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厅 齐立也
5 月17 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旨在进一步夯实中小学生知识基础,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等一系列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科技格局,未来科技进步将更多依靠我国原始自主创新,必须通过科学教育解决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自主培养问题,在国际科技和人才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
中小学科学教育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课程建设方面,一些学校科学课的课时不足,质量还不够高;教育方式方面,一些课堂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知识灌输式、讲解式阶段;教育认知方面,很多学校和家长把科学课程当副科,认为把精力用到科学课程上缺乏直接收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科学教育资源的优化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此即破“山中贼”;另一方面是对科学教育的认知要进一步提升,突破传统固有思维,此即破“心中贼”。
目前学界对于科学定义表述虽尚存差异,但均鲜明指出了其最本质的特性——实践性。因此,做好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必须从加强实践入手,围绕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让青少年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找到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
第一,要把科学教育和科普教育相统一。科普教育侧重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媒体手段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教育则更重视系统化、实践化的培养。做好科学教育,不能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把科学知识符号化、概念化,在“黑板上教学”,而是需要加强“实战演练”,在科学实验、社会实践中增加青少年科学知识,提升其科学素养。
第二,要把标准教学和因地制宜相统一。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足开齐科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同质化、扁平化、单一化。科学教育贯穿于一切社会生活实践,不同类型的学校应依托各自的资源禀赋,发挥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当地科学教育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做到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以乡村学校为例,将农业资源优势融入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农业一线感受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不失为更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
第三,要把全面提升和创新拔尖相统一。科学教育既要全面加强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科学素养,也要发现和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其关键在于搭建平台、兴趣引导。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学校要组织开展好科技周、科技节等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科技兴趣小组、科技社团作用,支持学生自主开展科技活动,指导学生理性参加各类合规竞赛,在活动实践中发掘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第四,要把校内提质和校外拓展相统一。以科学学科的作业设计为抓手,动员学生自发参与科学探究和实践,书本上的作业要在书本外寻找答案。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校外的科技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引导学生追踪前沿科技,融合人文学科,培育学生的科学技能和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