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泽,颜雨萱,门瑞雪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始终遵循的价值导向。课程思政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手段,更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点,将其融入到课程设计、教学、反馈的全过程以充分发挥育人效能。医学院校作为培养人民健康卫士的摇篮,在注重提升学生医学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着重加强包括人文素养等在内的综合素养训练。因此,在人的全面发展视角下考量医学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人的全面的发展内涵丰富,涉及到人自身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关系等多维度的全方位发展。人的需要也是伴随成长历程,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在低级阶段,劳动作为一种基本生存手段,以此来满足自身生活需要。步入高级阶段,人类开始追求一种更高境界的精神生活,实现自身最大的社会价值必然就成为了满足基本生活基础上的首要需求。随着交往形式和内容的不断丰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愈加复杂,单纯的以劳动能力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不足以支撑人的全面发展,那么锻炼其他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就成为了后续发展的动力,而这也正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重点。课程思政主要是把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基础知识、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等内容有机整合融入到各个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去,潜移默化地去对每个学生的思想意识、言行举止等形成积极影响,从而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因此,加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举措,也是满足医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同时在新的起点上,社会的全面进步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特别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这对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找准突破口,化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满足行业需求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加强医学伦理、科研诚信教育,发挥课程思政作用。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指向是为了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医学人才,在提升个人竞争优势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两者是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的。
医学生的专业素养教育是医学院校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与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目标导向并不相悖。课程思政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一环,注重课程的“思政味”,并非是弱化专业学习,二者是同向同行、不可割裂的有机整体。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教育主渠道,以专业教学和思政育人的双重视角,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优秀思政教育资源,提高实践课程的社会传递价值,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思政教育转化为专业学习的自身动能。例如,以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为教学背景进行气管插管等专业实操,使学生尽可能地切身感受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救治过程中的神圣使命和担当精神,从而激励其对专业技能学习的主动性。
新时代背景下,医学院校的教育宗旨不仅是培养可以堪当治病救人重任的医务工作者,还应侧重于对医学生进行包括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在内的综合素养的强化。《意见》中提出要坚持以医学新内涵来加强医学生综合培训,加强包括仁术、学术、技术等方面的教育。这就要求课程思政建设要拓展教育视野、多角度全方位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首先,加强医学史观教育,涵养“医学文化”底蕴。实践教学中,可组织撰写医学事业发展调研报告,开展医学发展史沙龙,激发医学生投身医学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增强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关怀。其次,加强生命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生活理念。生命教育的核心是倡导对生命的认识、尊重和敬畏。充分利用抗疫资源,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提升学生呵护生命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日常锻炼的良好习惯和健康心态。最后,加强榜样激励教育,发挥示范引领效应。要加强组织每年的医学生宣誓、授帽仪式等活动,强化仪式教育。组织战疫故事报告会,发挥行业榜样引领作用。拓展云端思政阵地,依托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媒介讲好抗疫先进人物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