒋介石的生活内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蒋介石不论寒冬酷暑,总是早晨天蒙蒙亮之前,“大约每天五点半之前,就摸黑起身了。晚上固定十点上床就寝。这样扣除偶尔失眠的情况,再加上平日白天偶尔在卧榻上休息假寐的时间,一天睡觉休息的时间,总维持在六至七小时之间。蒋介石平日精神奕奕,和他保持充足睡眠与休息不无关系”(47)王丰:《蒋介石日常养生保健秘诀》,见熊丸口述,陈三井访问,李郁青记录:《蒋介石私人医生回忆录》,第30页。。早睡早起成为蒋介石精神奕奕的良方。
有意思的是,身边人员多次谈到蒋介石日常多喝白开水。即使生病卧床,蒋介石每天清晨醒来后,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喝一杯侍卫们为他准备好的白开水”,然后他才能在病榻上进食;早饭毕,蒋介石“还要坐在床前喝一杯白开水”。白开水的妙用,不仅可以“加快他的排尿”,而且也可以使他“委靡的精神振作起来”。他时常午睡,醒来后“仍然不忘要喝一杯白开水”。此种习惯对蒋介石而言,“就好比每天必须吃饭一样重要”。(48)窦应泰编著:《破译蒋介石养生密码》,第28页。30年代在蒋介石身边担任侍从秘书的汪日章谈到,蒋介石“一向冷水洗脸,烟酒不沾,很少用茶叶,只喝白开水”(49)义秋编录:《蒋介石的健身之法与医疗保健》,见熊丸口述,陈三井访问,李郁青记录:《蒋介石私人医生回忆录》,第6页。。据座车侍卫官钱漱石回忆,蒋介石“生活作息很规律,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是喝两杯白开水”(50)黄克武等访问,周维朋等记录:《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纪录》(上编),第296页。。国外学者也谈到,“从1936年起,他与烟酒绝缘,外国来访者发现蒋介石已不饮中国烈酒,而换了白开水”(51)布赖恩·克罗泽:《蒋介石传》,封长虹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年版,第6页。。喝白开水成为蒋介石日常生活重要组成部分。
既然蒋介石经常饮用白开水,那么他日常都吃些什么食物呢?我们从周围人的观察可知一二。侍卫钱义芳曾谈及蒋介石日常生活早中晚餐的概况:
蒋介石的早餐是清淡的,像吃几个饺子、包子或是面条,喝碗鸡汤,吃一小片木瓜。中午大概一点半左右,蒋介石由总统府下班回来,两个人就一起吃午餐,饭前先祷告。通常是以西餐为主,蒋介石要吃鱼排的话,夫人就吃点肉,蒋介石牙齿不太好,要吃软一点的东西。晚上则吃中餐,两个人一起吃,教育长来官邸的话,就三个人一起吃,但机会很少。晚餐是四菜一汤,餐桌上有几样蒋介石喜欢吃的小东西,像笋干、芝麻酱等等。饭前也是先祷告,聊聊天后,再由副官派菜。(52)黄克武等访问,周维朋等记录:《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纪录》(上编),第384页。
从以上可以看出,蒋介石中西餐都吃,每日用餐以青菜、豆腐等植物性食物为主,只求得摄取食物的营养,不太求奢侈。蒋介石的日常饮食总体上趋于清淡与简单,与那些腐败的达官贵人的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常吃水果可以起到减缓衰老、预防疾病、降低血压等效果。除了主食外,蒋介石也有吃水果的习惯。美国记者白修德谈到,用美国人的标准来衡量,“蒋介石的生活是俭朴的。他早餐的时候只吃新鲜水果,烤面包和牛奶”(53)白修德、贾安娜:《中国的惊雷》,端纳译,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第135页。。其英文秘书钱复谈亦谈道:“但是饭后一定会有水果,老人家吃水果跟经国先生不一样,什么水果先生都可以吃,只要是不太硬的,所以芭乐,他大概是不能吃。其他如西瓜、木瓜、香蕉、凤梨等等都可以吃。”(54)黄克武等访问,周维朋等记录:《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纪录》(上编),第185页。
此外,蒋介石的工作餐也有一定的规律。张令澳1941年进入蒋介石的侍从室从事情报研究工作,在其所著的《侍从室回梦录》中谈到,蒋介石每天工作有定时,严格按照规定秩序:批阅文件、接见部属、会见宾客,又经常要赴中央训练团讲话,出席重要会议;而在德安里官邸,每星期往往还有一次工作晚餐,利用吃晚饭的时间,邀约一些高层官员或者学者、名流、社会贤达共餐,听取他们的意见,或有所咨询,供他决策参考。张令澳记述了一次工作餐的情况:
晚餐开始,侍卫官蒋庆祥伺候在蒋介石的身后,另一个副官模样的人为中间餐桌上菜端饭,两位卫士则分别为左右两边的人作同样服务。首先是每人喝一小碗原汁鸡汤。据说这是蒋介石的习惯,在餐前有喝鸡汤的习惯,在吃饭以前必先喝一碗鸡汤。菜肴是四菜一汤,有红焖鸡、炒鸡蛋、肉丝豆腐、菠菜和榨菜开羊汤。用餐时用公筷,汤匙,先接到自己面前的碟内再就食,席间不喝酒,不抽烟。长餐桌上,左中右是三份同样的菜,边吃边谈,谈论今后宣传方针的意见。餐毕,侍卫官端来一碗白开水,蒋脱下假牙漱口,卫士在我们面前的玻璃杯前注入开水,没有茶叶。晚餐八时结束。(55)张令澳:《侍从室回梦录》,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奉化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奉化文史资料》第4辑,奉化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8年版,第32-34页。
从上可知,蒋介石在餐前有喝鸡汤的习惯,在座的每位都和蒋介石一样先喝一碗鸡汤,很符合“饭前喝汤,营养健康”的保健饮食方式。接下来上饭菜,左中右三个部分的菜肴相同,均是四菜一汤,当晚的菜肴是:红焖鸡、炒鸡蛋、肉丝豆腐、菠菜,汤是开洋榨菜汤,这也是蒋介石提倡的“四菜一汤”的新生活作风。(56)梗夫:《蒋介石的工作晚餐》,《书报文摘》2005年第44期。蒋介石的饮食很注重营养。
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几十年政治生涯中,饮食习惯基本上“保持节制的吃法”,从不“暴饮暴食”。在南京和重庆生活期间,侍从室设有一个内务科,厨师负责“为蒋每天拟定适量且有营养的菜谱”。此后,饮食时也较清淡且节俭,他注重“饮食合理性和科学性”。(57)窦应泰编著:《破译蒋介石养生密码》,第67页。
正是由于蒋介石从青年开始就养成了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此习惯对他的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其日常的作息饮食可以看到蒋介石生活化的一面,尽管他也崇尚节俭,但是他却无法处理党内存在的诸如贪污腐败、铺张浪费、追逐享乐等顽疾,加上诸多因素导致最后失去人心、败退台湾。
蒋介石小的时候,家境富足,父慈母爱。但是全家人的悉心呵护却并未使他有一副好的体格。他后来谈到,“中正幼年多疾病,且常危笃。”(58)蒋介石:《先妣王太夫人事略》(1921年6月25日),见曾景忠编注:《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选录》,第285页。由此可见,小时候的蒋介石身体并不好,时常生病。那么自成年后一直到病逝前,长时期内蒋介石身体十分强健,是什么因素促成的呢?经过梳理材料发现,有两段经历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其一,蒋介石小时候经常去小溪里游泳和外出爬山,进行一些户外活动。经过长时间实践,蒋介石的体格日益强健起来。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历来忽视体育,但对蒋介石来说,“由于经常在乡间的小溪里游泳和外出爬山,使他从小很快摆脱了孱弱多病的体质而变得体魄健壮了,并在他那漫长的一生中一直保持到晚年”(59)布赖恩·克罗泽:《蒋介石传》,封长虹译,第22页。。正是这些活动对于蒋介石摆脱幼年孱弱多病起了积极作用。
其二,与蒋介石在日本留学期间受到的军事训练经历有关。1910年蒋介石从振武学校毕业,被派赴日本高田陆军第十三师团野炮兵第十九联队做士官候补生,在这里他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后来蒋介石回忆说:“我少年的体格就不好,在高田联队入伍的时候,自己才加意锻炼,在雪很厚的地方,我自己用雪满身洗擦,或是用冷水——这样洗澡刻苦锻炼,后来身体才慢慢强健起来。”(60)义秋编录:《蒋介石的健身之法与医疗保健》,见熊丸口述,陈三井访问,李郁青记录:《蒋介石私人医生回忆录》,第2-3页。当时高田大雪纷扬,天气寒冷,蒋介石也像不少日本人那样,用雪擦身和洗冷水澡。蒋介石认为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身体开始强健起来。他自己说:“好的身体,天生我的只有三分,其余七分全靠锻炼。”(61)崔晓忠:《青年蒋介石》,华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91页。从此以后蒋介石就养成了运动健身的习惯。
既然蒋介石养成运动健身的习惯,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他都做哪些运动项目呢?经过梳理材料发现,他在平时主要做以下运动项目:
①体操运动
关于做体操运动,蒋介石在日记中多有涉及,仅举数例以说明。1940年1月11日:“上午八时到桂林,体操静坐如常。”(62)《蒋介石日记》,1940年1月11日。1942年2月10日:“七时起床,读经,体操,静坐默祷等朝课如常。”(63)《蒋介石日记》,1942年2月10日。1944年12月31日:“今日为卅三年除夕,光阴如矢,革命未成,责任加重,惟日课未辍,朝夕默祷精修,终年未有一日间断,足以自慰也。”(64)《蒋介石日记》,1944年12月31日。其中日课就包括体操等运动。
②康复运动
蒋介石每天6时起床,“绝不晚起,起床后静坐片刻,做健身运动数分钟”(65)李松林:《晚年蒋介石》,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第327页。。蒋介石睡觉前考虑次日应做的工作,“兼做健身运动”(66)李松林:《晚年蒋介石》,第328页。。除了以上日常健身运动外,蒋介石还做一些康复运动。据伴随蒋介石三十多年的私人医生熊丸谈到,蒋介石从西安事变以后,因为摔了一跤,脊椎骨受到伤害,骨科大夫劝告他要做一项运动,帮助脊椎骨伤势的恢复和肌肉的保健。听了医生的话,他就每天清晨做运动,从没有间断过,“后来,蒋介石脊椎骨及腰部的伤势已经好了,但是,他仍然继续做”(67)义秋编录:《蒋介石的健身之法与医疗保健》,见熊丸口述,陈三井访问,李郁青记录:《蒋介石私人医生回忆录》,第4页。。医生让他做的就是一项康复运动。
③自我按摩功
蒋介石有项外界鲜为人知的床上运动功夫,其实它是一种自我按摩功,也是每天晚上蒋介石上床入睡前,必做的一项功课。它的具体操作流程是:人在床上平躺下以后,轮流以左右手手掌在腹部的丹田部位,各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按摩腹部20下。两手各做一次按摩动作即可。据蒋介石私下告诉亲人,“这套按摩功,主要作用有助于小肠的蠕动,对肠胃的消化功能,有很大的助益”(68)王丰:《蒋介石日常养生保健秘诀》,见熊丸口述,陈三井访问,李郁青记录:《蒋介石私人医生回忆录》,第30页。。经过实践,蒋介石得出按摩功的诸多效用。
④散步
科学研究表明,散步对人体骨质疏松症、颈腰椎病、肥胖症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散步具有简单性、经济性、有效性等特点,对于人类防治疾病与健身养生都有很好效果。蒋介石就比较重视散步这种简单的运动,并且他的健康与其习惯散步息息相关。
蒋介石特别喜欢散步,无论战时还是平时,无论天气如何,每天都要散步两三次,只是范围去处不同而已。蒋介石周围人对此多有提及,从《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纪录》中我们可以管窥一二。据其侍卫应舜仁谈到,“他的休闲活动,就是看电影、散步”(69)黄克武等访问,周维朋等记录:《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纪录》(上编),第464页。。曾任总统机要秘书王正谊回忆,蒋介石60多岁时,“他每天早晨起来一定要出去散步,他出去散步一定会找我,一早我就在侍卫室等着”(70)黄克武等访问,周维朋等记录:《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纪录》(上编),第60页。。曾任蒋介石座车侍卫官的郭斌伟言及,蒋介石“习惯在晚餐后散散步,天气好的话,一定会在庭院散步一圈,有大圈,也有小圈,大圈约八百步,小圈约五百步,如天气不好,则在走廊走走,从未间断。星期天或假日,必定偕夫人乘车外出散步,大概花一个多小时,到台北市士林、北投或淡水绕一圈”(71)黄克武等访问,周维朋等记录:《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纪录》(上编),第557页。。在周围人看来,散步是蒋介石日常生活经常进行的活动。
与此同时,蒋介石本人也在日记中记述其散步的事。1938年5月21日:“晚与妻散步于东湖之滨,月白风清,山明水秀,忧中带乐也。”(72)《蒋介石日记》,1938年5月21日。1939年12月1日:“正午与妻散步。”(73)《蒋介石日记》,1939年12月1日。1940年2月9日:“下午批阅,与妻在将军剪散步,心神至今稍得闲定也。”(74)《蒋介石日记》,1940年2月9日。1942年1月29日:“晚傍与妻散步于清水溪一小丘,柳暗花明,月白风清,可爱也。”(75)《蒋介石日记》,1942年1月29日。1943年1月12日:“晚餐后在市南公园散步,回看学案后,静坐默祷。”(76)《蒋介石日记》,1943年1月12日。可见,散步是其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在大陆时期蒋介石重视散步,而且到了台湾以后,散步同样是他每天主要的户外活动。蒋介石散步的时间选择在饭后,或用完下午点心后的时段。蒋介石散步的主要目的,一则可以帮助肠胃的消化功能,二则可以四处看看,放松情绪。古人早就发现,饭后缓慢行走,有助于消化。蒋介石“不论晴雨,不管天气冷热,甚至在狂风暴雨的台风天,在屋子里他也要按老习惯散步,终不中断散步健身”(77)王丰:《蒋介石日常养生保健秘诀》,见熊丸口述,陈三井访问,李郁青记录:《蒋介石私人医生回忆录》,第32页。。正如翁元谈到,如果他们不外出兜风的话,蒋介石就在官邸室内或者花园里面散步。蒋介石“在官邸的生活大体说来虽然有些单调,但基本上,他是一直让自己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我们副官们都认为,这大概是他身体始终保持硬朗的原因”(78)翁元口述,王丰笔录:《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的日子》,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78页。。实践证明,散步对蒋介石的康健体魄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蒋介石不但自己锻炼身体,还让亲人和部下注意运动健身。1923年9月24日,蒋经国给他父亲写信,说到自己身体较上年差,常头晕出鼻血,心情很烦闷。1923年10年15日,蒋介石复信训示:“我前次写信给你,要你身体自己当心,并且要勤习体操。你每日早晨起床的时候,可以自习柔软体操,或哑铃体操,亦可叫铣夫同练,必于身体有很大的益处。”(79)《蒋介石谕蒋经国家书》(1923年10月15日),见曾景忠编注:《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选录》,第55-56页。1937年5月12日,蒋介石给蒋经国的训谕再次强调:“体育甚重要,每晨体操,每傍晚可排球,不必乘骑也。”(80)《蒋介石谕蒋经国家书》(1937年5月12日),见曾景忠编注:《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选录》,第60页。可见,对其儿子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视。无独有偶,蒋介石对其下属进行锻炼也很重视,他的侍从唐纵对此也有记载。1939年1月17日,唐纵记道:“委座手令,侍从人员,每日应有一小时运动。可见委座之重视运动关系人之关系,这是政治上一大进步也。”(81)《唐纵日记》,1939年1月17日,见唐纵:《在蒋介石身边八年: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第84页。正是蒋介石一如既往地重视运动健身,不断提倡和亲身践行,他的亲人和周围人不少身体康健,有些还活了100多岁。
总之,持续性与科学性地从事健身运动,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形态结构与机能有良好效果。长期进行适宜健身训练,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与增强心肌的供血能力和代谢能力,对于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大有裨益。蒋介石长期保持多元健身路径,是其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路径对于蒋介石的健康裨益颇多。
蒋介石除了读书外,有时还会抽空游玩。蒋介石从小对游玩就情有独钟。据《蒋中正总统五记·游记》记载:“蒋介石世居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武岭之下,此山水胜处,自幼便爱游览,1892年,年方6岁,游于锦溪,山洪暴至,险遭灭顶之灾,终不因此而小减其游兴也。”(82)黄自进、潘光哲编:《蒋中正总统五记·游记》,第1页。在游记中多次记载蒋介石游玩的情形,仅举数例加以说明。1920年7月12日,“蒋介石入闽,又寓于鼓浪屿,凡20余日。8月11日,自鼓浪屿归。13日,游雪窦山,留山上7日”(83)黄自进、潘光哲编:《蒋中正总统五记·游记》,第3-4页。。1927年1月11日,“蒋介石自南昌入武昌。18日,自武昌东下。抵九江。19日,再上庐山。23日,游三叠泉,泉水成冰,晶莹映日,丽甚”(84)黄自进、潘光哲编:《蒋中正总统五记·游记》,第23页。。1941年2月5日,蒋介石游山,曰:“本日风日清和,正似故乡仲春气候,独自游山,自觉身体加强,心神闲雅非常。”(85)黄自进、潘光哲编:《蒋中正总统五记·游记》,第124页。以上可知蒋介石去福建、江西、湖北等省份出游,游玩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处理军国大事之余出去游玩对于缓解压力尤有益处。
年谱中亦有记载,据《蒋介石年谱》记载,“1919年11月5日至8日蒋介石游览日比谷公园,参观上野的菊花大展”(86)李勇、张仲田编:《蒋介石年谱》,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页。,游览公园。1925年5月7日,晚后,蒋介石“徘徊湖畔,天朗气清,月明如镜,俯仰乾坤,有无穷之旷感”(8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蒋介石年谱》(1887-1926),第313页。,游玩湖。1925年11月10日,“游太和观、老君洞、吕仙洞等胜迹。蒋介石谓岩石壁立雄伟,可仰可象,此乃湖山之第一景”(8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蒋介石年谱》(1887-1926),第404页。,游玩名胜古迹。1926年2月15日,“下午蹑白云山,蒋介石游安期仙居、能仁寺,据高望远,心境追逐鹏程”(8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蒋介石年谱》(1887-1926),第476页。,游玩山等。以上可以看出蒋介石游玩的种类是比较丰富的,涉及山水名胜、历史遗迹等,同时出去游玩对调节其心情大有裨益。
从蒋介石日记来看,蒋介石游玩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他和别人一起游玩。1921年3月6日,蒋介石写道:“下午同经、纬、两儿往游公园。”(90)《蒋介石日记》,1921年3月6日,此处经、纬两儿即蒋经国与蒋纬国两兄弟。1928年2月26日,9时由汤山起程,蒋介石与谭延闿、何香凝及宋美龄“同游宝华慧居寺”,还到“拜经台后眺望长江”。(91)《蒋介石日记》,1928年2月26日。1937年1月2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记道:“今日安国侄来奉,因念纬儿者不能置怀。上午同游公园,下午同往奉化公园,以天雨未下车偕游。”(92)《蒋介石日记》,1937年1月21日。1950年2月25日,蒋介石再与宋美龄“车游淡水”。(93)《蒋介石日记》,1950年2月25日。他主要和亲属、同事等一起游玩。
第二种,蒋介石独自一人出去游玩。1938年5月27日:“晚傍独游东湖,乘舟自慰”。(94)《蒋介石日记》,1938年5月27日。1940年12月8日:“下午孤独游行,心怡神扩,不觉寂寥。山水与自然,实为我终身唯一之伴侣也。”(95)《蒋介石日记》,1940年12月8日。1941年2月5日:“本日风日清和,正是古乡仲春气候,心神闲雅非常。上下午皆独自游山各一小时,自觉身体加强矣。”(96)《蒋介石日记》,1941年2月5日。1943年9月22日:“上午晨课后,在岁寒亭独自静观自然,心神扩然自得。”(97)《蒋介石日记》,1943年9月22日。1945年6月2日:“独来黄山休息,心神怡乐,颇自得也。晚餐前后,皆在岁寒亭前独坐自得。”(98)《蒋介石日记》,1945年6月2日。虽然是独自一人出行游玩,但是其心旷神怡之感油然而生。
蒋介石在日记中也会表达对游玩的感受。1940年1月8日:“本日在虞山南熏亭休息幽游,天朗气清,此种江南风光,久未领受者已二年有余,心神亦甚舒适。”(99)《蒋介石日记》,1940年1月8日。1945年4月14日:“下午与培甥到黄山完全休憩,不加思虑,停止工作,颇得优游宽裕之象。”(100)《蒋介石日记》,1945年4月14日。在工作之余去游玩让他颇感放松。
对于蒋介石的游玩之事,其亲属多有涉猎。1935年他们去西南漫游,宋美龄谈道:“离开宜昌之后,我们就到了著名的巫山三峡之中,几千百年来的浩浩江流向大山冲涌而出,悬崖高达千尺,山顶甚至高至四千多尺的。”(101)宋美龄:《西南漫游》,见袁伟、王丽平选编:《宋美龄自述》,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蒋经国回忆录也谈过:“1949年1月23日,上午,天气晴明,侍父游藏山公园,山水幽丽,心旷神怡。”(102)蒋经国:《蒋经国回忆录》,东方出版社,2011年版,第161页。心旷神怡之情溢于言表。其子蒋纬国在其口述自传中也谈道:“到台湾以后,父亲休闲的地方有日月潭、梨山、阿里山、花莲、澄清湖、西子湖、大溪、角板山等地,还有武陵农场和嘉义农场二处地方。”(103)蒋纬国口述,刘凤翰整理:《蒋纬国口述自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21页。蒋介石游玩之地涉及台湾很多风景优美之地。另外,蒋介石早期倚重的亲信张治中将军也谈道:“1927年8月份张治中到达溪口,这个期间,陪着蒋的,只有我和吴忠信两人,每天游山玩水,闲话漫谈。”(104)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第65页。
游玩对蒋介石养性很有好处,到台湾后多次去阳明山和慈湖等地游玩,这些游玩无疑对蒋介石养生有益,所以其坚持游玩几十年。蒋介石的私人医生熊丸后来回忆也提到,“蒋先生最大的嗜好便是游山玩水,只要得空,他便会到日月潭、梨山等地方游览,且多半到人迹罕至的青山。”(105)熊丸:《漫谈蒋公与蒋夫人》,见熊丸口述,陈三井访问,李郁青记录:《蒋介石私人医生回忆录》,第90页。蒋介石以游玩作为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目的除了舒解心情、怡情养性外,还有观察山川形势、思考重要决定等用意。在全局思考上,蒋介石曾于抗战初期,对其1934年及1935年至西北和西南的游历记道:“如余廿三与廿四年不到西北视察与西南剿匪,则不知我国力之雄厚与伟大,就不能决定抗战之大计。”(106)《蒋介石日记》,1939年11月15日。正因为在游历之中发现西北与西南资源等雄厚,这与以后在西南持久作战使其成为战时中心都息息相关。
休闲娱乐也是日常生活所必需,蒋介石利用空闲时间去游玩。蒋氏喜爱旅游“除了天性外,还与早年军旅生涯有关。日后即使身负党国重任,公余之暇亦不忘出游。除欣赏山水,调剂身心外,修正文稿或思考国事,更是其旅游中最常的工作,旅游中所见所思,亦有特殊意义”(107)刘维开:《蒋介石的旅游生活》,见罗敏主编:《蒋介石的日常生活》,第93页。。通过梳理其游玩的日常生活场景,可以更加立体地看到一个活生生的日常蒋介石的“另一种面相”。有时蒋介石在游玩中会表现出亲切甚至浪漫的一面。
静坐是一门调养身心的修养方法,古代的儒家与道家,也都提倡静坐,来居敬养气,致虚养生。习静坐能降低肌肉的紧张度,减少血清乳酸量的分泌。身体的健康,自应去除疾病,要除病就须先补气,要补气就须先养性,心静自然舒心安逸。
蒋介石20世纪能够健康长寿也与他长期锻炼静坐调养身心有很大关系。蒋介石20世纪20年代听从太虚指教后,从1928年冬天开始,潜心于静坐。离开奉化以后,南京的早晨往往就是他静坐之功的开始。蒋介石每天早晚两次面壁静坐,确也磨练了意志和毅力。
按照太虚法师的叮嘱,蒋介石“每天天色未明,一人静静坐在榻上,一边默诵《圣经》,一面静静地打坐”。心无旁骛的他每晨“静坐一般都在半小时以上”。由于他早晚有了“这别出心裁的静坐禅功”,他也感觉年轻了很多,并且“身体的微病小恙也大有改善”。自从他坚持施用“静坐疗法”以后,感冒就再没有光顾他,同时静坐也使得他“烦躁的精神会变得平和安恬”。此后数十年,他的身体“也一直不受病灾的侵扰”。(108)窦应泰编著:《破译蒋介石养生密码》,第216-217页。以上可以清晰看出蒋介石之所以坚持静坐,起源于太虚法师的教导与叮嘱,从静坐中蒋介石的身体也日益康健起来。
蒋介石在日记中也对静坐多有记述。1939年5月8日:“上午在黄山独坐静思。”(109)《蒋介石日记》,1939年5月8日。1941年1月15日:“上午九时前方起床,静坐,默祷,读经,体操后已十时余。”(110)《蒋介石日记》,1941年1月15日。9月4日:“晚间静坐,对于默箴颇有修正。”(111)《蒋介石日记》,1941年9月4日。。蒋介石一直坚持静坐,不过也有例外,他会表现很懊恼。1944年12月27日,蒋介石日记云:“昨晚静坐时,刘通,杨子惠由前方回来报告,故先接见,而未照常静坐,餐后又事多,忘了静坐,此为近年来唯一无恒之过也。”(112)《蒋介石日记》,1944年12月27日。可见,他把静坐当成自己的必修课,忘记了就进行反省。
蒋介石的静坐,在周围人看来就是其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据蒋介石的侍从医官陈耀翰说,蒋介石“平时对身心的调养,非常注意。每天早晚,固定有两次静坐,每次三十到四十分钟,抛开外界的一切事务,让大脑完全休息”。蒋介石静坐的时候,一点儿也不动,闭上眼睛,深呼吸,双手放在腿部两侧。蒋介石“在这种时候,已经进入忘我的境界,有时蚊子叮在脸上和手上,都丝毫不觉,直到静坐完毕,才把蚊子赶走”。(113)义秋编录:《蒋介石的健身之法与医疗保健》,见熊丸口述,陈三井访问,李郁青记录:《蒋介石私人医生回忆录》,第5页。可见,蒋介石静坐修炼之深。另外,抗战后期在蒋介石身边担任侍卫官的钱漱石也曾记述道:“蒋公还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他每天早上和晚上各进行一次静坐,这个习惯一般人都做不到,也持续不久,但是蒋公却做到了。听说蒋公民国24年曾经去峨眉山参访,遇到一位老和尚指导他静坐,据说坐得好的人,会进入一种‘入定’的状态。”(114)黄克武等访问,周维朋等记录:《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纪录》(上编),第297页。
那么静坐对蒋介石修身与养生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从蒋介石周围人的观察可知一二。蒋介石的静坐,对精神修养很有帮助。蒋介石的重要智囊张群总结了蒋介石的养身之道,主要是:“一为静坐,一为轻度之体操,一为每日早晚之散步,此三者持之以恒,从未间断,视为保健养生之道。”(115)《百岁老人张群的养生之道》,见张清华、罗伟凡:《长寿老人的养生之道》,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侍卫官钱漱石谈道:“我亲眼见证了蒋公规律的生活,喝水和静坐,对他的身体健康帮助很大,虽然日理万机,繁忙不已,可是一有时间先生一定静坐,到处都可以做,就连在车子上都可以静坐。”(116)黄克武等访问,周维朋等记录:《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纪录》(上编),第297页。可见,静坐对蒋介石养生的益处之大。蒋介石对静坐的环境没有特别的要求,在室内能够静坐,在车里也能够静坐。长期坚持静坐的习惯,一方面有助于蒋介石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对于加强他的修养也大有裨益。正如蒋介石的侍从秘书秦孝仪描述他静坐的思想活动时所说:“在静坐中,反省一天的言行,同时默念孟子养气章,以及曾文正公、王阳明等的修身文章,从反省中获得新的启示。”(117)义秋编录:《蒋介石的健身之法与医疗保健》,见熊丸口述,陈三井访问,李郁青记录:《蒋介石私人医生回忆录》,第5页。
跟随蒋介石父子达43年的翁元对蒋介石的静坐及其成效有精彩的描述:
做体操,唱圣诗约莫二十分钟,他再回书房静坐祈祷。静坐祈祷也是有不少规矩,先是用毛毯把自己膝盖盖好,静坐的第一个步骤是点眼药,他的眼药水经医师特别处方,一面点眼药,一面用白色毛帕轻轻擦拭按摩双眼,点完眼药,便闭起眼睛,开始静坐,他的静坐时间大约四十分钟,静坐时,他口中还念念有词,念着祈祷文,我从来没看见他计时,可是,他静坐的时间似乎永远不会误差,有时候连一分钟都不差,确实让人不可思议。等时间到了,他就用双手按摩几下双眼,这时,就算完成静坐。他的静坐有个目的,一个是祷告,另外就是保养双眼,我觉得他的眼睛会那样炯炯有神,和他平日细心保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18)翁元口述,王丰笔录:《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的日子》,第73页。
长期坚持静坐也是蒋介石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静坐,他可以静下心来思考处理有关国家治理的问题,与此同时,静坐对于蒋介石的身体健康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蒋介石在日常生活中比较重视修身养生问题,他在日记中多有流露。比如,1937年3月1日:“病体躁急,恐误大事,应速还静养。”(119)《蒋介石日记》,1937年3月1日。1938年2月26日:“精神镇定之修养。”(120)《蒋介石日记》,1938年2月26日。1939年5月28日:“下午到黄山休息,记事。”(121)《蒋介石日记》,1939年5月28日。1942年1月7日:“上午批阅,巡览黄山一周,日暖风和,入冬以来,今为第一也。”(122)《蒋介石日记》,1942年1月7日。1944年5月31日:“古人以身苦心乐为养生修身之要道,今余以终日身劳心苦,终月毫无快慰之趣,而惟强颜悦容,以应世处事,不亦殆乎。”(123)《蒋介石日记》,1944年5月31日。
蒋介石对古人养生修身之道极为推崇。1945年3月1日,蒋介石日记曰:“近日心神宽裕,环境与前途虽知其艰难甚多,然并无如去年此时之拮据与窘迫也。此为特殊之佳象,可知修养心灵亦有进步也。”(124)《蒋介石日记》,1945年3月1日。他感悟到养生的有效性。蒋介石侍从唐纵在日记中也谈到蒋介石修身养生的相关问题。1942年12月19日,唐纵写道:“委座于其自记之日记中云,养气持志,谨言砥行,沉机观变,求贤任能,凡任大事者,缺一不可。吾亦记之,以为借鉴。”(125)《唐纵日记》,1942年12月19日,见唐纵:《在蒋介石身边八年: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第327页。
除了以上路径外,蒋介石身体健康还与其积极配合医生的医疗不无关系。蒋介石治病是中西医兼治的,他一直对中医持保护和支持的态度。1959年,台北荣民总医院于石牌阳明山麓建成便是专责担任“元首”级人物的身体健康维护即“总统病房”。这里的精心医治也成为蒋介石健康的重要因素。另外蒋介石还喜欢看奇幻歌舞与宗教电影等娱乐节目。
通过以上梳理,可见蒋介石有关修身与养生的日常生活层面具有多元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多元性主要指蒋介石涉及的面比较广,有健身、有读书、有饮食、有游玩、有保健等。至于其持久性,可从蒋介石日记里一览无余。如1934年4月5日重订的日课表,其内容包括:6时起床,静坐默祷;7时看书;8时30分祷告;9时早餐;10时批阅;11时30分会客;下午1时午餐;2时休息;3时批阅看报;4时会客;6时散步;8时晚餐;9时默祷;9时30分记事;10时就寝。但这样的调整其实并不大。(126)林桶法:《蒋介石的生活作息与时间观》,见罗敏主编:《蒋介石的日常生活》,第251页。以上涉及的修身养生项目,蒋介石都是几十年坚持下去。他不但重视自己的修身养生,对亲属和部下有时亦十分关注,比如经常督导他们要进行体育运动与阅读王阳明、曾国藩的书籍,有时还和张群等人探讨静坐等健体项目,多次和亲属与部下一起去游玩,这些督导和实践活动无疑对他们的修身与养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梳理蒋介石的日常生活(所谓其“私领域”),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视角观察蒋介石的“另一个历史面相”,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蒋介石这个历史人物。总之,历史人物是多元和复杂的,我们研究历史人物时,需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做到实事求是,尤其要防止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