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语专业留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思考

2023-03-22 23:36薛青张睿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13期
关键词:泰国人泰语休克

□ 薛青 张睿/文

交际双方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会因为突然处于异己文化生活环境而出现“文化休克”现象。(跨文化交际学将交际双方由于各自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在交际过程中产生交际冲突的情况叫做“文化休克”。)其突出表现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所以中泰两国之间存在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泰语专业留学生面临着言语和非言语两方面的文化休克问题。为了更好进行文化适应和跨文化交际,泰语专业学生应该积极寻找诱因,端正跨文化交际态度,并寻求有效的跨文化实践方法。基于此,本文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切入点,探讨泰语专业留学生的“文化休克”现象,以期探索文化适应的有效方法。

1 文化休克的概念

“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1960年由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卡莱沃·奥博格首先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突然处于异己文化生活环境,或是脱离自己原来的文化环境后产生的一种慌张、迷惘、疑惑、恐惧,甚至排斥的心理状态。面对陌生的文化符号,加上以往熟悉的社会交往手段和方法失效,人们对这个陌生的文化感到无法理解,很难沟通。文化休克发生于从一个熟悉的文化进入陌生的文化环境,只要是文化环境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文化休克都可能出现[1]。

2 文化休克的表现

2.1 言语交际中的文化休克

每个文化都有独特的言语交际规则。如何用语言进行交流,每个文化都有独特的规则和模式。刚到泰国学习的泰语专业学生,虽然具备初步的泰语表达能力,但由于两种语言之间的语言规则差异很大,同学们缺乏真实的语境训练,并且容易受到母语语言规则的“负迁移”影响,他们在说泰语时往往照搬母语语言规则,而不能自如地进行两种语言的规则转化,往往说一些“中式泰语”,导致泰国人无法理解,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

言语规则的转化只是一个方面,可以通过后期训练逐渐改善,但受文化影响的言语行为通常表现出“不可翻译性”。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的交际规则在同一语境中会相互碰撞,因此需要进行“交际规则”的转化。在这方面,交际规则的正确转化比语言规则更为重要,因为即使外语不够流利,人们会原谅“外国人”,但如果违背了文化交际规则,可能引发强烈反感和文化冲突。

2.2 非言语交际中的“文化休克”

非言语交际,是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尽管语言沟通起到的是一个方向性和规定性的作用,但是,事实上非言语沟通往往更准确地表达了传递信息的真正内涵。根据美国知名学者拉里·A·萨默瓦的研究,在人们面对面的交际中,言语行为只占信息社会内容的35%左右,其余大约65%的信息量都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的。

非言语行为和言语行为一样,也具有“可翻译性”和“不可翻译性”。有些非言语行为是可以跨文化背景使用的,比如手掌向外竖起食指和中指的“V”手势,在许多国家都可以表示胜利或者愉悦的心情。但是,受不同文化的影响,非言语行为在更多的时候同样是不可以跨文化背景来通用的,它们中有些具有独特性,有些则具有独立性[2]。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非语言行为得不到正确的理解,就会扭曲双方真实的交际意图,产生误解从而导致文化休克。例如,在中国,伸出拇指和小指这个手势代表着6或打电话的意思,而在泰国,则是说对方很笨。当你想跟泰国人说电话联系时,千万不要做这个手势,小心对方翻脸。因此,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需要正确理解对方非言语行为所表达的含义,同时也要避免使用本民族文化规范来盲目使用非语言行为,否则就很可能造成交际的失败,产生“文化休克”。

3“文化休克”产生的原因

3.1 语言休克是文化休克的决定性因素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由于不理解对方的语言和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而导致交际失败或不畅,这种现象就是“语言休克”。“语言休克”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首先出现的交际障碍。部分泰语专业学生因为语言能力方面的不足,承受着过度的紧张和巨大的压力,导致学习效率以及创造力直线下降。他们开始排斥当地人和当地文化,封闭自我,缺乏学习泰语的热情,拒绝学习和使用泰语,整天与中国学生待在一起,不与当地人打交道,也不愿意结交泰国朋友,同时自我隔离与疏远让他们即使身在泰国也无法获得新的语言知识输入,拒绝和排斥的态度使学习者的泰语能力得不到任何提高。因长期不使用泰语,他们语言能力急剧下降,进一步封闭自我,陷入了恶性循环。更有甚者,因为孤立的学习环境而沉迷于游戏,荒废学业。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同文化的言语交际规则、交际模式各异,交际双方很容易相互误解。人们按照本文化的规则说话,发出信息,而接收信息的人未必按你的本意来理解你说的话。爱德华·霍尔根据文化中语境在交际中的重要性高低,将它们分为高语境(Higher Context)文化和低语境(Lower Context)文化。在高语境文化中,交际信息大部分是通过环境传递的或者已经内化于交际人,少部分蕴含于语言中。而低语境文化中,强调关注话语本身的内容,而不太注重有关情景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和泰国都属于高语境文化国家,但由于两个国家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完全不同,所以在实际的交际中即使同一句话在不同文化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定相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除了学习彼此的语言(或使用同一种外语),还要尽量去了解对方文化的交际模式,了解彼此的言语使用规则,避免因交际模式的差异而产生的“文化休克”。

3.2 文化碰撞影响着人们的交际方式

人是社会的人,文化是一整套的象征符号系统。文化也是社会的,因此文化对交际方式有决定性的影响。

对泰国人来说,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有人任意触摸某人的头,则被认为是对被触摸者的极大侮辱,若用手打孩子的头,孩子会得病。孩子的头只允许国王、高僧或父母抚摸。泰国人之所以如此重视头,是因为他们认为头颅的天灵盖处是人的灵魂出入之处,所以是人特别要注意防范的地方。

泰国人信奉佛教。在泰国人的观念中,脚是最低下最脏的。当你与泰国朋友围坐在一起时,切勿把鞋底翘起,对准任何人。用脚指东西更是失礼,而用脚踢门,则会受到人们的唾弃。泰国人在进入房间时都要脱鞋,这是为了保护房间的清洁,也是对主人的尊重。进入寺庙或其他宗教场所时,赤脚也是一种表达尊敬和虔诚的方式。因为佛教教义强调尊重和谦虚,赤脚可以表示自己放下身份和地位,以一种谦卑的心态面对神灵。

交际是一个编码解码的过程,而语码是由文化象征符号组成的。因此,交际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例如,泰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方面存在着差异,主要体现在定语及其所修饰的中心词的语序上,即泰语中的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而中文则恰恰相反。很多泰语初学者由于受到汉语母语的影响,初期的语法规则学习经常出现混乱。

另外,交际双方还要注意异国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规则。例如,泰国人等级观念比较重,在称呼上比较讲究,对有职务的人,以职务相称,一般情况下在职务前加上“先生”“女士”表示礼貌,使用敬语词“คุณ”(称呼第二人称的敬语词,意味“您”)。对地位和身份高的人或长者,则在其职务前加上敬语词“ท่าน”表示尊重(同称呼第二人称的敬语词,意味“您”)。在称谓上,泰国人对陌生男性称“先生”,对陌生的女性称“夫人”“小姐”或“女士”。如果是熟人、朋友或者同事之间则以“兄”“弟”“姐”“妹”相互称呼,夫妻之间也习惯用“兄”“妹”作称呼。泰国人讲话简短、温和,讲话时在句末加上语尾词“ครับ”“คะ”“ค่ะ”(都是敬语词,无特殊含义)以表示礼貌。

4 跨文化适应和具体实践

跨文化适应是跨文化交际中必然要经过的一个阶段,但这个阶段的长短和强度却是因人而异的。作为泰语专业留学生,如何顺利度过文化休克阶段,不仅需要具备正确的态度,还要积极寻求正确的方法。

首先要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一定要经过一个文化适应的过程。斯韦勒·利兹格德1955年提出了“U型曲线模式”(U-Curve Model)。该模式把跨文化交际者的整个心理过程依据其满意程度画出一条曲线,这条曲线的变化类似于一个U型,经历跨文化适应的4个时期:蜜月期、危机期、恢复期和适应期。文化休克发生于危机期,正处于“U型曲线模式”的最底端。在这个时期,文化隔阂、语言障碍、社会习俗、衣食住行等具体问题都凸显出来。但是只要能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人们就可以进入到恢复期,接受和适应新文化,并且能够解决文化冲突中遇到的问题,对新文化有一定的归属感。而到了适应期后,这时的人们在很大程度上适应和掌握了新的文化,本质上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双重文化身份,具备了二元文化的意识和能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事实上,文化休克作为一把“双刃剑”,既能阻碍文化适应,同样也可以转化为文化适应的动力。泰语专业留学生应该以积极乐观自信的态度坦然面对种种情绪和身体的不适,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趋利避害,将文化休克的压力和焦虑变成学习和适应的动力,顺利度过文化休克期,快速迈入恢复期和适应期。

其次要树立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在全球化背景的推动下,新时代的外语人在交际中要打破狭隘的文化中心主义,不以自己的文化为标准去评价他国文化,学会用包容的心态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俗,努力了解和适应对象国文化,学习对象国语言,熟悉对象国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入乡随俗”,尽快完成新的文化身份的重塑。

最后要努力掌握目的国语言。“工欲其善事,必先利其器”,泰语就是那个“器”,“器”好了事半功倍。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提高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有力的保证,也是自信心最可靠的保证。

5 结语

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方面,是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对语言学习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泰语专业留学生来说,如何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做到语言互通,文化包容,顺利度过文化休克阶段,从而实现异国文化圈的语言适应和文化适应,成为一个优秀的外语跨境人才,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引用

[1] 朱洪泽.跨文化交际下的文化休克现象考察[J].新楚文化,2022(2):71-74.

[2] 张世涛,徐霄鹰.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泰国人泰语休克
泰国人对数字化生活习以为常
谨防过敏性休克
泰国人对“路边野餐”情有独钟
泰国人买彩票痴迷车祸数字
《暹罗馆译语》与现代泰语读音差异
浅析提高泰语阅读技能之我见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浅谈《泰语听力》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云南省精品课程《泰语听力》系列论文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
请您收藏
——过敏性休克和肺水肿的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