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技术分析

2023-03-22 03:43冉师尚邓新辉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容县泥石流滑坡

冉师尚 邓新辉

摘要 为了切实、有效地减少容县地区地质灾害给周边居民所带来的危害,地质工作者必须深入调查区域内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总结区域内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充分调查分析当地地质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对应的策略对其予以防治,从而使当地居民减少因地质灾害而遭受的损失,加快当地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阐述了容县地区的地质条件,分析了容县地区的地质灾害特征,提出了几点容县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12–0-04

Analysis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Thei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in Rongxian County

Ran Shi-shang et al(307 Nuclear Geological Brigade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uigang, Guangxi 537100)

Abstrac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reduce rong county area geological disasters to the surrounding people of hazards, geological workers is necessary in the area, the possible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 risk, and summarizes the basic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geological disaster development, fully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root cause of local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take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is way, the local people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losses caused by geological disasters, but also help to improve the local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work. And this is also in the face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the need to cause the relevant personnel to pay high attention to a major content.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Rongxian County,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proposed some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its reference.

Key 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妥善解决地质灾害问题,容县地区的行政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制定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地质环境提供安全、科学的措施保障。通过深入分析当地地质特征及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潜在因素,可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1 容县地区的地质条件

1.1 气象水文

容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达到21.3 ℃,极端最高气温为38 ℃。据统计,该区的降水量相对较为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737.4 mm,最多年降水量是1998年的2 314.7 mm,最少年降水量为1995年的1 087.3 mm。最大日降水量为2016年11月20日的360.9 mm,1 h内最大降水量为2003年6月6日18:00的103.2 mm;5—7月为降水高发季节,同时伴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据空间情况而言,由北到南的降水量呈现出逐步增加的态势。南面的天堂山一带年均降水量相对较多,而其余各地的年降水量相对而言较少。特别是在2010年,容县持续性降雨引发突发性地质灾害,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也给部分当地的居民带来了巨大危害[1]。

此外,容县境内有锈江、杨梅江、四罗江等多条河流,均属西江水系的一部分。同时在境内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共有64座,水库容量高达9 429万m3,有效库容7 090万m3,全县多年地表水径流总量年平均为20亿m3,表明当地的水资源相对丰富。

1.2 地形地貌

容县西北部有大容山,主峰高达1 147.8 m,呈现东北—西南走向,长约35 km。西南部有天长山,主峰高达1 274.1 m,是云开大山的支脉,长约35 km。中部有都峤山,属于特殊的丹霞地貌,全域面积为34.19 km2。

县境内重峦叠嶂,五岭镶金,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地区,山地面积占据全县面积的85%左右。按地貌成因、组合形态、海拔构成等划分,可将该地区的地貌类型分为构造侵蚀地貌、侵蚀剥蚀地貌、侵蚀堆积地貌等。

1.3 地层岩性

容县境内以岩浆岩出露为主,面积约1 209.1 km2,占全县面积的55.83%。其次为沉积岩,面积约为914.65 km2,占全县面积的40.78%。变质岩及第四系全新统分布面积相对较小,分别为76.44和25.58 km2。以上数据说明当地的地质状况较为复杂。

容县境内的地层在新生界、中生界、上古生界和下古生界中遗留下来的部分皆有所出露。容县的变质岩受区域性大断裂,薄白—梧州断裂、灵山—藤县断裂的影响,在容县境内的东北部有小面积分布,岩性主要以构造地(岩)层的混合岩天堂山岩群片岩、天堂山岩群变粒岩等组成,其面积约为67.44 km2,占全县面积的2.35%,其特征是各型混合花岗岩和花岗质岩石混合、交织在一起。区内第四系土层可按成因划分为残积类型、坡积类型、冲积类型、洪积类型等[2]。

2 容县地区地质灾害特征

2.1 地质灾害类型

据统计,容县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和泥石流3种。截至2022年6月,已查明的地质灾害共有527处,其中滑坡有185处,占该地区地质灾害总数的35.10%;崩塌340处,占该地区地质灾害总数的64.52%;泥石流隐患点2处,占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0.38%。这些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危害居民生命财产安全[3]。

2.2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据统计,容县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9月,其中以5月份相对较多。在这段时间内,容县的降水量相对较多,说明容县的地质灾害与降雨之间的关系相对较为密切。

容县地质灾害发生的空间特征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区,其占据地质灾害发育总量的57.31%,地质灾害发育密度达到0.28处/km2。人类工程活动也将会在某种程度上诱发地质灾害。一般而言,人口聚集地越密集,人类工程活动就相对较为明显,就越容易诱发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容县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和泥石流3种。

(1)崩塌。容县已查明崩塌地质灾害340处。崩塌地质灾害主要由人工削坡和降雨共同作用形成,区域内的崩塌以土质崩塌为主,均发生在人工边坡上,大多数崩塌为滑移式崩塌,具有牵引性等诸多特点,容易导致较为软弱的残坡积层、下部的全风化破碎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出现破裂。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上部残坡积土体内将会产生张拉裂缝,垂直裂缝也会不断伸展,导致被裂缝切割的土体和上部结构的连接力逐步缩小。在降雨的诱发作用下,这部分土体就会形成崩塌。此外,花岗岩地区的土质崩塌现象也较为常见,容县区域内该类崩塌共有260处,均发生在人工边坡上,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4]。

(2)滑坡。容县已查明滑坡地质灾害185处,其主要发生在自然斜坡和人工边坡的土质浅层滑坡,规模较小。滑坡形成的诱发因素包括降雨、削坡和坡脚开挖等,其中降雨所带来的影响最大。目前,容县的滑坡仍处于不稳定状态。

土质滑坡的发育特征主要包括自然斜坡上的土质滑坡、人工切坡上土质滑坡和自然斜坡上的土质滑坡,坡度为27°~50°。地面植被以灌木为主,地面的滑面形态多为凹形和直线形,滑体厚度在1~8 m之间,以1~3 m为主。同时,花岗岩斜坡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破坏类型是以坡面的浅表层滑坡为主,滑坡发育厚度小于5 m,滑坡发育的层位主要以坡残积层为主,发育在全风化层的相对较少。

(3)泥石流。容县已查明泥石流地质灾害2处,分别为灵山镇的华龙村松根队、黎村镇的振新村香蚁队泥石流,均为坡面型泥石流,体积分别为1 560、1 125 m3,规模较小。

华龙村松根队泥石流山体的自然坡度为25°~40°,高差132 m,地表坡残积层厚度在2~8 m,岩性为以黏性土夹风化砾石为主,结构松散。滑坡体在大暴雨形成的坡面径流的冲刷作用下倾泻而下,分别形成了长53、165 m,宽12、6 m,厚度约0.5、1.0 m,落差35、60 m,体积分别为570、990 m3的2处泥石流,泥土从山坡上部崩解滑落,于坡脚处汇合,受建筑物阻挡,泥石流未向外部扩散。

振新村香蚁队泥石流的自然坡度为23°~35°,高差131.5 m。地表坡残积层厚度3~10 m,土质较为松软。强降雨使坡面土体重量增加,山坡上部土体逐步松动。目前,该隐患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坡面仍存在大量碎石,在强降雨、震动、土体累进破坏等因素的作用下,可能会引发更大规模的灾害。

2.3 地質灾害危害特征

据统计,容县从1965—2021年因地质灾害死亡9人,损坏房屋669间,损坏农田1 000 m2,损坏道路0.149 km,损坏水渠0.093 km,直接经济损失791.79万元。地质灾害危害对象以居民点为主,也会损害道路、农田、水渠、学校、卫生院等。

根据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划分,在52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中,险情特大型3处、大型5处、中型287处、小型232处,潜在威胁人口13 138人,潜在经济损失29 449万元。按照地质灾害隐患点类型统计如下:

(1)滑坡地质灾害185处,其中特大型2处、大型2处、中型97处、小型84处,威胁人口6074人,潜在经济损失10 474万元。

(2)崩塌地质灾害340 处,其中特大型1处、大型3处、中型188处、小型148处,威胁人口6 968人,潜在经济损失18 608万元。

(3)泥石流地质灾害2处,均为中型,威胁人口96人,潜在经济损失367万元。

2.4 地质灾害孕灾地质条件

容县辖区地处南华准地台钦州残余地槽的六万大山隆起带和博白拗陷带处,大部分地层为华力西期花岗岩。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性、水系、人类工程活动等关系密切。

(1)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不同地貌区地质灾害发育的数量不同,低山丘陵地貌区地质灾害点数量最多,其次为中低山区,河谷阶地灾害点最少。这主要是因为低山丘陵、低山、中低山地貌地区,地表高低起伏,人类工程活动以切坡建房、修路为主,导致原始斜坡力学平衡被打破,具备地质灾害的发生条件。而低丘盆地、河谷阶地地貌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地区,不具备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条件。

(2)地形与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坡度<35°的自然斜坡上,尤其集中15°~25°的自然斜坡上,而>35°的自然斜坡发生相对较少。这是因为15°~35°的自然斜坡风化层厚度相对较大,在降雨的作用下有利于雨水入渗径流从而易产生滑坡、崩塌;而坡度>35°的自然斜坡风化层厚度相对较薄,坡度较陡,利于雨水地表径流。

(3)地质构造与地质灾害。地质构造能够控制边坡的形成、发展和分布,影响边坡的稳定性,间接地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越靠近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地带地质灾害发生率越高。

(4)工程地质岩组与地质灾害。块状坚硬花岗岩岩组岩石风化强烈,风化层厚度较大,一般为10~30 m,岩性以砂质黏性土、砂土为主,结构松散,渗透性强,抗水性弱,在雨水冲刷侵蚀、坡脚开挖等外部因素作用下易沿着土体内的层内错动带或强弱风化接触带发生崩解和滑移,为滑坡、崩塌、泥石流易发岩组;块状坚硬混合岩岩组岩石风化强烈,风化层厚度一般为5~

20 m,岩性以砂性土为主,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中厚层状坚硬的砂岩、砾岩夹软弱泥岩、页岩岩组岩体表层风化破碎较强烈,节理、裂隙较发育,上覆风化层厚度一般在2~5 m之间,结构松散,岩性以含砂、砾黏土和碎石土为主,在雨水冲刷侵蚀作用下,切坡易沿着强弱风化面或节理裂隙面发生崩塌。

(5)水文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容县地区溪沟内常年有水,流量受季节降雨影响较大,到雨季时则水量增大或出现洪流,在溪沟水冲刷掏蚀作用下,导致斜坡处于临空状态,坡体应力分布状况发生变化,导致斜坡失稳,从而发生崩塌或滑坡。沟内发生崩塌或滑坡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物源,由于降雨增大,沟谷溪水冲击物源区所提供的物源以及流通区松散结构层,就会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6)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城镇建设、道路工程、农林业活动、矿产资源开发等主要人类工程活动最主要方式即为切坡,由于山多地少,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工程切坡活动呈加剧之势,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3 容县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3.1 保护优先,防治结合

地质环境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原则,是确保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5]。地质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含土壤、岩石、水体等多种自然元素。任何对地质环境的破坏都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因此,不能以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地质环境。在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地质环境的承受能力和长期效益。决策者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平衡短期经济利益和长期地质环境保护的关系。对于可能损害地质环境的活动,预防措施是关键,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水土保持措施、地质勘查等,都是确保地质环境不受损害的重要手段。

防治地质灾害的首要原则是预防。通过科学的地质勘查、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等手段,可以大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影响。尽管预防是关键,但治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工作人员需要及时、科学地进行治理,以降低其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同时,针对每次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人员都应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3.2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工程措施通常是为了直接增强坡体的稳定性而设计的,如修建挡土墙、截排水沟等,可以防止斜坡的崩塌或滑坡。工程措施见效快,效果明显。一旦建成,它们可以直接对抗地质灾害的威胁。但是,工程措施往往会带来一定的环境破坏或生态影响,并且长期维护和更新也是一项不小的成本。而生物措施主要是通过植树、种草等方法,增加地表的覆盖和土壤的锚固,从而间接增强坡体的稳定性。坡面绿化等生物措施还可以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减少水对坡面的冲刷。生物措施对环境的破坏小,长期来看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平衡。但是生物措施见效慢,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对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例如,工程措施可以快速增强坡体的稳定性,而生物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并改善环境。结合2种措施可以减少单一措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工程措施导致的土壤侵蚀或生态破坏可以通过后续的生物措施来弥补。通过结合工程和生物措施,可以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的长期可持续性。隨着时间的推移,生物措施会逐渐成熟,与工程措施一起确保坡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种结合方式尤其适用于那些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通过综合应用工程和生物措施,不仅可以快速应对现有的灾害威胁,还可以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提升经济性与合理性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确保安全、经济和合理性非常重要。在任何防治工作开始之前,必须确保所有活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这意味着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评估,并确保所有工程和措施都基于科学的知识和经验。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通过采取适当的工程和生物措施,可以降低灾害的风险。

防治工作还需要考虑其经济成本和可能的回报,这不仅包括直接的经济成本,如建设和维护费用,还包括间接的社会和环境成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平衡不同的方案,从而找到最适合当前环境和预算的解决方案。在防治工作中,需要尽量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例如,通过合理规划,减少施工期间对居民区的干扰。在采取防治措施的同时,还应考虑对环境的修复和恢复,包括植被的恢复、土壤侵蚀的减少等。在规划新的居民居住区或其他设施时,需要考虑到地质条件和其他相关因素,以确保布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合理性不仅体现在当前决策上,还要求考虑未来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效益。例如,要选择那些随着时间推移仍能保持稳定性的工程措施。

3.4 减少危险因素及其所带来的威胁

工作人员应及时排查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必要时及时撤离区域内的人员,减少居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同时,要合理规划城乡用地,尽可能将集中的居民点规划在低风险地段。在高风险地区,针对重要的居民区和重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当采用合理的监控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监控,并及时予以防治。一般而言,在高危风险区不应当建立大规模的工业园区或大规模的工程[6]。

应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形式,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定期组织地震、泥石流等灾害的应急演练,培训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借鉴其他地區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本地地质灾害防治的整体水平。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主体和监管机制,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科研工作,鼓励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有效性。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防治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3.5 采用分区防治法开展治理工作

划分防治区,将其划分为重点、次重点和一般防治区3个等级,并对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工作效率。

重点防治区的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危害严重,具有较高的风险等级。要实施严格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定期进行巡查和检查。并采取紧急疏散措施,制定详细的疏散计划和路线。优先投入资源进行工程治理或生物治理,消除或减轻灾害风险。次重点防治区的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低,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应建立监测网络,定期进行监测和记录数据,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一般防治区的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低,风险相对较小。需要定期进行巡查和检查,关注地质变化情况。

通过划分不同等级的防治区,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灵活调整防治策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该方法的实施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质量,必须全面了解当地的地质灾害特征,并根据其特征来开展相应的防治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保证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影响,并尽可能地减少地质灾害对当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采用多元化防治措施,从根本上减少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水平,这也正是发展容县经济的关键性举措,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欧志笔.地质灾害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23, 35(1):19-21,26.

[2] 董鹏顶.浅析地质灾害治理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治理方法[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2(23):181-183.

[3] 谭妃艳.浅谈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34):88-90.

[4] 梁京涛,赵聪,马志刚.多源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应用中的问题探讨:以西南山区为例[J].中国地质调查, 2022,9(4):92-101.

[5] 李文洲.探究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27):242-243.

[6] 杨晓东,陈冬梅.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探究[J].四川水泥,2019(8):321.

猜你喜欢
容县泥石流滑坡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优秀小画家
泥石流
如何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以广西容县为例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学习用品(一)教学设计
泥石流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广西:玉林“容县沙田柚”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基于Fluent的滑坡入水过程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