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小彪/文
在网络时代,群众文化对表演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大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表演艺术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赏方式,这使得表演艺术的观众群体大规模扩大,但是面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另一方面,群众文化的影响导致了表演艺术形式的多样化,艺术表演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舞台演出,而是融入了各种新媒体和互动形式。基于此,本文就网络时代下群众文化对表演艺术的影响与挑战展开深入探讨。
在过去,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表演艺术,而在网络时代,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观众可以主动参与到表演艺术中。例如,很多舞蹈、音乐和戏剧类节目通过网络平台发起活动,鼓励大众参与其中,并展示自己的作品,任何人都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观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与创作者进行互动,提出建议,共同构建和塑造作品的发展。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视频分享平台等工具,群众可以更加自由地参与到表演艺术中,在创作者和受众的角色之间不断转换。这种参与性促使表演艺术更加立体化和多元化,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满足感,丰富了观众的选择和体验,能激发更多潜在的创作者参与到表演艺术的创作中[1]。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艺术家可以直接与观众进行沟通和互动,分享他们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观众通过关注艺术家分享的内容,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到最新的艺术表演信息,还能够与艺术家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这种直接的互动不仅能促使观众对表演艺术建立更深入的了解,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展示和推广自己的作品。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和推广也使得传统表演艺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观众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观看到全球各地的表演艺术作品。观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和转发等方式,将自己喜欢的作品推荐给更多的人,形成艺术作品的传播效应。这种传播方式不仅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也为表演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通过网络直播平台,艺术家可以实时进行表演,通过摄像设备将表演内容同步传输到观众的电子设备上。观众通过网络直播平台观看表演,同时通过弹幕、评论等方式与艺术家进行互动。这种实时性和互动性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表演艺术中,增强了观赏的沉浸感和参与感。同时,网络直播还可以突破地域限制,使得更多人欣赏到全球范围内的优秀表演艺术作品。网络直播也为表演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契机。在网络直播中,艺术家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舞蹈、戏剧等不同形式的表演相结合,创造出更具创意和冲击力的作品。同时,网络直播还为跨领域的合作提供了便利,艺术家可以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打破传统表演艺术形式的边界,创造出更加多样化和具有创新性的作品[2]。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许多自由艺术家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建立个人创作和表演的品牌,将自己的作品推广给更广泛的受众。通过个人网站、个人社交媒体等渠道,艺术家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创作风格,吸引更多的关注和粉丝。这种平台化的模式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使得艺术家能够更加独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与观众建立更加直接的联系。同时,个人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也为艺术家提供了商业化运营的机会,通过广告、赞助等方式获得收入,从而实现自身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增长。
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推动大众的娱乐需求持续增长。只是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和情感需求,一些表演艺术作品过于强调营销和商业利益,而忽视了对艺术价值的追求。一些现象级综艺节目通过采取娱乐化的手段,如明星效应、煽情故事等,获取高点击率和收视率。这种娱乐化、功利化的倾向使得一些优秀的表演艺术作品难以受到重视。艺术创作的纯粹性和思想性受到挑战。一些重视商业利益的制作公司更注重观众的欢笑和泪水,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了对艺术理念的深入探索和创新。同时,这种娱乐化、功利化的倾向还会导致一些艺术家过于迎合市场需求,而丧失了对追求纯粹艺术的初心。
短视频平台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观看平台,观众更容易接触到时间较短、内容简单的视频作品。相比之下,传统的表演艺术往往需要观众花费较长的时间,保持较高的专注度。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更加注重形式的创新和娱乐性,强调简洁明快的节奏和视觉冲击力。这与传统表演艺术的深度表达和情感交流有所不同。观众通过短视频快速地浏览和消费大量的信息,形成了碎片化的观看习惯。这种快速浏览和消费的模式对于传统的表演艺术来说是一种竞争和挑战[3]。
通过网络平台,观众可以轻松地获取各种类型的表演艺术作品,选择的机会更多了。观众的兴趣爱好和审美观点各不相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搜索,选择性地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观众口味多元化使得表演艺术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传统的表演艺术形式和题材可能无法满足所有观众的需求。因此,表演艺术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自己的创作和表现形式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例如,结合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和潮流元素,将现代舞蹈、音乐、戏剧等不同艺术形式进行混搭,打造出符合观众口味的作品。
网络时代的互动性给表演艺术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表演艺术是一种单向传播形式,观众只能被动接受演员的表演。而在网络时代,观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直播平台等渠道与演员进行互动,提出问题、表达意见,甚至参与到表演中。这种互动性为观众提供了深度参与到表演中来的机会,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忠诚度。观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与演员进行互动交流,表达自己的喜爱,提出自己的批评建议。这种互动不仅会影响观众对作品的态度和评价,还会对演员的表演产生一定的影响,激发演员的创造力和表演激情。然而,网络互动也对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演员需要更好地与观众互动和沟通,及时回应观众的提问和意见,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同时,演员也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素养沉淀,以应对观众的各种反馈和要求。
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反映时代的媒介。制作方和艺术家必须在创作时保持真诚、发挥创造,不受外界干扰和质量的制约。他们应该坚守自己的艺术信念,勇敢地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追求卓越和创新。同时,制作方和艺术家应该注重对艺术作品的深度思考和内涵挖掘。他们需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观点,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对生活、人性、社会等问题的思考和理解。艺术创作需要有深度,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艺术创作的追求需要艺术家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表达能力。同时,艺术家还应该关注社会时事和文化潮流的变化,与时俱进,使自己的作品更具时代特色和审美价值[4]。
为了培养提高观众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素养,需要加强艺术教育工作。政府、相关机构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艺术教育机会,包括学校教育、社区培训、艺术家讲座等形式,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艺术,提高他们对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艺术教育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通过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艺术的未来接班人。此外,政府、机构和社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广传统和当代优秀表演艺术作品。可以通过组织各类艺术节、演出、展览等活动,让观众近距离接触和欣赏高水平的表演艺术作品,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整个社会的艺术氛围。
为了推动表演艺术的发展,需要鼓励艺术家进行创新和跨界合作。艺术家可以借鉴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将多元的艺术元素融入自己的表演艺术作品中。例如,艺术家可以将舞台艺术与影像技术相结合,打造出更加多样化和具有创新性的作品。这种多样化的表演艺术形式不仅能够满足观众对艺术的多样化需求,也能够促使艺术家主动开拓表演艺术的表达空间,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性。通过跨界合作,艺术家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碰撞出火花,创作出更具有独特风格和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此外,要注重培养表演艺术的新人和新力量。要建立健全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为年轻的艺术家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艺术家和制作方可以积极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推广和传播优秀的表演艺术作品,与观众建立更直接的联系,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忠诚度。艺术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与粉丝互动,分享创作心得,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制作方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支持。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的运用,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艺术作品也能够被更广泛地传播和欣赏[5]。
为了增强观众与艺术家、作品之间的情感共鸣和互动,需要注重公众参与和社区发展。社区文化活动是一个促进观众与艺术家互动的重要平台。政府、机构和社会应该支持和鼓励社区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为群众提供更多参与表演艺术的机会。例如,在社区公园或文化中心举办免费的音乐会、舞台剧等演出,邀请艺术家进行现场表演和互动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拉近观众与艺术家之间的距离,也能够增加观众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提升他们的认同感,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同时,还可以通过与社区其他文化组织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幸福感。
总之,在网络时代,群众文化对表演艺术的影响和挑战是不可忽视的。群众文化在为表演艺术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表演艺术带来了一定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艺术家和制作方应坚持艺术创作的追求,倡导多样化的表演艺术形式,积极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政府及相关机构应推动艺术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注重公众参与和社区发展。这些策略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得表演艺术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潮流,从而推动文化艺术的繁荣和进步。■
引用
[1] 李建国.谈群众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历史使命[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2):89.
[2] 陈旭.群众文化活动中表演艺术的实践探究[J].大众文艺,2018(12):8-9.
[3] 蔡明媚.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22(18):88-91.
[4] 杨春丽.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研究[J].今古文创,2020(37):89-90.
[5] 罗成林.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的发展[J].财富时代,2019(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