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应链金融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展

2023-03-22 15:25:20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产业链供应链特色

阮 浇 施 若 葛 磊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我国民族地区农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立足于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布局,2014 年,农业部印发《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 年)》,明确提出要打造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链,做精做强特色农产品,实现农民的农业经营收入稳步增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链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21 年,农业农村部出台《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近年来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要继续推进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从抓生产到抓链条、抓产品到抓产业、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

1 文献综述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理念逐渐被引入农业领域,成为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创新,周晓强[1]认为,发展供应链金融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邹建国等[2]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得出农业供应链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农户的守约概率,并有利于缓解商业银行对农户信贷约束的结论;吴若冰等[3]立足于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研究,提出农业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缓解边疆民族地区金融供给不足和供给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为边疆民族地区振兴提供有效支撑;夏珂[4]提出现阶段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呈现数字化、竞争化、平台化的发展趋势,并基于此现状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索。

2 发展现状

2.1 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民族地区农业的发展受耕地面积少、土壤质量差、气候恶劣等因素的限制,此外,还包括交通运输、水利灌溉、防洪防旱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发展水平落后,民族地区的抗灾害能力薄弱等,各种综合原因导致民族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经济效益低。张兆忠等[5]指出,特色农业即依托于区域内独特的资源、气候、文化、市场等优势资源,开发和生产具有特色、市场竞争力强、品质优良的经济农作物。民族地区农业产业拥有独特的自然风貌和特色产品,具备将地方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先天优势和潜力,发展特色农业成为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民族地区基本形成了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农业产业,农业生产能力和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存在经营分散、规模化水平较低、资金投入不足、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受限、科技水平落后、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2.2 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孙飞等[6]提出农业供应链金融以农业核心企业为基础,以服务“三农”为目标,对链条上下游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相关资源进行整合,打破传统金融依赖不动产抵押发放贷款的融资模式,降低融资成本,满足链条上各主体的融资需求,进而为整条产业链提供系统性的金融服务。在农业产业链中,上游采购农资原材料等商品所产生的应付账款、生产环节里所产生的必要支出,以及下游经销商销售农产品所产生的应收账款,是出现在农业供应链上主要的资金缺口,同时也是维持产业链条运营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难题。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链组织历经萌芽、过渡、发展阶段,其平台建设、链条组织发展模式、信息披露技术、监管体系等逐渐成熟,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出“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金融机构”等多种组织形式,服务对象涵盖龙头企业和其他中小企业、合作社、农户、新型经营主体等,围绕农业供应链金融上各经营主体的个性化需求对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进行创新,有效引导金融资源服务于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3 农业供应链作用机制与发展模式

3.1 农业供应链作用机制

首先,供应链金融通过核心企业或农业合作社采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对链上各类交易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与分析,汇集行业相关信息,并与金融机构信息交流共享,拓宽信息渠道,多方合作,最大程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其次,供应链金融可以促使链上交易主体增信,通过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交易主体建立起较深的联系和了解,使得农业供应链金融具有一定的筛选机制,金融机构基于信用风险规避原则,会拒绝与违约企业合作,但链上各环节经营主体较为稳定,能保持良好的信誉度,这将促使整个产业链条经营主体守约增信,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对整个农业供应链的授信意愿,缓解产业链上融资主体所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最后,农业供应链金融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方面,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能利用核心企业和互联网技术将零散孤立的农户、商户、中小企业联合为一个整体,依托整体供应链的信用及资产获取金融服务,增加上下游各环节经营主体与核心企业的黏性;另一方面,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又能对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业给予金融支持,吸引保险、基金等机构和资金注入特色农业产业,推进民族地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局面的形成,促进特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3.2 农业供应链金融在民族地区的发展模式

3.2.1 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模式

该模式是以产业的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依托核心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较强的控制力,掌握着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交易流、商流、物流等重要信息。金融机构基于核心企业自身信用以及与上下游企业交易的信息数据,以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存货为质押,对链条上下游交易主体进行授信。例如,辣椒种植在贵州已有400 余年的历史,现今是贵州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为助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格局的形成,贵州遵义围绕“建设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这一战略地位,积极打造辣椒加工产业集群。2022 年,遵义播州全区试点推行“村社合一”组织模式,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民”的方式,建设辣椒订单示范基地,推进辣椒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贵州卓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辣椒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在辣椒产业链上,该公司从辣椒供种、育苗技术指导,到田间管理、最后统一收购,全程参与产业链条上各环节,保证辣椒的优良品质和销售渠道,致力于实现辣椒产业高端化、标准化、品质化的发展。

3.2.2 以合作社为主导的模式

以合作社为主导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是将合作社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主体,掌握各方信息对供应链进行管理,使其起到联系各方、共享信息的“桥梁”作用。相较于农户或涉农中小企业,合作社资产规模更大、信用度更高,在获取融资贷款方面更具有优势。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作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农牧民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截至2022 年,全州共有农民合作社1 221 家[7],发展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博州温泉县鑫农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 年,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提供玉米种植、农资销售、烘干仓储、农业科研等服务。该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粮食银行等形式吸引农户入社,大力推广玉米种植。在上游环节,鑫农合作社代替农资公司,向农户销售优良价低的农资物品;在生产环节,合作社向农户提供科学种植的技术指导,进行绿色环保种植,致力于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品质;在下游环节,合作社与收购企业签订订单,按照不同等级形成不同价格,保证农作物的收购。作为供应链的融资主体,鑫农合作社以玉米收储仓库、加工设备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向当地农业银行申请贷款,将获取的贷款资金存入专项账户,该资金只能用于农业生产,以满足农业供应链上各环节的资金需求。该类产业链经过发展,逐渐形成“种养加”全产业链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玉米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展,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循环、健康、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得以在民族地区推广实行,促使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3.2.3 以电商平台为主导的模式

该模式将电商平台作为农业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形成供应链金融的网络核心。电商平台通过整合链条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及销售数据进行收集管理,掌握大量真实的市场交易信息,凭此筛选经营状况良好、信用度高的企业,向其提供融资服务,以降低融资风险和成本。通辽位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腹地,是国内闻名的肉牛黄金养殖带,也是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输出基地。2016 年,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蚂蚁金服”)、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华保险”)与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尔沁牛业”)共同达成供应链金融合作,提出“融资+保险+农业”的一体化服务。蚂蚁金服作为资金方,为科尔沁牛业上游的养殖户或合作社提供信用贷款,贷款通过特定的农资平台定向购买指定的品种牛及所需饲料;肉牛出栏后,科尔沁牛业向养殖户收购,收购款项优先偿还蚂蚁金服的贷款;在产业链下游,在科尔沁牛业将肉牛屠宰、加工后,生鲜牛肉及牛肉制品将通过电商平台渠道销售,销售回款用于偿还贷款本息以及支付养殖户收购款。在整个过程中,中华保险与蚂蚁金服联合,为农牧产业龙头企业提供保险增信服务和低成本融资服务。电商平台依托于高水平的数字化、信息化互联网技术,可以通过仓储物流服务和第三方支付结算平台,对资金流向和货物流向进行实时监测,保证资金和交易行为的安全、透明性,同时也为食品安全提供数据回溯的基础,推动农牧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作用机制和其在民族地区发展的3 种模式,并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农业供应链金融能够通过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引导金融力量支持农业产业链的壮大发展,加快推进民族地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局面的形成,为特色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进而助力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但农业供应链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本文就农业供应链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以下建议。

4.1 优化农业供应链金融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仍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监管机制还不完善,供应链金融中出现企业运营生产不规范、重复融资、信息披露不完全、虚假交易、物流产业混乱等问题。推动建立健全风险监管体系,强化市场约束机制,针对供应链金融上下游不同参与主体、金融产品、信贷审批实施差异化监管,是规范供应链金融市场体制的必要举措。同时,也需加快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链上企业的信用能力和交易的真实性,进一步规范市场参与主体的金融行为。

4.2 提升金融服务农业产业链水平

民族地区金融机构应因地制宜,基于当地农业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与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特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针对农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供应商和农户的金融需求,协同各类金融机构展开合作,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为农业产业链的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提供精准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数据共享平台,开展线上金融活动,吸引基金、保险、小型金融机构和市场资本方参与产业链条,增加支农助农金融资源投入产业链,提高供应链参与主体的金融可得性。

4.3 运用金融科技推动特色农业现代化转型

供应链金融在服务特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技术支持。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为农业产业链实现智能化管理与科学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得现代农业优质、绿色、环保的科学生产技术和理念得以推广,加速推进特色农业标准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金融科技不仅可以深入到链上种植、运输、仓储、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确保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安全性,还在金融机构的征信过程、融资过程、资金监管、风险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特色农业产业链延伸壮大的发展过程中对风险进行系统性智能化监测与管控,以保障供应链的健康平稳运行。

猜你喜欢
产业链供应链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 19:08:44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英语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 08:10:14
中医的特色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3:56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完美的特色党建
产业链春之奏鸣