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探讨

2023-03-22 01:39:44宗宏鸿何运鹏赖祖祥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潜力建设

宗宏鸿 何运鹏 赖祖祥

摘要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国家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公共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分析了气象服务现状和短板,探讨了改进措施,从而深度挖掘气象行业发展潜力,为气象防灾减灾事业贡献力量。

关键词 基层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潜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12–0-03

Exploration on Enhancing the Capacity of Grassroots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Zong Hong-hong et al(Gan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 Ganzhou, Jiangxi 341000)

Abstract Development of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was the national defense and reduc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climate change and the urgent need of building a higher level of a well-off society, was the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to strengthen social management and public service function, was to enhance the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dominance in the meteorological business, realize the whole jump.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hortcomings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and discusse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so as to deeply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meteorological industry, and contribute to the cause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Key words Grassroots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capacity; Potentiality; Construction

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气象服务在维护生命安全、发展生产、改善生态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当前,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基层气象部门管理职能划分不够清晰、气象部门科研技术人才存在一定的短缺等,无法满足广大群众对气象讯息的需求。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以满足大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为气象防灾减灾事业贡献力量[1]。

1 基层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气象行业逐渐兴起。然而,基层气象服务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对此,相关部门应调整气象局在气象服务中的定位、气象服务中心框架结构、人员配置,发挥企业和社会在气象服务的作用等,推进基层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8个方面。

(1)服务模式僵化,缺乏灵活性。目前,基层气象部门官方发布的天气预报仍以12 h或24 h间隔预报的方式为主,仅播报今晚、明天和后天的天气情况,且多数基层公共气象服务部门以乡镇为单位进行播报,气象服务内容方式与大众的需求差距较大。

(2)服务模式缺乏创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气象服务模式和技术支撑能力逐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各省气象声讯、手机短信、彩信定制率和影视节目收视率等均呈现下滑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气象服务已无法满足人们对气象信息的需求。

(3)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建设滞后。目前,传统的气象服务模式与发展现代化气象业务、建设现代化气象体系的要求不适应,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发布能力、抵御能力和防灾能力仍然较为不足。

(5)基层气象服务机构不健全。现阶段,基层气象服务中心的机构编制、技术力量和管理模式不足以支撑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此外,大多数县级气象部门将气象服务社会职能纳入综合地面观测岗位,并将地面测报、气象预报、气象服务合并为一个岗位,没有建立专业的气象服务团队。

(6)基层气象服务科技支撑薄弱。现阶段,基层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硬件、软件都有待提升,科技力量薄弱。

(7)基层气象服务专业人才匮乏。现阶段,基层气象部门缺乏体制机制创新,没有建立专业气象服务人才考核和激励体制,导致人才短缺。

(8)基层气象服务与社会互动不够,缺乏全民参与的协同机制。目前,基层气象服务工作没有充分发挥社会作用,缺乏社会化观测。基层气象服务常会出现天气实况与预报有偏差、气象灾情收集不准确等情况[2]。

2 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建议

基于基层气象服务现状,提升基层气象服务能力,增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至关重要。基层气象部门气象服务发展建议如下。

2.1 增强气象部门协同合作,满足大众气象需求

为提升基层气象服务能力,国家省、市、区、县四级气象部门应协同合作,发挥中国气象局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和本地气象部门资源优势,加强本地气象服务智能化建设,强化国家对省市县各级气象的技术支撑体制和协同合作。

目前,我国气象局官方开发了一款气象预报服务手机软件——“中国天气”,成功实现了细分气象市场,可以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专业气象服务、人工智能服务,其气象融媒体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此外,“中国天气”实现了天气预报实时预报、实时发布,并且可以根据雷达资料,实现5 min实时探测地理信息系统、卫星资料和地面观测站资料等,实现高分辨率精细化实时智能预报[3]。

基层气象部门可充分利用国家级资源,高效化利用本地雷达数据,弥补本地短临近预报的短板,实现更为精准、实时的气象服务,以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气象需求,

2.2 发挥行业优势,建立气象监测网

第一,基层气象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气象资源,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预警服务能力,加大公共气象服务本地化发布技术创新,建立灾害性预警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气象科技服务等综合气象服务平台,实现更早感知风险、智能识别、精准预警、对点推送等功能。

第二,基层气象部门应发挥气象部门的行业优势,建立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网、土壤水分监测网、天气雷达监测网、雷电观测网、生态气候环境监测网和区域气象观测网等,以解决当前数据使用效率不够高、数据的使用分析和有针对性的深加工远远不够、气象数据用于专业气象服务的能力不足、公共气象服务对社会的需求反应偏慢和对数据应用敏锐度不高等问题。

2.3 挖掘气象大数据价值,提升经济效益

气象大数据平台是中国气象局对外提供智慧气象服务的云平台,是发展“互联网+气象服务”的基础设施平台,服务领域涉及国家气象数据服务和天气数据接口以及天气实况API等。当前,大部分基层气象部门未充分利用大数据建立众创平台,缺乏应用气象大数据的意识和措施。基层气象部门应积极挖掘气象大数据的价值,提升气象大数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第一,基層气象部门应分析、挖掘本地气象资源,并将其应用到本地区各个行业中。当前,气象大数据价值没有被完全挖掘,基层气象服务不够精细化、多样化和个性化,行业内大多数的数据合作还停留在“第一层级”。基层气象部门应及时、准确地播报气象信息,帮助各行业避免天气带来的损失。

第二,基层气象部门应以气象服务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为主体,发挥大众在大数据方面的核心作用。统计数据表明,社会对公众气象服务发布发挥着核心的作用[4]。气象部门需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众创平台,激活气象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开展新预报方法。同时,拓宽大数据获取的渠道和途径,丰富数据数量、提高数据质量。此外,基层气象部门可以通过项目合作、协同创新等方式,达到与社会力量共同实现大数据应用的效果。

第三,基层气象部门应结合本地优势和产业,包括电力、交通、农业、康养旅游、服务业等,利用气象资讯发展当地产业。基层气象部门应洞察气象对产业的影响,及时、准确地播报天气信息,让相关行业人员从中发现商机,从而提升当地经济效益。例如,持续高温天气下,水果市场的西瓜销量、电器市场的空调销量会明显提升,城市生活用电量会快速上升;下雨天早餐店和快餐店客户会有所减少、各大商场百货店雨伞雨衣销售量会明显提升;冷空气来时防寒衣服销售更快等,都体现了气象大数据的巨大潜力;此外,赣南地区的脐橙气候认证和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活动也是通过有效利用气候资源而实现的。

2.4 建立众创平台,开发利用气象大数据

目前,气象大数据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气象服务离百姓的精细化、多样化、个性化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国内气象服务和行业相结合的路程才刚刚开始,行业内大多数的数据合作还停留在“第一层级”,而气象服务的价值远不止如此。气象不是万能的,但气象可以帮助很多行业解决无法避免的天气损失和服务优化问题[5]。

基层气象部门应积极分析、挖掘本地气象资源,并应用到本地各个行业。基层气象可拓展的领域非常多,可以结合本地气象优势发展产业,电力、交通、农业、康养旅游、服务业等,例如脐橙气候认证和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活动就是赣南利用气候资源的一个非常成功案在康养旅游方面,则可以通过厘清气候发挥疗养作用的机制,以及适用于气候疗养的疾病,加强对生态资源等重点气候康养旅游区域气候资源评估,做深做细,为气候康养旅游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加大与各行业的合作力度。

基于气象和各行业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精准度,目前气象部门相关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可以满足不同气候条件下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通过精准推送预测、实时天气信息等方面增加人们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的能力,成为可实时分析应用的“活数据”,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民生。

统计数据表明,社会对公众气象服务发布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对于非基本气象服务,明确以气象服务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为主体,气象事业单位逐步退出的机制,从而发挥企业利用大数据的核心作用非常重要。气象部门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众创平台,激活气象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开展新预报方法。同时,积极拓宽大数据获取的渠道和途径,丰富数据数量,提高数据质量[6]。

此外,由于气象部门大数据应用人才比较少,相关部门可以通过项目合作、协同创新等方式,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实现大数据应用效果。同时,建立基于大数据风险分析的行业气象服务,同时革新改变气象服务模式。其中,气象全行业大数据包括部门数据、行业共享数据、社会探测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

2.5 大力推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公众气象服务组织体系建设

第一,建立公众气象服务互动模式,尝试社会化天气观测模式,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的参与感、获得感,扩大气象服务传播面。气象服务社会化道路主要是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提升公众气象服务水平。

第二,通过实践和大数据分析,借助社会力量承担气象部门的公众气象服务。目前气象观测网密度不能满足精细化观测要求,大多数基层气象部门往往无法监测到局地强对流天气,如短时冰雹,龙卷等局地强对流天气。相关部门应大力推广全民观测,让社会化探测模式落地,可大力提升气象信息的获取效率,提高气象采集频率[7]。

第三,基层气象部门可以利用天气预报等手机软件,结合GPS定位功能建立上传天气现场图片和视频功能,鼓励人人参与采集上传天气现象相关数据,有利于大大丰富气象采集数据和服务内容[8]。

2.6 优化基层气象服务人员配置,提高气象服务能力

为加强气象服务人才和资源配置,基层气象部门应整合省、市、县级气象资源,提高本地气象服务能力。

第一,扩充人才队伍。当前,基层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人员配置无法适应社会对气象服务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基层气象部门应扩充气象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提升气象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明确责任分工,鼓励创新,制定相应的人才激励制度,培养专业的气象服务人才队伍[9]。

第二,整合各地资源。目前,基层气象部门与其他气象部门之间的联系过少,导致各地区气象资源无法得到整合,气象服务质量也无法得到提高。各地区气象部门之间应规划性地进行合作,互相分享气象相关资源,高质量地完成气象服务工作。

第三,加强内部管理和绩效考核,激发干部职工气象服务潜能。基层气象部门应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评估体系,利用互联网这一便捷且高效平台,驱动广大群众进行意见输入和反馈,将百姓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纳入部门绩效考核[10]。

2.7 建立公众气象服务互动模式,扩大气象服务传播面

通过实践和大数据分析,借助社会力量实现气象行业的传播服务传播任务将成为未来的趋势。气象服务的社会化道路就是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推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公众气象服务组织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众气象服务水平。

目前,气象观测网密度还不能满足精细化观测要求。例如,部分气象部门对于短时冰雹、龙卷风等局地强对流天气的监测还不够细化,有时甚至检测不到。通过全民观测,有利于实现社会化探测、观测,大力提升气象信息获取效率,提高气象采集频率。此外,气象部门可以结合用户手机端的“天气”APP,利用GPS定位功能、上传天气现场图片和视频功能,鼓励人人参与采集上传天气现象相关数据,从而大大丰富气象采集数据和服务内容,从而提高气象部门的防灾、减灾能力[12]。

2.8 建立完善的气象服务体系,提高气象数据的准确性

第一,把气象信息转化为用户认可的价值,以不断提高预报准确率为根本。从市场和技术的角度,基层气象部门应不断细分气象市场,扩展服务范围,完善技术架构,通过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用户解决问题。

第二,在确保数据安全前提下,主动作为,推动本地气象数据开放和气象数据服务。基层气象部门应向市场提供气象数据,利用第三方社会企业对气象数据价值深度挖掘,提升气象数据的准确性[13]。

3 结束语

目前,基层气象部门开展的公共气象服务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气象服务能力的建设和提升任重道远。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的提升不能仅限于气象部门,而应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企业的优势,同时加大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以弥补公共气象服务的不足。新时代背景下,坚持公众气象服务社会化、专业气象服务企业市场化、气象灾害预警、气象预报服务智能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梦男.北京公共气象服务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3(10):456.

[2] 王颖,刘丹妮,马辛宇,等.“互联网+"时代浙江省气象服务产品的現状与发展[J].浙江气象,2019,40(1):38-42.

[3] 张璐,王斌飞,孙琳琳,等.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21):74-76.

[4] 胡鹏,桑瑞星,苗长明.新时代气象服务分类发展的困境与实现路径[J].浙江气象,2019,40(1):1-4.

[5] 李磊,曲明星,隋津.如何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J].吉林农业,2019(23):109.

[6] 王丹,曾璐,马小燕.基层气象部门开展公共气象服务的思考[J].山西农经, 2017(22):39.

[7] 曲淑珍,刘鹏.县级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7(4):208,210.

[8] 郭红艳,马丽,侯玉环.新常态基层气象台站公共气象服务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22):307,309.

[9] 张海涛,马朝晖.关于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的思考[J].北京农业,2014 (33):212.

[10] 李德章,胡永松,聂祥.浅谈公共气象服务的认识与思考[J].科技风,2014 (13):213.

[11] 徐正芬,祝铭,涂慰云.基层气象部门开展公共气象服务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3,33(8):176-177.

[12] 李玉平,高由信,张军,等.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2(14):294,296.

[13] 郑旭晖.公共安全视角下的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困境与出路[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潜力建设
艺术的纯真潜力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24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潜力榜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32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
报废汽车拆解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